人在火影,武僧地藏

第四章 众生平等

    虽然学了一辈子的佛法经文,又活了这么久,但招提寺的这两位长老,却是从未像今天这样,将佛法结合着实际来思考问题。

    山中地藏的发问可以说是振聋发聩,让他们恍如看见了另一个新的世界。

    仅仅只是待在陋室之间,在书本上寻章摘句,对于感悟佛法这件事情,是没有用的。

    他们从来没有实际上手做过,没有真正行动起来,又怎么可能发现这些问题呢?

    正如山中地藏所说的,如果满足了一群人,从而导致另一群人不满,该怎么办?

    是固执己见,强压着按自己的意思来,还是少数服从多数?而若是不能满足所有人,“众生”这二字,不就成了无稽之谈吗?

    这么看来,神话中佛陀施展“大普度术”,扭曲控制所有人的心神,使之崇尚佛法,沉溺于极乐净土之中,反倒成了最为合适的方法。

    只是那样一来,“佛”与“魔”,也仅仅只有一线之隔了。

    两位老僧还陷入震撼之中,久久无法转过弯来,反倒是那位老住持,虽然不懂佛法,不信佛,但其常年操持寺中事务,却是更有生活经验。

    “你这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

    老住持点了点头,然后对那长老说道:

    “净痴师兄,你热衷佛法,常常以身作则,坚持朴素生活,同时还劝寺中的弟子们也苦行修持,好通过肉体的磨练来打磨心灵,寻求超脱。

    这种行为,本身是没什么错,但你又是否想过——这寺中的弟子又是否都愿意呢?苦行修持的方法又真的适合他们吗?”

    “这……”净痴长老低头默念着佛号,无言以对。

    老住持则是叹息着摇了摇头。

    “所以啊,我虽然不懂法,但也懂书上所说的那些因果道理。

    有时候,人发善心,也不一定能够得到善果。

    一些你觉得好的事情,很有可能在他人看来,或许也就成了恶事、坏事。

    而那些他人眼中正确的选择,或许在你看来,也就成了极端的错误。

    所以我常常告诫那些寺中的弟子们,出门在外化缘的时候,对于那些富人,不必过多地劝诫、纠缠。

    我等愿意为穷人奔波劳碌,那是我等的慈悲之心,自然是不计得失。

    但旁人和我们不一样,何必要强加于他人呢?若是惹恼了他们,说不得还会惹出事端来。”

    “阿弥陀佛,住持有大智慧,更有大慈悲。”

    山中地藏双手合十,微笑着夸赞道:

    “世人皆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却不知相比于此,能够做到‘己之所欲,勿施于人’,才是真的难得。”

    无论是山中地藏的前世还是今生,都从来不缺那种打着‘为你好’的名义,从而实施道德绑架的人。

    他们或者是坏,又或者是蠢,但无论其根本目的如何,都是在将自身意志,凌驾于他人意志之上。

    这是不可取的,同时也是修行之人应该切忌的。

    特别是某些修行之人,自认为自己通晓佛学,懂道理,有能力,有本事,便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脸,瞧不上其他人,这就生出了骄傲轻慢之心。

    有的,甚至还会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应得的,其他人不能像自己一样,那是他们不努力,不刻苦,不聪明。

    如此狂妄自大,那更是自绝于人民,自绝于群众,有违了佛之本意。

    须知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这话虽然简单且直白,但却蕴含着大慈悲,有大佛性。

    佛门修行之人爱人,当同样如此,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更要尊重他人。

    要以佛眼看世界,要相信所有的人,包括自己,都具有独立且健全的人格,每一个人的决定,都值得被尊重。

    只有人人都这样“常怀慈悲之心,尊重他人命运”,方才能真正地实现众生平等!

    “佛说普度众生,首先便是要消除差别心,其次则是要消除功利心。”

    山中地藏端坐于蒲团之上,做出了最后的总结,或者说是讲法。

    “而无论消除什么心,只要不干涉到别人,便是上佳。

    所以住持说想生存,想报恩,想行善,即便不信佛,也没有丝毫不妥。这都是他自己的事情,我们无权干涉,也无需对此做出评价。

    只要他不伤害到旁人,甚至还能够积德行善,泽爱众生,便足够了。”

    “我佛慈悲!”

    三名老僧真心实意地念诵了一句,从山中地藏的话语中,他们才算是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才叫慈悲。

    同时他们也清楚地感受到了山中地藏的善意,于是三人相互对视一眼,点了点头,这才双手合十,齐刷刷地冲着山中地藏一礼。

    “法师高义,且学识渊博,蔽寺简陋,佛法不彰,还往法师能常留此间,时时让寺中僧众聆听教诲。”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山中地藏微微一笑,很快就答应了下来。

    他出海远航,跋涉至这水之国,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广传佛法,建立教派,融合DND世界的神祇知识和佛法为一炉,从而助自己的修行更进一步。

    是的,自从山中地藏成功晋升入炼罡境之后,在跋涉至水之国的这一段旅途中,他也已经开始思考起了自己未来。

    老实说,他并不打算完全按照《过去弥陀经》上的佛法修行道路来走。

    这倒不是他瞧不上佛门,实在是如今佛门的发展,已经到达一个极致了。

    正所谓大罗之道,诸天唯一。

    三千大道或许只是个虚指,但如今属于佛门的果位,也早已被那些菩萨、佛陀们,给牢牢占据了。

    或许这些佛陀、菩萨们也并没有霸占道途,阻拦后进的想法,但他们的存在本身,就已经和这条道路融为了一体。

    这就好像幽冥之道,总脱不了地藏王菩萨的影响一样。

    山中地藏若是就这样继续按部就班地走下去,未来或许会一帆风顺,但越是前进,其就越是难以脱离那些佛门大圣的桎梏。

    当然,以山中地藏如今的实力,考虑这些,未免还有些为时过早,甚至是有些不自量力。

    但无论如何,能够提前意识到这些问题,并且早早准备,也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