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的太阳花园

第二章 孤独的美食家

    “桃花坞大街……桃花坞大街……是这里吗?(日语)”井之头看着手里的地图,疲惫地擦去了额头的汗。

    他脱下常年习惯披身的灰色西装,搭着小臂跨在手上,内里的白衬衫已经是湿透。迷失在异国他乡的城市中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头顶的炎炎烈日更让人心生烦躁。

    井之头五郎,他在东京街头经营一家个人进口经销店,每日奔走于日本各地,有时为了淘得一些紧俏的海外商品也会到别国旅行。鉴于其比较出色的进货品味,这种“代购”的生意虽然不能日进斗金,却还足够他在东京日常的开销。

    近日因为有顾客委托他代购一批中国的木刻年画,并指定苏城的桃花坞木刻年画。顾客出手颇为阔绰,网上平台又没发现代购,他只能亲自出国跑一趟。

    年画这一民间美术品脱胎于“桃符”,成型于宋朝,当时称为“纸画”,元朝称之为“消寒图”,明代又叫“画帖”,清时有了“卫画”、“画张”的称呼,直至道光年间才有了“年画”之名流传至今。同春联一样,年画是为了庆祝春节张挂所用,有“除旧迎新”的寓意。

    桃花坞历来就是江南木刻年画的荟萃之地,桃花坞年画以水乡特有的清隽笔触驰名海外,也颇有纪念和收藏价值。中国的一些有历史意义的民俗玩意儿本就在日本销量不错,很得一些特定收藏人群的喜爱。

    井之头也打算趁来一趟多采购一些,现在虽然是夏天,但距离新年也就三、四个月了(日本新年是公历计算),这些用来迎新的地道中国年货应当也不愁销路。这一转手,至少来回的机票是报销了。

    但是现在他显然遇到了麻烦。

    出国对于井之头五郎来说也算是常事,但迷路的滋味总是不太好受的。他手中是出门前就准备好的地图册,是损友几年前来中国旅游所买的《中国旅游城市地图(日版)》,封面下标注着1995年出版几个小字。作为旅游城市的苏城地图自然也收录其中。但是对比周边的路牌,他颇为苦恼的挠了挠头。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中日的汉字虽然读音不同,一些字形大多也是相似,所以周围的路牌他基本能看懂,可是总觉得地图和实际的路有些微妙的不同。

    井之头自然不明白,对于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来说,十多年的时间都足以让城市的地形改头换面。95年的地图,到06年的现在大约也就和废纸没太大差别了。

    但现在,比起找到桃花坞大街,一个更大的困扰摆在了他面前。

    咚!咚!咚!

    他饿了。

    轰鸣的肠胃正急切的催促着他,要求他用一切可以消化的食物来充实自己。当然,在此之前口腔中的味蕾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那食物必须是能够取悦到它的美味。在这一刻,他的眼睛、耳朵、鼻腔都进入了捕猎模式,过滤掉所有不必要的资讯,只为寻找到那钟爱的目标。

    桃花坞大街?年画?生意?这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食物!是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填饱肚子,享受食物带来的至高幸福感。

    他略显急促的加快脚步,视线在大街两侧交替巡视而过。路边的饭店不少,但这更让人难以轻下决断。

    面馆?不,现在自己的肠胃想要的不是面食,Pass

    川菜馆?燥热的现在不想摄入太辣的食物,Pass

    必胜客、麦当劳、肯德基?无论在城市哪个角落,只要看到一家,转眼总能见到另两家,真是形影不离三兄弟。但是西洋快餐,Pass

    沙县、重庆小面、兰州拉面、黄焖鸡、避风塘港式餐厅

    一家家饭店扫过,但是都没有能够吸引到他的味道,饥饿感已经让人难以忍受,但是井之头知道,越是如此就越没有妥协的道理,因为这样的痛苦都是最后收获猎物一刹那享受所必经的磨难。

    但是随着周围建筑越发稀少,井之头内心越发不安,自己似乎是走错路了?直至一片大湖阻挡在了他的面前。他张大嘴,不知是失望还是错愕的‘啊’了一声。波光粼粼的湖面,在阳光下稍显刺眼,不经意间,他看见了一片绿油油的太阳花田。

    “所以,你就迷路到我的咖啡馆了?(日语)”

    孙若涵有点无语的看着面前的男子,大热天还穿了一身西装,还有那天生严肃的五官,戴了墨镜大概就可以毫无违合出演黑道大佬。

    碧君因为和她那个闺蜜有约会,用了午餐就离开了咖啡厅。这才离开没多久,没想到一转身就来了个小日本。

    因为过去各种国际厨艺大赛和活动,孙若涵对世界主流的几种语言都有涉猎,包括日语,虽然不算精通,日常交流总算是没有问题。这也让井之头松了口气,天见可怜,今天一整天,总算遇到了一个能交流的人。

    其实井之头也有些奇怪,他并没有想要选择咖啡厅,难得来到中国,原本他还是比较倾向选择当地特色的餐馆,可是他敏锐的嗅觉,或者说是敏锐的第六感却将他带来了这里。

    “打扰了!”他低声微躬身子道。

    随着迎宾风铃声推开门,咖啡厅的空调带来的清凉让井之头一瞬间脱离了燥热地狱,总算是活了过来。他这才有心思打量周围的环境。

    开在花田中的咖啡洋馆,养着热带观赏鱼的鱼缸、几排摆满书籍的书架、错落有致摆放着的绿植,井之头的视线略扫过不做停顿,然后他看到了真正在意的东西——墙上的菜单。

    蓝山、拿铁、卡布奇诺、摩卡、焦糖玛奇朵,西冷、肋眼、菲力、谷饲板腱,小食拼盘、意大利面、红酒焗蜗牛,一排排都是中规中矩的咖啡和西餐,井之头有意下单,却又觉得有些古怪的异样感。

    “要喝点什么吗?”

    年轻的店长端上来了一杯冰柠檬水,井之头赶紧道谢,想了想道:“请问有乌龙茶吗?”

    “当然,铁观音、大红袍、武夷岩茶、冻顶乌龙,请问要哪一种?”

    “啊?这么多”井之头没想到乌龙茶还有这么多讲究,在日本,只要说乌龙茶,店家拿出的只会是一种饮料。

    事实上乌龙茶虽然是日本的国民饮料,但它本就产于中国。乌龙茶的产地有广东、福建和台湾三个省份,而其中大部分出口给日本的是福建乌龙茶,更准确的说,是黑乌龙茶。事实上普通的乌龙茶是属于半发酵,而黑乌龙则是炭火两次烘焙而成。

    茶厂打着减肥减脂健康饮料的宣传招牌,将黑乌龙茶改名叫“切脂黑乌龙”出口,意为能够像切开脂肪一样减脂,近几年来这种茶叶以“美容茶”之名在日本风靡一时。

    黑乌龙口即炭火铁观音,在传统半发酵铁观音的基础上,用木炭再次烘焙数小时而制成,过度炭烤自然导致口感偏苦,常人初尝大概会喝不惯。虽然确有减脂效果,但对肠胃刺激偏大,容易诱发肠炎,又容易引起贫血和便秘,所以也有特定的不宜人群。

    这些常识类信息,作为“前食神”的孙若涵自然是了如指掌。

    “夏天湿热,脾胃偏弱,如果喝乌龙茶的话,我建议不要选黑乌龙。如果您偏爱那个花香的口感,可以选择半发酵的铁观音。”

    “好的。”井之头从善如流的点点头,他在日本街头尝遍大小餐馆,但毕竟不是真的职业美食家,专业知识并未涉猎。如今来到了乌龙茶的故乡国度,还是听专业厨师的为好。

    但这也让井之头意识到了他刚刚忽略的古怪异样感是什么,这些中国的特色茶叶,和西餐厅格格不入,他深深的吸了吸鼻子。

    “这个味道,不对,不是西餐的味道,是中餐!”他轻声嘀咕道。

    另一边,端着一杯完成了洗茶工序的铁观音,孙若涵回到大厅,将茶递给了井之头。

    “请,小心烫。”

    “感谢,您费心了。”井之头低头道了声谢,然后欲言又止。

    “怎么,客人你想好要点什么了吗?”

    “是这样,冒昧问一下,店里所有的菜品都在这里的菜单上了吗?”

    “嗯”孙若涵沉吟片刻,没点头也没否认,而是问道“客人你为什么这么问呢?是菜单上的菜品都不符合口味?”

    “不,请恕我唐突了”,井之头指了指自己的鼻子,“是我闻到了味道,这里遗留了不是西餐的味道。”

    孙若涵哑然,井之头进来后选择的座位,正是碧君不久前坐过的位置。就在刚才,碧君在这里用了午餐。但是这收桌收了也有十多分钟了,对方的鼻子竟然还能闻到味道。

    孙若涵当然也能做到,甚至能分辨更细微地多的气味,但是这是他作为国宝级烹饪大师刻意锻炼出的敏锐嗅觉。而作为普通人,井之头的嗅觉有些夸张了,或者说这是他远超常人对食物的喜爱。

    “这里确实有别的菜单,但那是为特别的人准备的,并不用来招待顾客。”

    “为特别的人准备?”

    “嗯。是为了我过去,和未来的妻子。”

    这个说法有点奇怪,让井之头有些迷惑,过去和未来的妻子,是曾经离婚又准备复婚?不过这些都和他没关系,女人?这种多余的东西只会影响他自由自在的觅食。

    “我能看看那个菜单吗?”井之头的声音有些急切,他现在确实饿了,在寻找饭店的路上又耽误了许久,饥饿几乎已经无法忍受。但萦绕在周围的那特殊的香味让他沉迷,就如一见钟情一般。所谓的一见钟情,就是在见到“她”的那一秒,脑海里已经编织两人度过了一生,这一生没有柴米油盐的困扰,只有童话般的美好。

    井之头也一样,他已经能感受到那神秘的美味浸润他的口腔,被牙齿咬断细细咀嚼,美味在口腔中纵情起舞,然后被他轻轻咽下,甘甜芬芳的回味却依然久久不绝。他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是“它”,以至于不能再接受其他的选择。

    孙若涵摇了摇头,那个菜单是独属于碧君的,这是他的承诺,所以这件事绝无破例的可能。但是,难得遇到这么执着的“美食家”,他也生出了一些兴趣。

    “我说过了,那个菜单是为特别的人准备的,并不用于营业。不过,我之前准备的食材确实还有些多余,如果你希望,我只会做这一道菜。”

    “只做一道?是这道?”井之头指了指自己的鼻子。

    “对,就是你闻到的这一道菜,它的名字叫‘爆鱼’”

    “好,就是它了,麻烦再给我配点米饭。”黑衣男子急不可耐道,在这一刻的他确实有了极道大佬的感觉。那寻觅到猎物的迫不及待,是人类自先祖以石为器,用数百万年的时光一步步走到这颗星球食物链顶端,从而刻在基因链上的掠食者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