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的太阳花园

第二章 离别的牛排

    刚出炉的牛排在铁板上滋滋作响,丰润的色泽,就像是琥珀一般晶莹剔透。随着那热腾腾的蒸气,在它端上桌的一瞬间,仿佛周身的空气都被醇厚的肉香味给浸透了。年轻人深吸一口气,让那油脂的异香充满了肺腑。

    色、香、味,过去他不理解的对美食的诠释,如今才明白,真正的美食远不仅仅是味觉的盛宴,每一种感触都能让人充分享受。

    用餐刀切下,那触感犹如果冻一样,但那牛肉切下的截面又分明肌理清晰。迫不及待的口腔早已被唾液泛滥成灾。

    待将那鲜嫩的牛肉一口嚼下,那一口饱含油脂的满足感,让人不得不为“生而为人”感到庆幸。

    先辈们用百万年的时间,战胜了狮狼虎豹,从不起眼的“小点心”,一步步走到了食物链顶端。不用整日为了从天敌口中逃生而担惊受怕,甚至整个大自然的美食都予取予夺,才有了如今的享受。

    随心所欲的吃,这是从先辈手中接过自然界最高权柄的我们理所当然享有的权利。

    这间小小的咖啡屋,却将这生命间至高权柄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这一时代,没了生存本能的危机,人变得越发复杂,古人云“仓禀足而知礼仪”,但仓禀足了,知的不仅仅是礼仪,还有各种欲望。满足了口舌之欲后,人便会生出更多的需求。追名求利,蝇营狗苟。

    但是这一切,在这一口美食之下,仿佛都没了意义。

    这个味道,是满足的滋味。咀嚼着口中的肉,饱满的嚼劲、丰盈的汁水,分明是最普通不过的食材,却让人从心底都被滋润,给人异乎寻常的满足感。有一口吃的,这应该就是我们蜗居在石洞时的先祖最初的愿望,而此刻,年轻人所感觉到的,也是所有欲望都被满足的喜悦。

    这味道为何能够如此打动人心呢?明明早餐才吃了没多久,但是肠胃却强烈的表达出自己的渴望,甚至如此的迫不及待。原本在深秋的寒意中冻得有点僵硬的身体,此时也暖暖的,就如被温泉滋养一样。

    他吃的有些仓促,几滴汁水沿着嘴角溢了出来,还不等它滴落,一张纸巾伸过来,将它擦了干净。

    “都是成家的人了,还像小时候一样,毛毛糙糙的。”母亲抱怨着道。

    儿子前阵子结婚了,离开了家,有了属于自己的新家。老夫妻两个也终于有时间歇一会儿,出去走走。到只听说过,从没去过的外国去散散心。

    “哈。”他也不说什么。

    从小到大总是这样。对于这样的抱怨,从小时候的习以为常,之后有些叛逆的反感,到现在,反而又生出了亲切感。

    他切了一块牛肉,用叉子叉着递到母亲面前。

    “尝尝,很嫩,你肯定咬的动。”

    母亲摇头拒绝,“这么油腻,我可受不了,我还是吃一些清淡的。”

    但这一次,他没有收回叉子,执拗地让她尝尝。

    母亲总是这样,无论是吃鱼还是吃肉,这么些年来的爱好始终如此独特。吃鱼只说爱吃鱼头和鱼尾,说鱼头有“脑黄金”,鱼尾运动多口感好,总是留着不爱吃的鱼身子给他。吃肉呢,又说营养在汤里,肉只是熬汤煮剩下的空渣子。所以她只是喝些汤,总将没营养的肉给他吃。

    就这么吃着不好吃的鱼身子、没营养的“空渣子”,他渐渐的长大,身强力健。显然,母亲说错了。

    所以虽然有些晚了,他觉得还是应该从现在开始,用下半生的时间,将鱼身子味道很好、肉营养很足这件事告诉母亲。让她养成吃鱼身、吃“空渣子”的习惯。

    还有这些年来因为绕着他而错过的山山水水,也该去走一走,看一看。所以他自作主张,替他们报了个晚了三十年的“蜜月团”。

    “孩子让你吃,你就吃吧,别婆婆妈妈的。”父亲在边上不耐烦的说话了,他的口气总是这样,外人听着像是吵架,但母亲却从不会和他争辩。

    她于是不再推辞,吃下了叉子上的牛肉。

    饱满的肉汁,就像是浸在汤汁里面的冻豆腐一样,但又不乏牛肉高纤维的嚼劲,每一下咀嚼都能感觉到漫溢出的肉香。

    肉很好吃,比她吃过的所有肉都好吃。

    也让她在这一刻意识到,孩子真的长大了。

    真奇怪,仿佛昨天还是个小毛头,犹记得刚出生的他,是那么小小的一个肉球,那么柔弱甚至不敢去抱,只能用双手的手心捧着。睡觉时怕床上翻身压着,便把他捧在枕头上,一个枕头就是一张大床。

    那时的爸爸时常盘着腿,将枕头放在腿上,一摇一晃,就像摇着船一样。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这一摇啊,摇过了春夏,摇过了秋冬。

    不知不觉,船上的小人会说话了,会跑跳了,会上学了,于是时间就如泛滥的河水越发不可收拾,小学、中学、大学,仿佛一个眨眼的时间,那个需要双手手心去抱着、护着的小不点就有了自己的家。

    三十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回望却只是一个恍惚,真快啊。

    此时餐厅的人渐渐多了。

    营业的消息不知被谁散播了出去,短短十多分钟,已经陆陆续续的来了不少人,明明还不到饭点,眼看着原本空空荡荡的大厅就快坐满了。

    这让年轻人多少有些理解了店长时常歇业的举动,每天要应付这么多人,大概也是很头痛的事吧?

    孙若涵并不觉得头痛。事实上,对他而言做菜从来不是一种负担。相反,是这些食客的喜怒哀乐为他的菜品增添了色彩,去倾听、去感受,然后会有全新的感悟。

    比起曾经通过那件名为“美食秘境”的神器,完成所谓的任务就能获得的一个个厨技、一张张菜谱,“破魔八阵”也好,“母亲太阳球”也好,在他看来这些厨技和菜谱无论再神奇和绚丽,也不如这点点的体悟。

    他已经渐渐明悟,无论是厨技还是菜谱,是一个厨师的必修,只关乎厨艺的下限,真正决定上限的是更纯粹的东西,并不复杂又难以言说。

    【道可道,非常道】

    那或许就是一种“道”。

    但孙若涵绝不会自诩是什么求道者,说到底,他只是顺乎本心罢了。

    太阳花园,他选择开一家咖啡屋而不是餐厅,一则是因为曾经向碧君的承诺——哪怕这个时空的她对此一无所知。另外,相比餐厅的嘈杂,他更喜欢咖啡屋的慵懒。在这里解决三餐当然没关系,但哪怕只是点上一杯咖啡,随意地消磨一下午的时间,他同样欢迎。

    咖啡厅就是这样的地方,看书、听音乐、玩笔记本。任意的消磨时光,是每一个踏入咖啡厅的客人理所当然应有的权利。

    所以哪怕客满了他也不会驱赶,宁愿出去挂上歇业的牌子,让迟到的客人别再空等。

    而他的责任,则是为每一位客人端上不但能满足味蕾,也能满足心意的美食。

    “承蒙惠顾。”

    相比起食神的勋章,客人带着满意离开才是对一个厨师最大的褒奖。孙若涵不会去刻意询问食客的意见,因为如果客人想表达一些什么,定然会主动留下感想。就如此刻的那一家人。

    “味道很棒,我不是美食家,说不出那些丰富的形容词,但我敢肯定说,这是我去过的最好的咖啡厅,也是我吃过最好的牛排。”

    年轻人竖着大拇指,让孙若涵露出了笑容。

    他也不需要那些华丽辞藻的夸耀,那些所谓美食家的夸耀在过去的十年中早就让他腻烦,但唯有食客用餐后真心的满足,才真正能让他感受到愉快。

    “你们能够满意就好,欢迎下次光临。”

    “话是这么说,可是你这里总是不营业,能拜托店长你以后能每天准时开店吗?”

    “这大概不行。”

    如此断然的否决了。年轻人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也不意外,反而说这才是“太阳花园”,他心目中“食神的桃花源”。能够让他偶尔踏入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之地”已经是恩赐,足够让人满足。

    在清脆的风铃声中,他们离开了咖啡店。

    停车位取回了自己的车,年轻人不经意又看了一眼倒视镜,秋意中依然开得茂盛的太阳花田,仿佛是远离人世的童话一般。

    汽车开到虹桥机场已经是十二点以后。

    “两个行李箱,里面是换洗的衣服,这倒没什么,重要的是这个包,一定要贴身带好,各种证件都在里面。”

    去国外,相比现金,证件若是丢了才是更麻烦的事。

    “知道啦,我和你爸还没到让你操心的年纪呢。”

    母亲笑着说道,对这样的关心并不反感,而是有些新奇。在过去,送他去学校、送他去春游,这些都是她对孩子说的话。如今位置颠倒,岁月仿佛又是一个轮回。

    换了机票,看着他们过了安检门,进了候机厅,直至看不见,年轻人这才转身,向着两人已经看不见的背影挥挥手。

    这是他们第一次坐飞机,离开这片土地去一个陌生的国度。相比自己经常出差,从没出过远门的他们还真让人有点担心。

    希望能有一段愉快的旅程——这么想着,他转身离开了机场。

    “孩子走了。”

    “嗯,总是要离开的。”

    听丈夫这么说了,她又不免有些伤感。

    “怎么又哭了,之前结婚典礼上就是,哭的稀里哗啦的。孩子成家了,这是喜事。”

    “我知道,但是……”

    但是什么呢?她也说不上来。只是一种突然而然的空落落。

    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从自己身上呱呱坠地的小生命,就这样突然地离开了自己,去了一片新的天地。

    离开了的从来不是他们,而是他。他做好了所有准备,也不再需要他们的庇护,可以迎接属于自己的新的生活。所以,离开了他们触手可及的地方。

    骤然失去的感觉让人陌生,但又不得不如此。

    飞机在引擎轰鸣声中带着推背感骤然加速,十多秒后,起落架离开了地面,飞机一头冲入了天空之中。

    人生之中总会有一次又一次的分别,有时候分别是为了下一次的相逢;但有时候,分别是因为不得不离开,纵然不舍,也只能放手。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目送》龙应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