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的太阳花园

第一章 桃花坞木刻年画

    孙若涵在看书。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本书碧君之前看了一半,上一次离开时又放回到书架上。

    她已经两天没来了。

    前段时间生病,挂水后好了一阵子,本以为已经痊愈。但前天回去后或许是路上吹了冷风,又有些反复。从昨天一早开始鼻子却一直塞着,间歇还有些咳嗽。倒是还没有发烧。冬天的感冒总是这样,缠缠绵绵的,纠结不去。

    这几天她只能在家休养,争取在下周一之前能够痊愈,毕竟是答应了谢婉蓉去参观剪彩的。不过感冒来的突然,若是到时候真的还没好,那就只能爽约了,带着一身病气过去更不好。

    南方的冬天湿冷,稍不留意就会生病,就算是孙若涵也没办法,他是‘食神’不是‘医神’。

    虽然有心去碧君家看看,但到底以两人目前的关系还不太方便,以习俗来说,男方登门那就意味着是订婚了。孙若涵不太在意,但想必碧君会有些尴尬,那不是看望,而成惊吓了。

    太阳花园早几天就贴出了关门的告示,一时间呆在空无一人冷清的咖啡厅里孙若涵还有些不适应。回想起来,自从来到这个时空之后,他每天不是陪着碧君就是有一群客人围着,咖啡厅总是热闹,他竟是有些遗忘了独自一人的感觉。

    在过去为了提升厨艺,总是一个人练习,日复一日的孤独分明才是常态。现在想来却已经像是上辈子的事。

    或许真的是上辈子吧。

    将书翻开,书页的中间部分夹着一张书签。那是之前他们去石湖的时候捡到的树叶,脱水处理之后做成的。碧君总喜欢做这些小玩意儿。

    孙若涵找了一张沙发座坐下,随意的翻看了起来。

    这本书碧君挺喜欢,所以他以前也粗略的翻过。真的只是粗略翻翻,并没有太多感觉。没有什么太复杂的原因,因为那是个关于所谓‘天命’的童话。而他从来不相信什么童话。

    【在这个星球上,存在一个伟大的真理:不论你是谁,不论你做什么,当你渴望得到某种东西时,最终一定能够得到。因为这愿望来自宇宙的灵魂,那就是你在世间的使命。】

    看,这样的唯心论,只要付出努力就能成功——如果这是真的那世界也未免太仁慈了。太多的事情哪怕付出一切依然求而不得,这才是现实。这也是他不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只是现在,他倒是有些愿意相信了。

    之所以求之而不得,或许只是自己一开始就找错了目标而已。人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能够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相反,浑浑噩噩才是常态,才是常人的本质。毕竟这个世界太繁杂,看多了、听多了,很难不迷失本心——只要打开手机的淘宝,很容易发现这一点。

    有太多的东西,求时迫不及待,真的得到了又觉得乏善可陈。(说的就是快递包裹)

    打开淘宝记录,如果购买记录里面所有东西都支持在冷静后退物退款的话,相信很多人的购买记录都会被清理一空。只是人们没有这样的机会。

    而他,辛运的有了这样的机会,一键清空了自己的曾经花了十年填补的‘购买记录’。所以此刻,他又有了些兴趣,翻开这本过去被他嗤之以鼻的讲述所谓‘天命’的小说。

    咖啡厅墙上的钟嘀嗒走着,某个时刻,孙若涵余光不经意间似乎看到玻璃窗外有人影走过。视线从书本上移开向外望去,发现窗外的花园里确实有人。

    枯败向日葵的花园里,看到了春节歇业告示的周奶奶正要离开,却听身后迎宾风铃响起,咖啡厅的大门开了。

    “周奶奶。”

    “孙主厨。”周奶奶停下脚步,“不知道你已经歇业了,不好意思还来打搅你。”

    “没关系,本来也没什么事。你们是要来用餐吗?”孙若涵看着周奶奶身后,她并不是一个人过来,还带了个小伙,大概不大二十岁的年纪。

    “本来是这个的打算的,”顺着孙若涵的视线,周奶奶介绍到,“这是我孙子,叫孙昊。”

    “孙昊?还是我本家。”孙若涵笑道。

    年轻人有些拘谨,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他年纪比孙若涵小一些,但也相差不大。

    “这小鬼头读书不认真,上了中专毕业之后就不读了。之前做了一年多生意,也不是那块料,今年入冬的时候把他那个小公司给关了。看他没事干,平时我就让他来我店里帮帮忙。”

    “是么,那挺好,您这么大年纪,店里确实需要个打下手。”

    “勉强打个下手罢了。一点基本功也没有,只能端端盘子,从现在开始学,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周奶奶说着却止不住笑了笑。

    看的出,周奶奶嘴里说着数落孙子的话,心里却对家里的小辈终于有个人愿意学她的手艺而开心,总算能把这门厨艺传下去。

    “之前冬至的时候主厨你做的几道菜,和昊昊曾太公曾经做的很像,所以就想带昊昊来尝尝。没想到已经歇业了。”

    昊昊的曾太公,指的自然就是周奶奶的父亲。

    孙若涵倒是不介意多下一次厨,“也没事,反正我也有些空闲,可以……”

    “不用打扰了,不用打扰了。”周奶奶不等孙若涵说完,就摆手道:“过完年开业了再来也一样。”

    周奶奶说着告辞了,带着不太理解的孙子,似乎有些疑惑为何专程跑这么远来,却只说几句话就离开。这也是孙若涵的疑惑,他莫名感觉对方其实并不是要来用餐,只是为了跟他说说这件事而已。

    周家的厨艺后继有人了吗。虽然换了个姓氏——在古时候天大的事,放在现在也只是细枝末节罢了。

    周奶奶心情显然很不错。

    或许是刚刚感慨太清闲了,老天也有些看不下去。送走了周奶奶没多久,他的手机响了起来。

    “喂?”

    “莫西莫……厄,泥,你号。”

    刚接到电话的时候,孙若涵也没想起来电话那头那个操着奇怪语调的中文说话,自称井之头五郎的是谁。

    井之头?日本人?

    说话奇奇怪怪,语法都是错得,单词也别扭,孙若涵甚至怀疑对方是否是一边翻字典一边在讲话。

    半晌,他才想起来,那是几个月前来他店里吃过饭的客人。当时说是来买中国的年画,迷了路,找桃花坞神奇的找到了金鸡湖边——用对方的话说,好像是凭着‘美食雷达’找了过来。

    不过记得当时自己是用一份爆鱼把他给打发了。

    ‘美食雷达’?还是‘美食嗅觉’?管他呢,日本人就喜欢生造词,反正当时也没听懂。

    五郎离开前确实记了自己的电话。孙若涵也没在意,交换了张名片而已,小日本好像有这个习俗,却没想到真的会接到越洋电话。

    “五郎先生,你还是用日文说吧。”听了半天也没怎么听懂,孙若涵索性用日语开口道。

    电话那头的五郎显然有些泄气,为了表达诚意,他是特意学了些中文才来打电话的,虽然一边打一边翻字典确实有些奇怪。

    不过自知自己中文口语水平太差,他也没再坚持。

    五郎打来的这个电话倒不是为了吃饭的事,他本人目前还在东京。就如上次过来出差,这次依然是为了桃花坞年画。

    “为你代购一些年画,寄过去,是这件事吗?”(日语,下同)

    “对,真是抱歉为这种事打扰,邮费也好,还有代购费我都会支付,您看我多出成本2成的价格作为代购费怎么样?”

    井之头五郎做的就是代购的生意,在东京租了个仓库。此时日本的网购业并不发达,有人想要某类普通商店稀缺的商品,也会通过井之头这类的代购商人。特别是跨国代购,放到十年后已经兴起了风潮,此时还没有这样的特定渠道。

    “五郎先生你之前没买到吗?”

    “不,买到了。只是进货的数量太保守,没想到‘木刻年画’这么畅销,最近好些人都找我订购。”五郎说着有些不好意思,之前有人找他订购了2副桃花坞木刻年画,考虑到好不容易来出差一趟,或许还有其他买家感兴趣,当时他一次性买了10副。可即便如此,对于年画的畅销,他之前还是太保守了。

    没想到东京对年画感兴趣的客人数量超过想象,多余的画没几天时间就被卖空了——他本来还像自己留一张收藏的。

    “不过现在买不是已经迟了吗?”孙若涵疑惑道。

    日本的风俗挺奇怪,学着中国过新年,可日子却参照的公历。也就是每年公历1月1日的元旦是日本的新年,这么算来,2007年的新年已经过去一个月了。

    “没关系,这里订购的人很多,并不一定用在新年的时候。平时用于收藏也很好。拜托了。”

    对于代购的请求孙若涵也没拒绝。

    桃花坞年画并不便宜,真的要大量代购的,2成的代购费也是不菲。更何况快过年了,孙若涵自己也不妨买一些用着,只当代购是顺路了。

    不过当孙若涵询问要多少,五郎想了想,报出的数字让他有些惊讶。

    “五十幅?真要那么多?”

    原以为对方就要个五幅、十幅的,年画是类似春联、福字那样张贴的,又不是吃的消耗品,会有那么多需求?

    “对,是五十幅。之前我买不少带回国,没想到好些老顾客知道了都想要,几天就卖完了。不瞒您说,我还收了不少订金。若不是当时幸好留了您的电话,我还得再去您那边出个差。”

    桃花坞的木刻年画受欢迎并不奇怪,近代的日本有些藐视中国,但对于中国的古文化却依然推崇备至,比中国人自己还稀罕。特别是桃花坞年画这类原本就与日本有些渊源的工艺美术品。

    苏州的印刷技术有千年历史,而明朝时兴起的桃花坞年画,在16世纪传到日本。

    当时日本正是江户时代,闭关锁国,只有长崎出岛是唯一的通商口岸,桃花坞年画也是随着吴地的商人在此登陆。

    一如很多中国的艺术,一经出现就在当地引起了热潮。那时的日本也有类似雕刻印刷工艺,与桃花坞年画交融发展后,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艺术门类,取名叫‘浮世绘’。

    16世纪到今天,四五百年历史放在中国或许还不算什么,但放在岛国,几乎已经可以算是他们形成独立文化的起源了。对日本来说,浮世绘是他们重要的传统文化,十九世纪后甚至是流行世界各国的名片。

    反倒是桃花坞年画,盛名了几百年,却在清末后近乎绝迹,差点失了传承。也是近几年才重视,将那些几乎失传的技艺又捡了起来,去年(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几百年的发展,浮世绘确实早已演化出了自己的特色,与桃花坞年画有了很大的差别。但其根源上毕竟是系出同源,不存在难以接受的情况。对很多附庸风雅的日本人而言,桃花坞年画是有着特殊意义和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