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母亲不对劲啊

第11章 梁祝三英

    西子湖畔,秋雨淅沥。

    走在青苔幽绿的小径上,踏过还不曾完全枯黄的落叶。陈若澄负手信步在闲庭之中,感受着细雨拂面的萧瑟。

    在他身前,是独自一人撑着油纸伞的姜子妍。

    陈若澄看向这位便宜师尊的目光有几分幽怨。因为伞本来是他的。他又不是什么闲情逸致的文艺青年。何况这雨说不大,可也不算小。他凡人一个,可不希望感冒。这年头,发烧是可能要人命的。

    自从昨日修行中提出要吃饭,被大骂废柴以后,女师尊似乎陷入了崩溃。她前后一共占卜了十七次,每次都带着不敢相信的神色低吟着:“不可能,真是这个废柴,我还以为他会有所不同。照这种资质,他能在老死之前修成阴神,都算是上天垂怜。我的修行指望他?”

    唯一令陈若澄不解的是,这十七次每次的六枚铜钱构成的图形都不同,也不知道她看出了什么鬼。

    所以她今天对陈若澄是不假辞色,甚至连雨伞都直接二话不说从他手中给抢走了。

    陈若澄没有拒绝师尊的要求。和孝心无关,只因为从鲁智深……嗯,从姜子妍手上保持住伞根本是不可能的。所幸洒脱一点,说不定还能落个好。

    当然,他想多了。姜子妍显然吃干抹净,只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便在这如织细雨中,他见到了梁祝三英。梁山伯、祝英台、马文才。

    这是许仕林向他介绍的。许仕林独自一人撑伞从后面上来,看到他便急忙招呼他同行。

    “对了,那位便是梦蛟昨日认错的马文才。原来他已在我万松书院读了一阵了,我也是昨天才知道。难怪别人都笑我迂。”许仕林指向站在屋檐下的三人中稍显孤单的那位。

    “许兄过谦,你这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陈若澄随口回应着。他虽然前世也算是低情商代表人物,可毕竟还不傻。真不能顺着说许仕林迂腐吧。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陈兄高才,出口成章,好一句励学哲言。”许仕林有些惊异地赞许着。

    陈若澄微愣,这两联应该是出自《增广贤文》。增广贤文应该是明代的启蒙读物。这句话大抵现在还没诞生。

    想到这一点,他反而更诧异了。他历史文学双废,哪里知道这句话的跟脚。结果现在他不但准确说出了这句话的出处,甚至连年代都准确限定出来了。

    这可是两个知识点。想象着老师敲黑板的模样,他并不认为自己曾经掌握过这两点。

    或许,这份知识并不是来自于他。而是来自于阴神出窍的另一个他?毕竟那个他可以答出一份令人满意的试卷,甚至还学会了同样是明代才改出现的馆阁体。

    为了掩饰住他此刻内心的波澜,他选择了立刻岔开话题:“旁边两位可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不错,这位是梁山伯,那位是祝英台。”许仕林动静很小的指了指二位。显然这是礼貌范围内可以采取的最大弧度。

    这就导致了陈若澄根本没看清谁是谁。若是单纯没有看清也罢了。可是作为一个知道剧情发展方向的穿越者,他多了一个优势。他至少知道祝英台是女人。

    但他丝毫没有看出这两位里,哪位是男装少女。他不觉瞟了自己这位高挑的师尊一眼。能不能学学人家的扮相,像她这样走出去,十里八乡都知道这可不是俊后生,而是俏闺女。

    “哪位是祝英台?”他小声又追问了一遍。这可是他交代自己一定要保住的人。除却这一点,他也对这个传奇故事里的蝴蝶女颇为好奇。

    许仕林略一迟疑,便明白其中关节。只是他也不便指指点点,只说:“红衣的是祝英台,青衣的是梁山伯。”

    若是在其他朝代,祝英台穿红衣扮男子会显得很别扭,也惹人生疑。可这是武唐。唐朝时,男子喜欢穿红,女子喜欢穿绿。所以有红男绿女的说法。

    此时两人也走近了教室。陈若澄趁着许仕林在门口抖雨伞之际,扭头仔细打量起这三人来。

    梁山伯稍高一些,倒也唇红齿白,眉清目秀。一身绣领青衣,风度翩翩。

    祝英台丝毫看不出女相,反而有一丝英气。这让陈若澄有些好奇。他只知祝英台是员外家的女儿,自幼随习诗文。一个喜欢读书的土财主家的女儿,倒不知道何来的英气?莫非是因为她倾慕斑昭、蔡昭姬,也曾在家学过武事。一袭绯色长衫,剑眉星目。

    若说此二人之中有一个为女子,单从此刻陈若澄所见而言,他宁愿相信是梁山伯。

    此时二人这在谈论诗词。他竖起耳朵,偷听了两句,只觉祝英台的声音稍有些尖细,倒也几分女子的意味在里面。但若为男子,也并不太少见。

    这么一看,梁山伯和她朝夕相处也不知道她的真实性别,还需要她自己出言暗示,这也是合理的。

    身后的马文才长相上自然不能跟此二位比,但身为刺史之子,却是有几分贵气的。他一身白衣,倒也素洁。全身上下只有腰间一块玉坠显得不凡,除此也没有什么暴发户和衙内的气质。

    说实话,让后世的女人非要在马文才和梁山伯中选一位,恐怕只能是……

    陈若澄捏紧拳头,代表的意思是“我全都要”。不然还能是什么?

    不过,也别以为相比白蛇传,梁祝就是什么凡人故事。梁山伯是县令之子,马文才刺史之子。也是凡人中不凡人。除了祝英台,一般人并说两个中挑一个,连让此二人正眼看一眼估计都求而不得。

    马文才虽有不及梁山伯之处,也有稍胜过的地方。无奈祝英台并不喜欢他,这又能怎么办。而且,依前日许仕林所言,祝英台恐怕甚至不仅是不喜欢他,还有些厌烦他。关于他的负面消息也亲口传得到处都是。

    与两人隔了几步之遥,他是有意想要插话又有些不敢。他的视线显然只落在祝英台身上。

    所以说现在的情况,大约是马文才已经知道了祝英台女儿身的事实。而梁山伯显然智力不够,还没有勘破这一点。

    按说马文才知道以后,就开始暗恋。暗恋到难以自拔,就会回家秉明父亲,刺史会遣人上门求亲。等亲事定下以后,梁山伯才后知后觉求亲,结果得知这个事实,一病不起,与世长辞。

    而祝英台在被迎娶上门的路上经过梁山伯的墓地。墓地裂开到一道口子。祝英台跳入其中,然后墓地又合拢。等到它再度开启,里面飞出了两只蝴蝶。

    所以说,保住祝英台的关键在哪里呢?抢先让梁山伯表白?或者阻止马文才求亲?

    当然,另一个自己没有提及梁山伯,完全可以当他不存在。所以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当面让梁山伯当苦主,祝英台马文才的英文CP不香吗?

    这么想着,陈若澄脸上不觉露出一个猥琐的笑容。

    但无论如何,看样子这件事得尽快了。马文才已经在暗恋祝英台了。还没有敢于主动上前搭话,估计还没求亲。没求亲的原因可能只是还没回家。秋闱之后,有几天假期,理论上大家都会回家。那时候,这个爸宝就会让他爹上门了。

    现在到秋闱还有半个月,得抓紧了。

    话虽如此,但陈若澄毫无头绪。

    两世母胎单身直男,让他忽然变身情感类专家,这比练出阴神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