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阴司

第十六章 莲花灯

    “方喜乐!你不要太过分!”白修信怒吼道。

    “怎么,要和我打一架?”

    白修信脸色难看,不再说话,普通人和后天武者打架,结果不言而喻,他还不想上赶子被虐。

    不理白修信,方喜乐带着杏儿离开。

    身后,白修信攥紧拳头,脸色阴沉得能滴下水来,都是这样,都是这样,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

    大哥瞧不起我,现在你也瞧不起我!

    方喜乐,你给我等着!

    ......

    “小姐,你刚刚真威风!”杏儿两眼放光,一脸崇拜地看着自家小姐。

    方喜乐却微微皱了下眉头,自从成为后天武者,自己心态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从最初的隐忍到现在强硬。

    不过作为武者,不能没有锋芒。

    没有锋芒的武者,注定走不远,即使日后成为高手,也是达官显贵的看门狗罢了。

    或许这不是自己变得张扬,而是更适应这个世界,更适应武者这个身份了。

    但该有的谨慎也不能少。

    “杏儿,我有件事要拜托你!”

    ......

    花船之内,罗县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坐在这里,最中间的是罗县县令,虽然他不会武功,但毕竟是大秦登记在册的官员,明面上的尊重不能少,因此坐在最显眼的位置上。

    身边几人便是罗县三大家族的家主和一些实权人物,方怀山,方怀林赫然在席,他们身后稍显年轻的胖子就是方喜乐三叔,方怀海。

    方怀海虽身为方家人,但却不会武功,不过此人在方家的地位一点也不低,皆因为此人简直是商业奇才,方家的生意都是由他经营的,而且人脉广,主意多,方家的丹药就是动用他的渠道买来的。

    剩下几人,原主记忆中没有出现,但能猜出,不外乎是李家和白家的人。

    再之后,坐着一些商人,乍一看衣着比前面的那些人还华丽,但都是暴发户,光有钱没有培养子孙后代成为武者的渠道,再加上商人子弟不能在朝为官,他们一辈子,也就是一个富商。

    此时,坐在前排的几人正在把酒言欢。

    “今天落雪姑娘会登台献舞,听说落雪姑娘的舞蹈可是一绝。”

    “哦?李家主也听说过落雪姑娘?”

    “呵呵,让县令大人见笑了。哎,犬子不才。就喜欢流连青楼楚馆,最近更是迷上了落雪姑娘,我多少也知道些。”

    “那只能说明贵公子品味好啊,每到落雪姑娘跳舞,就连临县的人也会大老远赶过来欣赏,更有文人墨客写下,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的诗句。”

    “那我们今日倒要好好看看。”

    “哈哈”

    这时——

    船内的灯光突然熄灭,随后,舞台之上一盏一盏的灯笼依次点亮。

    巨大的屏风后面,一个人影翩翩起舞。

    虽然看不到面孔,但这妙曼的舞蹈,也足以吸引人的眼球,台下的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

    只有李宝来摸摸脑袋,觉得哪里不对。

    落雪姑娘的舞技好像退步了呀,不可能,落雪姑娘舞技怎么可能退步,一定是自己不懂得欣赏。

    嗯,一定是这样。

    想通了的李宝来,又露出痴汉神情,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舞台上的人。

    ......

    也不是所有人都在里面欣赏舞蹈,还有一些嫌船里面憋闷,又不懂得欣赏舞蹈的少爷小姐,站在船板上,边听着青柳江的流水声,欣赏青柳江两岸的风光。

    李存正是其中之一。

    突然,他发现船下飘着一盏莲花灯,这盏灯的造型格外精美,粉色的花瓣中是黄色的莲蓬,莲蓬之内点着一根蜡烛,这样蜡烛就不怕被江水打湿而熄灭。

    花灯的四角还挂了四个铃铛,被风吹过,发出好听的叮当声,在一众花灯中分外惹人瞩目。

    美丽的东西,不论是谁都会被吸引。

    船上的其他几个公子也发现了花灯,叫嚣这让小厮下去打捞。

    还是李存占了地理优势,率先指挥着小厮把莲花灯起来。

    众人聚在他身边调笑。

    “行啊,李兄,下手很快嘛!”

    “就是就是,李兄这是知道这盏花灯的主人了?”

    李存笑着摇头:“并非如此,我只是看这花灯如此美丽,不忍心它一直在江水里漂泊。”

    突然有人问到:“这荷花灯如此精美,不知里面写的是什么?”

    “对呀,李兄快打开让我们一起看看。”

    李存笑着取出花灯中纸条,立刻有人接过,大声念出。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方兄,你平时最爱读诗文,见过这首诗吗?不知道是哪位名宿大家写的?”

    方正平摇摇头:“白兄可是问倒我了。诗文那么多,我也不可能每个都知道,不过这首诗虽然韵律有些奇怪,确实难得的好诗,不应该寂寂无名才对。李兄,你见多识广,是否知道这首诗的来历?”

    李存是李家家主弟弟的儿子,但是因为身子骨若,没有习武,因此打算走科举这条路,读过不少书,是罗县有名的才子。

    “并未见过,难道这首诗,竟然是放花灯的人自己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