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的娘子

大雨来临

    “我爹的田还有多少就割完了?”菊香对带草帽准备出门的孙俊山开口问。

    “今天能结束,大哥早上生意忙只能趁空下田帮忙,他这几天生意也出奇的好,每天要卖早晚两筐饼子跟圆子。”

    “我跟爹想着也就人家割稻有好生意,等农忙结束了,卖饼子的生意也就结束了,因此没让他下田帮忙了,就让大哥在家晒稻脱粒,不忙时去田里把稻弄回来,有事啥了吗?”

    “没什么事,我看锅屋水缸边沿的墙湿沥沥的,怕随时都会下雨。”

    “别操心我跟爹心里有数,”孙俊山拿着镰刀快步的走了。

    中午登福挑着两个空筐回来,到家喝了一大碗凉开水,又吃了两碗面疙瘩,放下碗打了一个饱嗝,拿着耙子出来开始搂稻秆。

    “菊香,你那边先别轧,我把门口稻谷翻完一会套两头小牛跑,一个头牛轧的太慢了还轧不干净,”登福看菊香牵牛出来赶忙开口阻止。

    “也行,我现在去做饭,下午去田里捆稻回来,我怎么觉得天不对劲呢!闷热的让人都喘不上来气。”

    登福抬头看看天,大暴雨来临的前兆。

    “妹妹,你别做饭了,我中午饭马上就做好了一会我去送饭,中午吃完我们就下田拉稻回来,你大哥今天下午不去出生意了。”

    “做的好好的怎么又不出了?”菊香不解的问到。

    “我早上挑的挑子出门,特地跟那些早晚都买的人打了招呼,今天就卖早上一趟,家里收稻子晚上一趟来不了了,他们就把一天的都买了。”

    田里少了登福的帮忙,韩大年跟孙俊山两人带今天足足割了五天,家里的稻子都晒完了,他们割的还跟不上晒的。

    有登福帮忙轧稻子菊香就不是很操心了。

    她转到屋后的棉花地,拎着筐开始采棉花。

    她家屋后的棉花因为被屋子挡了一半的太阳,又加上上粪上的比较勤,竟然比登福家荒地的棉花硬生生迟了二十多天才好!她这几天也是逮着空就采棉花。

    这都是现成到手的东西,不挤点时间出来摘了,下一场雨就糟蹋了。

    棉花摘完杆子都来不及拔,拎着筐就送回家去,进家把家里猪喂好。

    去登福家吃完中饭,三个人推着车就来到了田里。

    先前还用草绳子捆,现在有登福拉牛车,她们下田就直接报稻堆子放车上,回去放在一旁堆着,晚上脱完稻就要铺上,到是省了解绳子系绳子的功夫。

    牛车送了四趟回家,第五趟登福带了镰刀过来。

    半车的稻桂枝跟菊香送回去的,他留下来帮忙把最后一点割结束。

    天空露出星星点点的亮光,韩大年爷三个一人挑了一挑稻回来。

    菊香跟桂枝灰头土脸的灌着稻谷。

    “爹,天晚了你去不安全,你在家帮菊香她们装稻,我跟俊山两人牵牛车把拉稻回来就成。”

    韩大年看登福家门口还有一堆脱好的稻没动,点点头算是答应了儿子。

    他拿着七八个袋子去儿子门口灌稻。

    天又黑又暗的,儿媳妇就在眼前本来是没什么的,要是再碰到俊山二表嫂那样扯闲子的人,真就是害死人的。

    菊香家门口的稻灌完,她抬头看看天空的星星,天空并不是十分的清朗,反而有一种雾蒙蒙的味道。

    “爹,这稻能铺上吗?”菊香有些拿不准的问韩大年。

    韩大年抬头也看看天,“铺上吧!要下雨也不得明天下。”

    桂枝听公公这么说完,起身开始抱散稻铺子。

    一抱一抱的铺成圆形,因为稻不多了铺的也不厚,下午拉回的稻铺完,孙俊山跟登福两个一前一后的拉着牛车回来。

    菊香把两家四个灯笼都点上,门口显得格外的亮堂了很多。

    “大哥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登福一手牵着牛,一手拎着破筐,有些拌脚的走路。

    “两头死牛,在家好吃好喝好伺候的喂着它不拉屎,到田里就拉了两泡,幸亏下田的时候带了破筐,要不还得回来带筐去,来来回回不小心踩到了,不就糟蹋了吗?”登福骂骂咧咧的说完。

    ……菊香看看登福的手,又看看孙俊山的手,她嗓子头一阵阵的外涌。

    韩大年赞许的看着儿子,老大做事越来越老练了!

    “一两泡粪就糟蹋了?”菊香强压着心头的翻涌,无语的反驳到。

    “妮儿是没经历过人家偷粪的,也不怪她不知道,你大哥小时候就经历过我们家种油菜丢粪的事。”

    稻子收结束稻茬田犁出来,拌菜籽就得粪肥混着,这样抓田里才能出芽子。

    你看看这几天见天的有老太太拎筐出来,不就是捡路上来回的牛屎狗屎吗?

    孙俊山嘿嘿的傻笑了半天,他还以为菊香啥都懂呢!搞半天不知道捡粪呀!

    “菊香这样也是有点受我娘的影响,别看娘天不怕地不怕的,你要是让我娘徒手拌粪肥,她能饿死都不吃饭,”登福说完拎着筐送去了屋后。

    韩大年笑吟吟的看着闺女,“妮儿这点是像你娘。”

    经过这点小插曲,说笑了一回一天的劳累奔波多少都缓解了不少。

    菊香家门口铺满,孙俊山他们再回来直接拉去了登福家门口铺。

    韩大年的稻也灌结束了,此时正一袋一袋的往家里扛。

    桂枝回家把猪喂了,二三斤的鸡数了一遍,拢共就五只鸡,她像数不够一样,看了一遍一遍又一遍,心里的骄傲都快溢了出来。

    家里的活都忙完了,她抓了一把圆子带去菊香家。

    菊香也是农忙的时候全靠两个炉子救命,大炉子焖饭蒸馒头,小炉子烧开水炖菜的。

    锅灶大锅就是蒸最后一点腊鱼和咸肉,年冬人家送的骨头,逮的鱼,算是细吃到农忙结束。

    抱完牛草点上艾香,一桶猪食倒进槽里,菊香拎着猪食桶出来冲洗完手,桂枝端盆进来了。

    “大嫂你拿圆子干什么?我做了好几个菜够吃了,你那圆子回头拿回去,一天做的都不够卖的。”

    “一盆圆子最多十来个钱,以前或许有点心疼,今天不心疼了,田里稻收割结束这是好日子,再说了我还想尝尝你说的红烧圆子呢!我们也就借着干活的机会尝尝味道,平日挨都不挨的。”

    菊香听完笑到,“行,团团圆圆的,庄稼收完就是咱的好日子。”

    她接过圆子切了辣椒,锅里放上油烧热,圆子在锅里翻炒加热,放了一块糖稀进去继续炒,赤红的颜色还有一股淡淡的甜香味,

    她又舀了一勺酱油拌炒均匀,倒点热水出来还放了一勺桂枝没见的面粉,浑浊的水搅好倒进锅里,盖上锅盖大火烧煮。

    菊香抱着肚罐子去堂屋,没一会就回来了,手里还拿了两块灰块子过来。

    舀了满满一盆水,把罐子放进盆里,灰块子也放进水里,然后把盆挪到筷笼下面不耽误来回走路。

    “妹妹,盆里是啥?”

    “是米酒,灰色的是冰米酒用的,”菊香看了一碗盆给她解惑。

    “我还说等闲了,我向你学做米酒呢!我看你大哥怪喜欢喝的。”

    “这简单的,大嫂想学后天不忙过来我教你呀!我之前做曲子的时候,就是看你砍苇塘的辣蓼草才想着做的。”

    “什么曲子?”桂枝听的云山雾罩的。

    “就是做米酒用的酿头,我做了好多留着慢慢用的,到时候给你几个,俊山去镇上酒铺子买酒头,我嫌弃太贵了就自己做的,我们自己喝,什么好不好的能喝就行了。”

    “妹妹的手真巧!你做的我跟后面学都学过不来,你刚刚在水里倒的那个面粉也是新做的吗?”桂枝打心眼里佩服菊香。

    “那个是我磨的药蛋浆做出来的淀粉,大嫂你看加了那个淀粉勾芡,圆子是不是就黏稠不少?这汤汁也浓稠厚郁了吧?”

    桂枝睁大眼睛透过烟气看向锅里,“还真是的呀妹妹!”

    “没事的时候你过来学我都教你,”菊香调皮的笑起来。

    “谢谢妹妹了,”桂枝高兴的也跟着笑起来。

    田里的稻拉完铺好,登福回家拴好牛,洗了一个舒服的澡。

    孙俊山跟韩大年送了两趟稻包回去,韩大年在家也洗漱了一番。

    “田里放上水了吗?”菊香问进来的孙俊山。

    “拉最后一趟稻的时候大哥就放水了,泡两天把水放了晒个把月,平平犁犁就可以了,”孙俊山把牛送去牛屋拴着,出来进房屋洗澡。

    这是每天他忙碌回来,菊香必会提前凉一盆温水放屋里给他洗澡的。

    “你洗好了就把桌子上我盛的菜,还有一罐凉米酒送去给我娘,顺便叫爹过来吃饭。”

    “知道了,”孙俊山套了一件干净的褂子拿着东西出门了。

    登福坐在院子的暗处,看不清楚脸上的表情,桂枝坐在灶洞边,眼角的余光看向院子里的阴影处。

    孙俊山去喊人了,菊香就把菜都盛出来送桌子上,今天多了一碗大肉片子。

    “妹妹这是什么菜?”桂枝实在是好奇的很。

    “那是梅菜扣肉,上面是大肥肉片子,下面是我八九月晒的大菜。”

    桂枝把梅菜扣肉放鼻子上闻了闻,没什么味道。

    “这菜闻不出味道的,蒸菜都比较淡吃嘴里才有味道,”菊香进来解释了一下。

    “好了,今天吃一顿荤,明天就是最后一顿腊荤了,年前人家给的算是全部都吃完了,天黑前把所有的腊货都放在炉子上烀了出来。”

    “得亏咱爹收养了你,不然我早就饿死了,”登福清冷的声音低低的响起。

    “没见过这样的,自家的农活一把手不伸,也不送水也不送饭,春忙秋忙家里一天到晚的冷锅冷灶。”

    “人人都担心庄稼烂在地里,咱娘真是有福的相!在家硬是待住了,儿女们累了一天晚上烧饭还得伺候她!”

    “过年老二就回来了,等她二儿媳妇进了门,她肯定比现在还要享福!一天三顿喂嘴的饭,我跟桂枝是做不来这样的孝顺。”

    韩大年停顿在门口听见儿子讽刺的声音,他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孙俊山心头一紧,岳母春秋两季确实有些过份了。

    不过那是菊香的父母,多少都能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