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楫

二十二章 生离故乡,魂归家园(2)

    第二节

    在田城等人竭力弹压之下,渤海乞活第一次自发的兵众骚动才逐渐平息。修养了几天后,张定拖着刚刚伤愈身体,在匆忙赶到乔家坞的公孙兰陪伴下,不断的在各个营帐之中解说,在一顿大义以及道尊的劝说之下,这些乞活士卒还是很快的接受了张定的解释。其实即便张定不劝说,在释放了报复的激情之后,这些士卒还是会自然的回到张定的军规上来。不过对于这种以下克上事情,张定心中极端忧虑,唯恐再次发生。

    转回房间内,公孙兰所带来的一众人等已经在哪里等他了。为首之人便是当日配合张定的李嗣,其余的都是从流民众选出来的信众。李嗣心中正在想着那日在渤海城下阎年疯狂的英雄之话。张定少阴谋而多阳谋,彰仁义而少残暴,亲近而少威,此刻竟然想着联合所有能用的力量将羯胡驱逐出河北。若是以阎年的话,不过是一个迂腐之极的蠢材。看见张定进来,一句话忍不住冲口而出:“请问将军,何为英雄?”

    “哦?延平(李嗣字)怎么想起这等事情,昔日曹孟德煮酒论英雄,今日我还未到评论天下英雄之时。”张定略微有些惊讶。公孙兰微微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他才笑着说道:“英者,出类拔萃之木。雄者,强壮威武之兽。草木精华,兽中之雄,皆以遮风挡雨、庇护同类为先。因而英雄乃出类拔萃强,能庇护众人之人。阎年不过一蠢人,若是以杀人多少为英雄,那么盗贼流匪岂不是成了英雄。即便此刻石勒自称赵王,不过是盗贼般的山大王,岂能以英雄论之。”

    英雄的含意是什么?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看法。不过此刻,他却给英雄下了一个完全利于自己的定义。李嗣心理会有什么变化,他不会纠缠在这个上面。他关心的是李嗣能不能完成他协助段匹磾的任务。当下绕开关于英雄的话题,向李嗣问道:“我知道延平一向尊奉道尊,你可知我派你等前往协助段公有何用意?”

    “将军不以武勇而选信奉道尊之人,当是存教化鲜卑之心。”

    “嗯,确实如此。”张定肯定到,“我知道你熟读经典,有向道之心。但鲜卑人与我晋人不同,虽然段部鲜卑自承炎黄之后,但也不可过分宣扬英雄血脉、道选之族等语。草原之上,以杀人屠城而论英雄者比比皆是,若要更改,恐怕非一时之功。”

    李嗣看着张定,笑了笑说道:“将军派嗣等前往,嗣等自当担当重任。既然段部以炎黄为先祖,那么推亲晋公辅晋以为英雄,当可无事。何况传道教化,以诫约为先,我等还是知道的。我闻将军将遣晋人前往援助段公攻占辽西,是否也有意让我等教化。”

    “然,此去鲜卑,当以亲晋远羯,远离羯胡残暴的教化为主。””张定点头,赞许的看了一眼李嗣说道:“随行的晋人,将多是往日有质子在襄国的豪强部众。你等随行,也好多多照拂,以使其早日脱其豪强,而归我渤海所用。若是你等能教化鲜卑,从而使段部成我等良助,进一步在辽西站稳脚跟,那么我渤海即可联络河南祖公北上,攻击羯胡而平冀州。到时,朝堂之上,自然会有你们的身影。若是愿意侍奉道尊身边,天下新道信众,便是以你等为首。一旦段公站稳脚跟,便可回到渤海与家人团聚。”

    这些人中除了李嗣之外,都是被张定所救的流民中的读书人。但是张定依然不能以单纯的宗教来让他们做这些事情。新道初立,根基太浅,而辽西之地又过于偏远。若是没有一定的回报,这些人必然怨声载道。这些信众虽然都信奉了新道,多数是因为张定救了他们的缘故,心中原有的观念并没有太多的改变,此刻听到朝堂之上,热血冲上头顶,轰然应诺。张定点了点头,对他们的表现甚微满意,他从手中拿出一本书来,递给李嗣。

    李嗣翻开接过来的书,里边的内容他早已经熟知。昔日张定立道之后,便令人将书抄写了十几本,比较高级的信徒(道师)人手一册四处宣扬,书中将一个个历史上的英雄都描绘成道尊降下的真人,一直写到历史已经逐渐清晰的周代商时。所以新道一出便声势浩大。加上借助张定驱鬼神,放天火,更有五斗米道良好的根基,也已经让一大批人对新道半信半疑。当然,无论是张定,还是公孙兰,都对外声称这本书是道尊托梦张定随同诫约一并流传而来的。而这本书的篡改者冯良,则主动放弃了著作权而沉默不语。此刻张定送给他们这本书,意味着他们将成为新道的道师。

    “辽西虽苦,但宣扬道尊教义,乃我信众之容光。为成真人,些许苦难算些什么。”李嗣等人大义凛然的说道。但是冠冕堂皇的话语下面,当然掩饰不住对来日朝堂之上的向往。

    张定哈哈一笑,说道:“如此甚好,来日功成之时,我亲自为汝等庆功。”

    这日下午,俘虏营中。被俘虏的鲜卑小帅全部被拖了出去。残杀渤海的罪犯,此刻根本无法分辨,因此田城根据张定的命令,动用了最为简单的方法,将这些人的小帅,校尉,甚至队长,都悉数斩杀。听着宣读罪状的声音,以及外面的乞活士卒以及乔家坞百姓不断发出的欢呼声,站在俘虏营外面的段匹磾脸色阴沉。而剩下的鲜卑人,脸上都写满了庆幸,感激的看着他。段匹磾理解张定的做法,这种方法,既能让乞活与百姓放下仇恨,又能彻底清除鲜卑人根本结构,有利于鲜卑人被打散之后根据意愿重新利用。只是当着自己的面斩杀这些人,难道是在示威不成。

    在他犹豫是否找来张定阻止这件事情的时候,张定带着李嗣等十个人到了他的面前。看到段匹磾脸色阴沉,接着便听到外面的外面此起彼伏的宣读罪状的声音以及欢呼声,张定暗骂了一句。这个田城,真会找事情,谁让他在这里给这么一群人示威?

    他快步走过去,在段匹磾的耳边轻声说道:“兄长为何如此阴沉着脸,难道兄长不曾看见那些生还者看兄长感激的眼睛。此乃结恩之时,兄长也可帮我安定留下众人之心。”

    段匹磾听张定这么一说,转眼看着那些生还者的眼睛中的感激之情,以及生还的庆幸之情。心中猛然明悟,他以为张定故意造成这么一种情势让他得到鲜卑感激之心,便微微的点了一下头。张定轻声说了几句话。段匹磾深深的看了一眼张定一眼,向着俘虏营走了过去,不一会便传来他的声音:“我等鲜卑,原与华夏人本为一家,后来才逐渐分离。自羯胡残害中原十数年来,我段部与晋人相亲如一。但段末杯乱后,尔等被羯胡所掳,随同羯胡残害中原。此罪原不可宽恕,在我再三请求之下,乞活帅张定顾念在段部与渤海兄弟之情,才斩杀那些领军之人来偿还罪孽,从此之后鲜卑当和晋人无异。我需三千人跟我北上收复辽西之地,有意者请站在左侧。”

    这些鲜卑人投降之时,就注定了给张定当肉盾的命运。但在乞活大杀小帅之后,听到段匹磾要北上辽西之地,立刻蜂拥着向左侧涌去。段匹磾的血液加速,若不是顾及这些俘虏全部在张定管辖之下,真想带着这些人全部离开,半晌才说道:“我只需三千人即可!若是有家属在段末杯,还请留在渤海,免得骨肉相残。渤海张定与我结兄弟之盟,以后必然善待大家。”

    听到骨肉相残,便有数百人从左侧回到右侧。队伍之中还有几千人相互猜疑着“兄弟之盟”而不肯离开,段匹磾渴望的看了五千多人的队伍一眼,最终还是压制住自己招呼一个长期跟随他的部下挑选昔日的部众,他不忍看着这些鲜卑人被张定送死,但又不能全部带走,心中郁闷,只好走出营帐。

    张定看他走了出来,连忙迎了上去。外面示威一般的斩杀声已经平息,段匹磾依然脸色阴沉。张定微微一愣,以为段匹磾是因为兵少而担忧收复辽西之事。他轻声说道:“文鸯兄或许已经多处招徕散兵,且赵仲廉击破阎年,又俘虏数千鲜卑,兄长北上之时,当可不少于六千鲜卑亲兵。加上我强征的豪强之兵跟随兄长北上,段末杯当易破耳。”

    段匹磾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看着张定身后的众人,问道:“这些人......”

    张定指着后面的李嗣等人笑道:“我曾说要征豪强随兄长北上,便寻了一些人先行在段部联络。也可为兄长训练军队,参谋军机。武邑攻破之后,我再遣统领领众军协助兄长。也不知文鸯兄身在何处?”

    段匹磾微微笑了一下,也不搭话。

    ------

    还有一场战争,第一卷就结束了,我自己也感到写的很疲惫。

    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