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楫

第四章 寒冰初消,泥泞不堪(1)

    第一节

    天色微明,踌躇满志的宋颂站在硝烟未熄的坞堡之上,脚下,被击破投降的坞主匍匐在他的脚下,坞堡之中,无数的士兵正在忙碌着搬运坞堡内的粮食。看着这一切,一股得意之情油然而生,这数日来,已经有数处李回控制下地坞堡被他击破,各处小村寨无不顺从于大军军威。他四面望去,同来的辛寒看着他,欲言又止。

    “何必如此,大军威逼之下,那些豪强无不顺从。若是如同渤海张定那般蠢人,处处以仁义自称,不知何年才能建功立业。石勒残杀掳掠,河北中原所过之处,人人皆称‘胡蝗’,伏尸百万,还不是一样据邺城而自称天王。我等只是稍稍掳粮草而诱李回罢了,比之石勒已仁慈百倍。”看着同伴地神情,宋颂洒笑道。

    “难道王师也模仿胡蝗不成?”匍匐在地上地坞主,终于按耐不住,扬起头来,直视宋颂。宋颂笑了一笑说道:“石勒屠杀百万,伏尸成山,若是王师如同石勒,恐怕你家坞堡,早已经成为一片废墟。”(1)

    坞主被这种赤裸裸地危险,吓得又低下头去。石勒还没有称王之前,常常攻屠坞堡,尽掳粮草。被屠杀与饿死者约有人口的一半。剩下的人,自然不是流亡,便顺从于石勒的残暴之下。坞主匍匐在地,宋颂也不看他,向着坞堡之外静静的看了一会,这才问道:“为何李回还不出来救援这些人等?若是如此,我等尽破坞堡,集大军于高阳城下,李回还有路可走?”

    “只是李回有兵两万余,我等只是稍多。若无变化,高阳不可轻下。”

    “我知,但我等已不复有粮草之缺,招募兵力,易如反掌。李回又能支撑到何日?”宋颂笑了笑,眉头再看了看远处。他分兵两处,一处攻击坞堡,一处紧跟其后潜藏起来,便是想利用李回维护豪强的名声将其诱出高阳伏击。如今李回却毫无声息,甚为奇怪。正想着,一个侦骑带着几个士卒纵马直入坞堡,随即在校尉的引领下赶到宋颂身边。校尉在宋颂的耳边轻声说了两句,宋颂脸色一变。厉声向匍匐在地的坞主问道:“你等与李回沟通,想要害我等大军不成?”

    “将军莫要乱说,”坞主吓的连忙辩解,“我不曾欺瞒将军!”

    “哼哼,若是如此,为何李回从高阳西南绕道而出,你却不曾告诉我听?”

    坞主的冷汗津津而下,看到宋颂一双眼睛充满杀气,急忙辩解到:“当日有传言,李回将支援范阳。因消息不确,因此不曾说给将军得知!”

    宋颂大怒,长剑猛然出现在手上,一剑就要向坞主的脖子砍去。一侧的辛寒死命的拉着他的胳膊,长剑在坞主的胸前划,骇的坞主两脚发软,不能呼吸。宋颂哼了一声,退开辛寒,冷声说道:“你以为我会相信这些话么?”

    “将军...将军”坞主面色苍白,结结巴巴的说道:“我等也...也是不信,不过从高阳传来的消息确实如此。我等猜想,或许在将军攻我等坞堡之时间,李回绕开将军而攻河间。”

    话音落下,身边的众人皆是面色苍白。辛寒目瞪口呆的宋颂,宋颂却脸色潮红,口中喃喃自语,他一把抓起向他报信的那个校尉,厉声问道:“消息可靠么?”

    “禀...将军”那个校尉结结巴巴的回答道:“从河间而来的求援已经在城下等候,李回两万五千大军已经出现在河间境内,试图攻击河间。崔公令我等快速回援!”

    “崔公是否向渤海求援?”

    众人惊惶的看着校尉,校尉被众人的神情吓了一跳,结结巴巴的回答了一声。听到肯定的答案,一旁的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宋颂看了看城下的士卒,这些士卒是收拢的流民,多有亲人身在河间城中。若是消息泄漏出去,那么必然哗变。他脸色变了几变,随即若无其事的问道:“那几个士卒不曾到处乱说么?”

    “还不曾,现在在城下等候将军消息。”

    “很好,若是击破高阳,你便领高阳之军。如今暂将这些士卒羁押起来,再派人前去打探消息。若是李回果然已出高阳,我等便直扑高阳。高阳一失,李回必如无根之木,随手可破耳。”

    “大人,河间......”旁边的将领疑惑的问道。

    “河间无事,崔公处便有七千人马。况且还有各处豪强协助守城,李回想行围魏救赵之策甚难。我等如今唯有一鼓作气,击破高阳,方能救河间于危难之中。否则,人心恐慌之下,李回稍加阻拦,即可令我等大败。”

    “李回如此行险,必有所持。......”辛寒忧心重重的说道。

    “不会的。”

    宋颂的面色一青,随即恢复正常。他自信的着打断了辛寒的话,兴奋的潮红色从脸上涌现出来,不管李回绕开他直攻河间是行围魏救赵之计也好,还是别有他凭,但是此刻高阳无疑是兵力空虚,垂手可得。至于河间既然已经向渤海张定求援,那么大概没有这么容易被攻克。他看着身边众人的面孔,心思从李回攻河间的消息带领的惊惶之中稳定下来,微微一笑,随即整军的战鼓在这个黎明猛然敲响。

    石赵的大军在河间城前停下了脚步,石赵高阳太守李回看着城头之上的晋旗,微微叹气。只要河间一破,渤海势孤,孔苌再从西南而攻,渤海必然可破。如此,纷扰了张定崔甸就会安定下来吧。到时候,赵王可以专心应付河南祖逖,来日一统天下,想来也是必然。想到一统天下,方才看到晋旗时产生的愧疚立刻消失不见。他转转头,看着身边的谋士对这城墙之上指指点点,于是问道:“这便是晋河间太守崔甸。身边几位,难道便是与我等联络的河间豪强?”

    谋士点头确定了他的话,李回转头看着城墙之上。穿着士子衣衫的崔甸,面容温厚,一边看着城下的赵兵,一边与身边的老年人微笑着交谈。仿佛没有将城下的人马放在眼中。李回咧嘴一笑,如此气度,果然有名士风范,若是在赵王身边,或许有更多作为。

    身边的谋士看着李回的神色,揣摩着他的心思,乖巧的问道:“不知宋颂是否回援渤海,我等是否等上一夜再次攻城?”

    “我曾听闻宋颂野心勃勃,无日不想取崔甸而代之。不知是否属实?若是如此,只怕宋颂将强攻高阳也未可知。只是事情未必如他所愿!”李回眯着眼睛看了一会,这才哼了一声说道。说完他又盯着城墙之上的身影,向着几个豪强看去。那些豪强正在城下四处搜寻,当目光相接之时,脸色微微一变。李回盯了一会,这才问道:“那几个豪强可靠么?”

    “大人,城中还有亲附我等的流民混入,只等城外号令一起,便可自行起事。即便豪强不应,这些人等也可夺下城门。”

    李回点头应了,他在河北多有善名,各处的流民受到他的恩惠者不少。即便流亡河间的流民之中,也不知有凡几,只需城门一下,河间想来便可平定。他看着城头之上的崔甸身影已经消失,于是便下令在城外驻扎下来。在一声声在号角声中,由饥民招揽而来的赵兵看着城头之上流民士兵,眼睛之中尽是木然。

    崔甸强撑着自己的精神的在城头之上巡视,他虽然心中忐忑不安,但是浑身的名士风度,却让这些士卒相信他早有安排。自赵封达到武邑之后立刻从武邑赶到河间的王平站在崔甸的身边,却专注的看着身边豪强的神色。他到达河间之时,宋颂已经领兵北上,对于河间独自行动,王平自然万分吃惊,因而一边紧急通传给渤海,一边叮嘱崔甸加强防备。当李回现身在河间城下的时候,在纷乱之中,王平建议崔甸上城头抚慰。当他的目光掠过看向城下赵兵的豪强时,好强们不自然的神色引起了他的警戒。心中猛然一紧,随即默不作声的向前走去。

    “王公,如今该如何?”一下了城墙,方才还气度从容的崔甸对羯胡的恐惧便爆发出来。即便下面只是同样一群饥民组成的军队,但是只要打上羯胡的旗号,已经令崔甸忧惧不已。看着面色青白的众人,王平笑了一笑,亮声说道:“我已经通知渤海即刻便来支援,崔公若无要事,不如安抚流民抽调壮丁,以利防备。只是”他的眼睛从诸位豪强身上掠过,轻声说道:“还请诸位豪雄至郡守暂且休息。”

    话音一落,几个豪强脸色全变,众人斜看了王平一眼,正好与王平的眼睛对上。王平也不说话,只是冷冷的看着几个人,只等到几个人被看得有些心中发慌,这才说道:“诸君不如同往郡守府,那里精兵捍将,即便赵兵攻城也可确保诸君安全!”

    “不必,不必!”众人一边推辞,一边躲闪着王平的目光。

    王平呵呵笑着,在他的示意下,十几士兵悄悄的站在了众人的四周。看着那些豪强青白的脸孔,这才说道:“要的,李回轻兵前来,必然有所依仗。或许城中便有他的内应。为诸君计,还是身在郡守府邸要好上一些。”

    他口中说的轻巧,但是手中却已经按上了长剑。若是众人不肯,便要动手。不明所以的崔甸疑惑的看着王平,轻声说道:“王平,诸君皆为当日迎我入城之人,不要如此相逼!”

    王平摇摇头笑着说道:“崔公忠厚之人,我也是一防备万一罢了。方才在城墙上时,诸位神色诡秘,不若暂且在郡守府邸休息一番。”

    王平嘿嘿一笑,出鞘的长剑便放在为首的高坞主的肩膀之上。看着高坞主脸色惨白,微微点头,便又要将剑放在另外一个人肩膀上。众人互相看了一眼,低声允诺。王平这才哈哈一笑,收剑还鞘,让崔甸带着众人向郡守府邸走去。

    天色逐渐昏暗下来,王平站在城头之上,看着城下相同服饰,相同肤色的人群,长长的叹息一声。北风吹过河间的城头,城头之上的晋旗猎猎作响,城下的赵旗肆意飘张。

    注释(1):以上地话语,从《晋阳秋》《水经注》引申而出,其中有石勒屠杀尸积如山的情景描写,胡蝗的称谓是河北中原对屠杀士民掳掠粮草的石勒的称呼。

    =====

    两天写了这么一点,大家先看看吧。这两天写东西,和挤牙膏差不多。

    江郎才尽的感觉。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