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楫

第五章 世事纷扰,欲我心忧(1)

    第一节

    “渤海命脉,将交于诸君之手了。”

    站在张定面前的十几个豪强,皆是听从郑择蛊惑,愿意为渤海以马换粮的人。自从张定听到郑择马匹至青州走私换取粮食的计划之后,立刻修正了自己妄图到江左换取粮食的计划。到江左路程遥远,不知何日能够返回,但青州却近在咫尺,而且正好利用这些换取粮食的队伍,来为自己先行打探一番。这些人听到能与平州慕容氏换取粮食的同时,立刻抛弃了原来打算从石赵内部换取粮食的想法。这个时候,张定将这些人聚集起来,便是想要好好的与他们沟通一番。

    “从冀东至平州陆路遥且不太平,时时有羯胡出没。虽听说慕容氏亲近朝廷,但我等却不能仅凭猜测而行事,因此我已为诸位向天使求取书信一封,以作介绍。只是,诸君能有大船出海么?”

    一众豪强皆掩面而笑,郑择看着莫名其妙的张定,这才说道:“渤海至平州一向风平浪静,便是渔船皆可来往其间。”

    “呵呵!”张定干笑了两声,渤海湾好像有人能够游泳过去,自然小渔船也可以过去。他重开这些贸易,自然不会不是让这些在乱世之中依靠走私马匹而致富,但也不能让这些人一无所得。虽然这一条海路没有危险,但若无一丝利益,谁人能为他所用。想到这里,他转开话题,转到与这些的分成上来。对这下面正在啧啧私语的众人说道:“我等重开马粮之路,还需借重诸位。诸位在外为乞活衣食担忧劳累,张定自然当为诸君护卫家小族人安全。马粮之路所获之利,张定虽不得不取,但也不能让诸位白白辛苦。不知道诸君心中,这获利,我应取几成?”

    所有人在张定说完这句话后都沉默了下来。即便是向张定建议以马换粮得郑择也没有想到张定会想到分成。一时间,众人猜测纷纷猜测起张定得心思而不敢说话。张定看着沉默的众人,笑着说道:“诸位若是无他意,我看便五五分成如何。毕竟我等乞活皆需以命换命才能护卫众位家小,不知众位意下如何?”

    他曾经想过让乞活收拢的那些寒门士子去做这些事情,却最终在思虑之下否定。不管是在平州以粮或者器物换取马匹也好,还是在青州以马匹换取粮食接好,都需要良好的关系网络。而这些,都是那些寒门士子们缺乏的。这些习惯走私的豪强,却不存在这个障碍,在这个乱世之中,他们与各个方面的皆有联络,门路众多,因此成功的几率更大一些。而自己却实在没有必然与这些豪强为敌,只需要搭着他们的便车,获得自己需要的粮食便可以了。他静静地站在哪里,只是看着在听到他说完话却没有作声的豪强。

    过了好一会,郑择迟疑了一会,这才开口问道:“莫非将军之意,并非我等为将军效力?我等以愿辛苦奔波,将军是否以为我等便是为了这些许蝇头小利?”

    张定一愣,原本他以为这些人不言不语,是因为五成的赋税太高。却没有想到,这些人与他想的根本不是一个问题。若是希望做官,自然是好,但只不过现在他的官职也不过是一个小小太守,自然不能许诺什么。只好笑着说道:“诸君为操劳在外,自然是为国效力。若是现在渤海已有河北,我当推荐诸位为太守长吏,但如今渤海地小兵少,我也不想让诸君皆直面羯胡之暴。空口许诺,张定不忍,只好让诸君与我同得其利。渤海以利养兵而护卫诸君族人家小,而诸君不至辛苦操劳而无所得。不过若是将来渤海壮大,张定自然不会遗忘诸位功绩,太守之职或朝堂之上,张定尽力为之。”

    他不敢将话说得太死,若是实现不了,那么怨气也足以让这些人心声怨恨。他这些一说,这些人才有些释然。郑择笑道:“将军不必如此,我等为国出力,即便无所得也毫无所怨。将军护卫我等族人老小,粮草之事自当应由我等为将军取之。只望来日将军光复河北之日,不忘我等功绩便已足够。”

    看到郑择这些说,这些人便纷纷附和起来。一是乱世之中,张定这样的人已经不多,若是张定倒下了,不要说些许利润,便是全家老小,也有可能就此消失在乱世之中。二是,这些唯恐张定在试探他们,若是存了私心,只怕以后被张定暗算。张定看着众人的符合声音,只好笑着说道:“大家不必如此,我张定已已承诺护卫诸位家小,自然乞活不亡,此誓必践。来日我将诸位家小迁至渤海城内,以方便护卫。而获利之事,不如如此吧。若是不想分利者,来日必当推荐为官。若是无疑为官者,或可以*分成如何?”

    “善,善!我等不愿为官,只需分三成之利即可!”

    听到将家小送到渤海,所有的人皆心有戚戚。一边赞扬着张定的仁义,一边应合着张定的新方法。只有郑择心中兴奋,对于张定的看法更是升高了一层。他曾经建议张定模仿石勒,将所有豪强的家小质压在渤海,以利于控制豪强。但是张定对这个建议既不回绝却也不肯定,不想如今却接着保护的说法让这些人无从拒绝。他嘴角挤出一丝笑容来,偷眼看向张定,却发现张定正在苦笑。

    事情就这样确定了下来,象郑择一样选择全力支援渤海的豪强却并不多。众人在张定解释下,最终还是心中不安的接受了三七分成的结果。直到张定将这些人送了出去,才笑着对郑择说道:“若非选之,如今正彷徨无策。此次选之功劳甚大,是否愿跟在身边,为我出谋划策?”

    郑择摇了摇头,笑道:“我为将军在公议堂劝说众人,甚过在将军身边。将军设公议堂以慰河北豪强士族,颇有深意。不过因众人妄言公议堂乃质子之地而心存偏见,从而让其不能为将军所用。如今我投将军,自然为将军周旋豪强之间,令将军无后顾之忧虑。若是做的好,即便乐陵河间等地豪强皆为我用,也不可知!”

    他话说得淡淡地,话语间却从满自信。张定听得心中一喜,口中说道:“选之果然为某之良助,昔日我听仲廉说起选之,言语之间甚为敬佩。这几日见选之处事井井有条,联络众人为乞活效力,果然心存国事,不可多得。若无当日乔坞主为我乞活立了大功,公议堂便应以选之为首。”

    听到张定有意将公议堂交给他管理,喜色便从他的心里向着脸上涌了出来。只是稍微一闪,即便消失不见。等张定转眼看他的时候,又正容答道:“此刻郑择还未立下大功,不敢让将军为难......”

    推门声打断了郑择地话,一个亲们面带着喜色冲了进来,一封书信拿在他地手中。郑择远远地望去,好像是一封战报。他看见张定接过战报,先是脸色一喜,然后便阴沉了下来。李回攻击河间地消息,郑择早已知道,张定面色一喜,自然河间战局或已好转,只是不知道中间出了什么变故。他的身份,是不太适合听这种机密之事情的,因此便向张定告辞。张定挥了挥手说道:“不必,这个冯良,虽趁李回破城之时击破李回,却不想让崔公负气而北上。若是让外人得知,还以为我张定与李回串通而图谋河间。选之大才,不知此事可能教我?”

    冯良的战报之中,除了将他行险击破李回的事情讲解一遍之外,还含糊的提到了崔甸北上,而城中群龙无首,因此乞活暂时进驻的消息。张定却没有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自从自己立足这个世界之后,他小心的依靠着各个盟友的力量才在河北立足下来。而如今渤海方稳定,却在李回的压力下吞并了河间。若是传扬出去,只怕乐陵也好,厌次也好,都对他的结盟心存疑虑。一想到这里,他的心对冯良不请自占河间而大大不满,一拳狠狠的砸在旁边的一个木柱之上。

    “这怕这是乐平早已知河间豪强叛崔公一事!”郑择将战报接了过去,只稍稍读了一些,他便对整个情况有些了解。

    “哦?”张定一愣,他却从来没有向这个方向想。冯良知道此事,却没有上报给他,难道冯良早有心驱逐崔甸而让乞活占据河间?他一把将战报从郑择手中抢回,仔细再读了一遍,心中却越发相信冯良早已知道此事。联想到崔甸北走让自己面临的盟友置疑,心中一阵烦躁,喝道:“命张庆立刻派兵寻找崔公,令冯良立刻代我前前往崔公处亲自道歉,若是崔公不归,哼哼......”

    “将军,虽然乐平背着将军图谋河间,却也是为了将军。只是背主图谋,终究是不应该。”

    郑择的声音,像是再劝说张定,却仿佛在不断的指出冯良在背主图谋。背主图谋,多少人因此而败。刘琨刘并州因为令狐泥的背叛而被石勒击破,不得不投靠段氏鲜卑。即便此次李回出击崔甸,也多有那些背叛的豪强出力。若是冯良......,张定心中一阵冷汗,不会,不会,他心中提醒着自己,只是他本来对于冯良不甚信任,这个念头一生,便有些不可遏制!

    “立刻命冯良归渤海待,我另派人暂接管河间之事,郑择......”

    张定的目光看向郑择,郑择心中一片欣喜。若是张定命令自己掌控河间,那么自己也有了一片立足之地,虽然与原本自己不出头的策略矛盾,但也胜过如今情势。他应了一声,却迟迟等不到张定的回应。

    张定脸色迷茫,犹自纠缠在信任冯良与不信任冯良之中。郑择正想在多说两句,却听到门嘎吱一声,一个盈盈的人影从侧门走了进来,笑道问道:“何事让夫君如此惊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