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武当二师兄

第三十章 诗战江陵续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院长念完此句,双手微颤:“好诗,好诗啊。叹为观止,叹为观止啊!”

    肖阁老言简意赅:“当得第一。”

    众人议论纷纷。

    “这前段劝人惜时,中段劝人上进,收尾勤学点睛,真是千古绝句啊。”

    “冰生于水,青出于蓝,这对青年学子的鼓励,真是妙啊。”

    院长叫来童子:“立刻将这位,额,吴申叫来侧院,第一轮过了。”

    童子躬身退下,返回正院,朗声说道:“吴申,《劝学》,通过第一题考验,进入第二轮。”

    三十余名学子齐刷刷地看向唐浩,表情甚是错愕。

    那皇家书院的陆照通也是作诗十余首,才进的侧院,这吴申何德何能啊。

    血老魔却是喜上眉梢,拉着唐浩就跟着童子来到侧院。

    进院就是一惊,肖阁老?血老魔立刻又将自己的气息收敛了一些。

    众人也是看到了二人,有些奇怪,开口问道:“哪位是吴申?怎么进来了两人。”

    血老魔答道:“我家公子吴申,口不能言,由我服侍。”

    江南书院院长走了过来,询问道:“可是你现作得此诗?”

    唐浩点头。

    院长点头道:“好,可是江南人士?”

    唐浩尚未做出反应,血老魔抢着答道:“江陵南部小镇,不值一提。”

    院长十分欣慰,继续道:“第二题“报国”,限时一日,可有问题?”

    唐浩摇摇头。

    院长回到肖阁老身边,朗声道:“真乃我江南之幸啊。”

    诸位教习一听这吴申是江南人士,也是群情高涨,十分期待下一首作品。

    肖阁老看了几眼唐浩,又看了几眼血老魔,便继续读起古籍来。

    刘松和许安相顾无言,已经看不透唐浩的来历了。

    王远却是眉头紧皱,本以为陆师兄应该稳操胜券了,这吴申的《劝学》自己是听全了,颇为震惊。怕是自己只能争一争第三了。

    唐浩却是没有在意别人的反应,就对着身边的石桌指指,冲着血老魔“啊啊”几声。

    血老魔立刻拿出纸笔,主动铺好纸张,静立一侧。

    江南书院院长刚想学着肖阁老,也坐下看书,就见到这吴申似是要作诗,立刻就向吴申走了过去。

    众位高级教习也是呼啦一下围了过来。

    王远稍微犹豫了一下,也是走了过来。

    刘松看了一眼,低头“呸”了一下:“装腔作势。”

    许安看着刘松没有过去的意思,走了两步,又悄悄地走了回去。

    唐浩提笔写下三个大字:《咏煤炭》。

    一位教习说道:“这煤炭可是百姓冬日用的乌金?”

    另一位教习答道:“正是此物,不过此物平常,这吴申是何意?”

    “确实是平常之物,相传为铁石所化”

    “动笔了,动笔了,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这句可是写的煤炭之源。”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嗯,犹如回春之暖”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这,这句说煤炭可以,也可喻指忠贞报国的贤臣。”院长见此句一出,众位讨论声音一顿,出口分析道。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院长念出此句,人就是呆立当场。

    肖阁老听到此句,也是坐不住了,走上前来细细品味。

    王远摇头感叹:“真乃天纵奇才啊。”

    血老魔一看众人表情,就知道自己所需要的炼丹材料稳了。

    此时,一位高级教习竟是跪坐下来,声泪俱下,哭声道:“我原本北方穷山里出来的孩子,村中父老出力送我出来读书,为的就是报效国家,为民解忧。如今却被江南美好所缚,不思进取,心中哪还有苍生,哪还有父老啊。堂堂七尺男儿,却是连块煤炭都是不如啊。”

    这教习哭得悲惨,引得也有同样经历的教习神情凄凄,江南书院院长却是有点挂不住面子,这还有皇家书院的在场,太丢人了。

    院长摆着手,让人把这位教习拖到后面去了,对着肖阁老说道:“吴申有饱暖苍生之志,当入得第三轮,不知肖阁老意见如何?”

    肖阁老细细品味,点头道:“不输劝学,平凡中有大志向,当入的第三轮。”

    唐浩闻听此言一愣,看向肖阁老,心中暗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诗才大家肖阁老?年纪不大,却有一股鼎立天地之气,不怒自威。

    血老魔问道:“这,何时比试结束?我家公子身上有疾,不能在外过久。”

    院长回道:“马上就是最后一轮了,若是有疾,嗯,这最后一题也可在此告知与你。刚刚陆照通的时间已经到了,所作不是很满意,所以,现在可还继续作诗?”

    唐浩点头。

    院长看向肖阁老,肖阁老也是点头,并无不同意见。

    院长说道:“这第三题是“救国”,现在可作?”院长有点考究的意思,看这吴申连续作诗能力如何。

    唐浩这次却是没有要来纸笔就开写,而是沉思起来。

    唐浩在沉思,众人却是积极讨论起来。

    一位高级教习说道:“这陆照通的报国,热情激烈;这吴申的报国,却是有比喻,有忧国忧民的情怀,润物细无声,各有千秋啊。”

    “我更喜欢吴申的《劝学》,句句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不错,文比目的就在于劝人向学,这《劝学》当为三首第一。”

    唐浩不听议论,终于要来纸笔,提笔写诗,只见唰唰几笔,一首小诗就呈现在纸上。

    “不知天广大,

    却问山中人,

    国危谁能救,

    山人遥指我。”

    诗名《无题》

    写完诗后,在众位教习呆滞的目光中,继续写道:我本山中少年郎,学不足十载,亦不懂治国之道,待到隐疾治愈时,再来学习治世安民之略。

    写完对着众位教习躬身致意。

    院长看完《无题》,哈哈笑道:“无妨无妨,是我们考虑不周了,你们还年轻,以后慢慢学习。”

    说完将纸张递给肖阁老,继续说道:“既然如此,你们先到后院休息,再有一炷香的时间,若无新诗呈上来,我们就公布排名,发放奖励。”

    唐浩再次躬身致意,血老魔也是拱了拱手,跟随童子到后院去了。

    少顷,院长又浏览了几位学子的诗词,便宣布文比结束。

    江南书院院长召集中教习,对肖阁老说道:“肖阁老,人都齐了,不知肖阁老对排名有何看法?”

    肖阁老巡视众人:“《劝学》当得第一。”

    众人互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终究是没发出任何不同意见的声音。

    江南书院院长见此情景,朗声道:“吴申,《劝学》,江南文比第一。”

    一位童子面朝正院,朗声说道:“吴申,《劝学》,江南文比第一。”

    又一位童子面向正门说道:“吴申,《劝学》,江南文比第一。”

    一直传到门外,各位看官议论纷纷,都不知这吴申是从哪里来的。

    终于正门有人出来,对着门外的人山人海:“吴申,江陵人士,下面是《劝学》全文,诸位仔细研读。”

    说完,将院长亲自抄写过的《劝学》贴在了门侧。

    诸多学子人挤人地凑上前来,一看究竟。

    侧院,院长手持《报国》和《咏煤炭》,皱着眉问道:“这两首诗,各有千秋,肖阁老怎么看?”

    肖阁老心道:这江山笔是皇家书院提供的,自己对第一名是有很大的发言权。这千年草乌,却是江南道提供的。江南道的学子刘松,估计也就排个十几名,算不得数。于情于理,第二名的决定权都应交由江南书院来定。

    旋即说道:“这两首诗,都有资格名列第二,我没有意见,就有院长来定吧。”

    江南书院院长心中高兴,脸上却严肃地问道:“诸位教习是何意见?”

    院长一问,诸位教习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各抒己见。

    不过,慢慢地唐浩的《咏煤炭》就占了上风,夸赞的声音越来越多。

    院长看到大事已成,当即说道:“就由我来定夺了。童子过来。”

    刚刚都去一旁等待的童子们再度就位。

    院长朗声道:“吴申,《咏煤炭》,江南文比第二。陆照通,《报国》,江南文比第三。”

    童子再度一一传声。

    声音传到大门,却是炸了锅。

    什么?江陵的吴申,拿了文比第一第二两个名次?究竟是何来历?有多少才气?把皇家书院的著名才子陆照通压得死死的。

    陆照通也是刚从书院出来不久,对自己的《报国》十分满意,正在街上散步等待结果,就看到自家的小厮跑过来:“少爷,江陵的吴申拿了第一名和第二名,少爷拿了第三名。”

    “什么?吴申是什么人?”

    “听说是在少爷出来前进去了,江陵人士,压着最后的时间,连作两首诗。就是排名第一和第二的诗。”

    “我去看看,是不是江南道搞了什么猫腻。哼!”陆照通气冲冲的向下,书院走去。

    血老魔在后院听到报名声,十分高兴,这千年草乌对自己未来再度结丹的影响太大了。对着唐浩说道:“你小子真可以,表现很好,等回去路上,给你改善改善伙食,哈哈哈。”

    唐浩配合地咧嘴一笑:呵呵,能不能在一起吃饭,还不一定呢。老头子,不要高兴得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