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金刀

第十九章 下山

    “你这绳子哪来的?不是说杨总管没借给你吗?”

    王勋看着手里的绳子啧啧道。

    “不对啊,杂役处的金丝绳我也见过,没有这么新的。”

    陆和神秘一笑。

    “哪里来的你就不用管了,你就说这个能不能用?”

    这其实就是陆和自己炼制的绳子,他每天只能炼丈许长度,十几天下来,也勉强够用了。

    “能用,当然能用。”王勋点点头。

    “来,你教我怎么绑才不会掉下去。”

    “先不着急,你现在绳子是有了,种子要怎么办?”

    “种子?对了,还没有花种。”

    “我们以前需要什么东西都是在杂役处申领的,眼下你跟杨总管闹翻了,恐怕得自己想办法了。”王勋叹了口气。

    陆和不解道:“你们山下那么多花,不能直接找些花种过来吗?”

    “现在花才刚谢,果子都还没成熟,哪里有种子给你找来?”

    “哦!”陆和挠了挠头。在家当惯了大少爷,不通农务,这些事情原本都是不懂的。

    王勋看着陆和一筹莫展的样子,建议到:“要不你下山去安阳城买些回来?”

    “下山?”陆和心里一动,来了青元山这么久,其实一直就自己一个人玩儿,冷清得很。若说他不想下山找找乐子,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峰主临走前交代过,让他呆在青元山不要乱跑。

    “峰主有交代不能下山,要不你替我下山一趟?”陆和试探着问道。

    却不料王勋大摇其头:“不行,我在杨总管那边有登记,他每天要点名的。我要是下山了,点名时不在,那可就惨了。”

    陆和也知道这个办法行不通,且不说点名的事儿。王勋和自己无缘无故,凭什么替自己下山办事?说起来自己身上也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除了峰主给的隐仙诀,就只剩黎叔留给他的碎银子了。

    要是符篆还在就好了,陆和轻轻叹了口气,看来这事儿还得落在自己身上。

    若是为了完成峰主交代的事儿下山,是不是也不算违反他的规定呢?陆和有些自欺欺人想道。

    “不知要如何才能下山?又如何回来?”他决定先把情况打探清楚了再说。

    王勋见他意动,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道:“下山其实不难,我们都是向杂役处申请的,杨总管批准的话就会给我们一封手令,守门的童子见到了手令就会放我们进出了。”

    “还有没有其他办法?”陆和一听又是杂役处,脑袋都大了。

    “嗯,你现在确实麻烦一点。不过我听说你入门前,李峰主曾经给过你一封荐书,现在还在你手上。你若拿它当手令,相必童子也不会为难你。”王勋盯着陆和的眼睛缓缓道。

    陆和一听,好像是个办法,点了点头。

    “如果实在不行,那也只能下山一趟了。”

    王勋见他定了主意,就起身告辞。陆和将他送到院门外,又说再过几天去向他请教种花之事,王勋也答应了。

    到了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隐仙峰已是一片漆黑。陆和换了一身此前从家里带来的衣服,恢复成一个公子哥的模样,悄悄下了山。

    倒不是他性子急,等不到明天,而是他这趟下山并没有杂役处的手令,可以说名不正言不顺,知道的人自然越少越好。

    想着安阳城里的姑娘,陆和心里一热,脚下的步子也快了些。殊不知他这一切,被树丛里一双眼睛看得清清楚楚。

    ……

    陆和站在一间茅草屋外观察了一阵,没听见里面有什么动静。若不是王勋给他说过,此地又是青元山,他还以为这是哪个懒汉的家。

    自从跟魔族那场战争之后,凡间已经二十年没有过战事。天公也作美,多年未见天灾,农民年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家家都盖起了新房子。不说夜不闭户,也可讲路不拾遗。

    这样对比起来,这茅屋就更显破败了。

    陆和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个童子的声音,听着略微有些耳熟。

    “谁呀?大晚上要下山?”

    “麻烦童子了,有些急事。”陆和赶忙答到。

    门开了,开门的是一个黄袍小子。

    陆和定睛一看,居然是个老熟人。

    “原来是你!”

    “原来是你!”

    两人异口同声道。

    那童子不是别人,正是当初陆和上山时,在石壁上见到的那道影子。

    “你叫陆和吧?”那童子再次开口。

    “对,我就是陆和。童子怎么称呼?”

    “哼,我姓苏,叫苏童。还有,别叫我童子,我进来可比你早,你应该叫我师兄。”那苏童子哼了一声道。

    “是,苏师兄,我这次来是想下山一趟,采买些东西。”陆和笑道,说着又将李余农给他的荐书掏了出来。

    也不知道为何,陆和修行入门以后,反而觉得称呼这种小事懒得去纠结。

    苏童听了他叫师兄,眼睛里闪过一丝得意。瞥了一眼他手里的信封,道:“算了,你是仙隐峰里的我知道。”

    “那就多谢师兄了!”陆和赶忙道谢。

    “不谢不谢,你这次下山是打算去哪里?”

    “去安阳城。”

    “嗯,安阳算是离咱们青元山最近的城池了。那你知道去安阳要多久吗?”

    “苏师兄说笑了,我来的时候就是从安阳城过来的,骑马一共走了三天……”

    陆和说着说着,声音突然小了。

    苏童得一脸坏笑地看着他:“那你的马呢?”

    陆和郁闷地摇了摇头。

    苏童又道:“我这里倒是养了匹好马,不过嘛,它吃的可都是上等的细粮。”

    陆和明白了,这是想让自己在他那里买啊。

    “不知师兄这好马值多少钱呢?”

    苏童嘿嘿一笑,道:“不贵不贵,我养了这么多年,也就花了三百两银子。你既然叫我一声师兄,我就不收你养马的钱了,你把我花的三百两给我就行。”

    “三百两?!”陆和一声惊呼。

    “怎么,嫌贵?那你走过去好了。”苏童嗤笑一声。

    三百两都能在外面办个养马场了,怎么可能不嫌贵,陆和心里想到。当初以为在青元山上没有需要花费银子的地方,黎叔一共也只给他留了五十两银子。买是买不起了,但他又不可能真的走过去,只好低声下气地道:“师兄见谅,我一共也只有三十两银子,这次下山还得买东西。要不这样,你把这匹马借给我几天,你看怎么样?”

    “借?”苏童一听他没钱,瞬间变了脸,语气也没刚才那么好了:“也行,十天十两银子!”

    一天一两银子?陆和在心里咒骂,但还是答应了下来,从包袱里掏出十两银子递给苏童。

    苏童捧着银子,原本拉长的脸马上又变回一副笑嘻嘻的模样,取了灯笼转身带陆和去马厩。

    马厩里只有一匹马,陆和围着它转了一圈,仔细看了看。他之前从黎叔那里学过识马的技巧,这匹马毛色光亮,双眼有神,四肢强健。看起来这匹马不仅生得好,养得更好。苏童虽然贪财了一点,但还算是有良心。黎叔说过,山里的气候不适合养马,稍不注意就会生病,这么说来他还是个养马的好手,这马能这么精神他功不可没。

    苏童拍了拍马背,道:“老伙计,这次麻烦你下一趟山,送这位爷去安阳城。你记住了,十天之后他要是还不回来,你就自己回来,千万别被他拐跑了。”

    陆和听得好笑,知道他在提醒自己十天内回来。

    苏童对着马咕叨一阵,又转身对陆和说:“看在你叫我一声师兄的份上,我提醒你一句,你这次下山可能不会太平,记得早些回来。”

    山下能有什么不太平?陆和以为他还在心疼自己的好马,点点头,也没放在心上,跨上去就走了。

    苏童看着消失在夜色里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