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第七百零八章.成婚(下).

    ……

    ……

    穿着一身盛装,赵俊臣骑马来到了崔宅外面,表情则是若有所思。

    赵俊臣胯下之马看似高大,但实际上只是一匹性格温顺的母马,方茹也知道赵俊臣不善骑术,所以就专门挑选了一匹容易驾驭的样子货。

    但就是这么一匹性格温顺的母马,赵俊臣也不容易驾驭,若不是一直有人拽着马辔,说不定半路上就要失控。

    这件事也给赵俊臣提了一个醒,自己应该抽时间练一练骑术了。

    毕竟,赵俊臣很快就要前往陕甘,那里即将要成为战场,可谓是危机四伏,若是不通骑术的话,一旦遇到了危险就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了。

    对赵俊臣而言,在战场上捞取一些好处固然是十分必要,但保命才是他首先考虑的事情。

    心中下了决定之后,赵俊臣也就回过神来,不再是胡思乱想,抬头向着崔宅看去。

    如今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自己的婚事,而崔俞等人已经在宅门外恭候他多时了。

    *

    崔宅之中,同样有几位礼部官员负责礼仪流程的事情,但赵俊臣直接忽视了他们,完全没有让他们插手的意思。

    没有了礼部官员的指手画脚,也就省去了许多没必要的繁文缛节,一切只是按照寻常的礼仪流程,事情就变得简单了许多,虽然还有许多规矩讲究,但依然是让赵俊臣轻松了许多。

    另一方面,崔俞也是主动配合、一切从简,仅仅是用了小半个时辰,“迎亲”环节就结束了。

    最终,在楚嘉怡的搀扶下,披着红盖头的崔倩雪进入了赵府的八抬大轿,然后在赵俊臣的带领下,迎亲队伍向着赵府返回,一路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仅仅是乐队就有三十余人,赵俊臣作为新郎官更是前拥后簇,颇是声势浩大,引起了无数人的侧目。

    某些礼部官员不希望赵俊臣亲自出面迎亲,也确实是心有顾虑,毕竟赵俊臣在民间的名声较差,若是任由赵俊臣大张旗鼓的招摇过市,说不定就会有百姓冲撞、引发乱子,到时候赵俊臣的婚礼也会变成一场笑谈。

    对于这般情况,赵俊臣也是不敢怠慢,迎亲的往返路上一直是小心翼翼,并且还安排了顺天府的衙役们维持秩序,所幸一路上并没有发生任何意外,虽然百姓们纷纷是围在道路两旁看热闹,但也仅仅只是看热闹而已,并没有出格的举动。

    见到这一幕,赵俊臣却是想起了一年前,当时他赈济了潞安府的灾情之后返回京城,而京城百姓们见到了赵俊臣的车马队伍之后,所有人都是神情惊慌、如鸟兽散,那一幕足以证明赵俊臣当时的民间声誉究竟有多么狼藉。

    但这一年来,赵俊臣不仅是再也没有做过任何直接伤害百姓的事情,还一直在想方设法的扭转声誉,总算是渐渐有了成效,只看到百姓们好奇围观的样子,与当初的惊惧模样截然不同,就知道赵俊臣的苦心没有白废。

    想到这里,赵俊臣心中一动,却是转头扬声说道:“许庆彦!”

    听到赵俊臣的呼唤,许庆彦连忙是小跑到赵俊臣的马旁,问道:“少爷,什么事?”

    赵俊臣吩咐道:“今年是我的成婚大喜,也应该让百姓们同喜同乐,你去寻一处宽敞地方,将京城里的名厨尽数雇来,摆上百八十桌流水席,全都要好酒好菜,一律免费招待百姓!”

    听到赵俊臣的吩咐,许庆彦不由一惊。

    这样的流水席,自然是大手笔,但也好耗费不少银子。

    于是,许庆彦犹豫道:“少爷,这动静太大了吧?”

    赵俊臣哈哈一笑,然后降低了声音说道:“动静越大越好,我今天乃是奉旨成婚,动静再大也没人敢说什么,表现得挥金如土、志得意满一些,说不定陛下他反倒是会开心,还能让百姓们念一句好,也算是两全其美了!”

    许庆彦终究是舍不得银子,尤其是赵府如今的开销实在是太大了,但既然是赵俊臣的决定,他终究还是勉为其难的点头道:“那我这就去办!”

    *

    崔宅与赵府相隔不远,皆是位于城西,仅仅是说话间的功夫,赵府已经是遥遥在望了。

    到了赵俊臣如今的官场地位,今天这场婚事也就不再是那么简单,乃是赵俊臣与各大派系拉近关系、经营人脉的重要时机,绝不能有任何疏忽。

    这一天,赵俊臣既要扮演新郎的角色,参与到婚礼流程之中,又要扮演赵府主人的角色,招待来往宾客,难免是有些顾此失彼、手忙脚乱。

    此时的赵府,已经是热闹非常、宾客云集,赵俊臣回到赵府之后,也不敢有任何耽搁,先是热情回应了众位宾客的恭贺,又让轿夫抬着崔倩雪的轿子进入了赵府正门,并且派人把崔倩雪送入婚房之中等待,这一切全部忙完之后,赵俊臣就站在赵府前庭,担负起了迎接宾客的任务。

    提前来到赵府的宾客,大都是赵俊臣的亲近朋党,以及一些不太重要的边缘人物,那些最重要的宾客往往是最后出现,也需要赵俊臣亲自接待!

    这些地位尊贵的宾客们也是有趣,就好似是一直躲在暗处专门等着赵俊臣回府一般,当赵俊臣亲自迎接宾客之后,他们就一个个的陆续出现了。

    很快的,兵部尚书王寿亲自来到赵府恭贺赵俊臣的新婚大喜,并且送来了整整两大箱子贺礼,内中的各式礼品足足价值数千两银子,赵俊臣与王寿说了几句客套话之后,刚刚把王寿迎入赵府之后,就见到礼部尚书林维的轿子停到了赵府门前,同样是送来了整整两大箱子贺礼,当赵俊臣好不容易将林维迎入府中,刑部尚书张伯崇与吏部尚书宋启文又联袂到了……

    可以说,这一天的赵府,近乎是聚集了庙堂中枢的所有重要官员,除了那些与赵俊臣水火不容的清流官员之外,京城里五品以上的实权人物近乎是全部到场了,就算是周尚景、沈常茂、程远道这几位内阁阁老,虽然是没有亲自出面贺喜,但也派来了使者、送来了贵重贺礼。

    宾客云集之下,在连绵不断的丝竹声与鞭炮声中,赵俊臣迎来送往之际,固然是忙碌不堪,就连赵府负责唱诺的门子,这一天也是喊哑了嗓子!

    “内阁辅臣李阁老到~”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王佑伦王大人到~”

    “少傅张诚大人携子张谦公子到~”

    “‘联合船行’大掌柜林云璞、二掌柜白明宇、三掌柜戴逢福到~”

    “南直隶巡抚黄大人之孙黄程文公子到~”

    “太常寺卿戴大人到~”

    门子每一声高声唱诺,就代表着一位重量级的宾客抵达赵府。

    最终,随着新任阁老梁辅臣抵达赵府之后,赵府的气氛更是达到了高潮。

    再加上提前赶到赵府的阁老左兰山,以及另一位阁老李和,赵俊臣的婚事先后迎来了三位内阁阁老亲自恭贺,却也是一件官场奇谈,足以表明赵俊臣如今的影响力究竟有多么强大。

    梁辅臣几乎是最后到达赵府的重量级宾客,所以迎接了梁辅臣之后,赵俊臣也就不再是亲自迎客了,而是与梁辅臣并肩向着府内走去。

    迈步前行之际,周围的宾客们纷纷是向赵俊臣发言恭贺,而赵俊臣也是一副亲切随和的模样,不住的微笑拱手回礼。

    与此同时,赵俊臣又向梁辅臣说道:“梁前辈,晚辈今日的婚事,实在是有些尴尬,因为晚辈在京城里就连一个可靠的家族长辈都没有,偏偏自己的地位又有些高了,也不能随便找人主婚……如今梁前辈亲自来到赵府做客,晚辈也只好指望您了!以梁前辈的资历声望,若可以担任晚辈婚事的主婚人,自然是绰绰有余了,不仅是解了晚辈的燃眉之急,更还是晚辈的荣耀,却不知梁前辈意下如何?”

    听到赵俊臣的请求之后,梁辅臣沉吟了片刻,然后点头道:“我并没有事先准备,恐怕是不能办好,但若是赵大人没有其他人选的话,那么我临时客串一下,倒也是不无大碍。”

    见到梁辅臣答应之后,赵俊臣心中大喜,连忙道:“既然如此,一切就拜托梁前辈了!”

    对于赵俊臣而言,梁辅臣一旦是担任了赵俊臣的主婚人,不仅是拉近了两人的关系,并且百官们通过这件事,也会错估赵俊臣与梁辅臣的关系,将他们二人视为一体看待,这无疑会为赵俊臣带来许多的额外好处。

    而就在赵俊臣准备宣告这个消息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了一声呼喝。

    “圣旨到!户部尚书赵俊臣接旨!”

    听到这声呼喝,赵府里的众人纷纷一惊,皆是向着赵府门口看去,却见到德庆皇帝的随身太监张德手捧圣旨迈步进入了赵府之中,张德的身后还跟着一队小太监,皆是捧着不少东西。

    显然,德庆皇帝的贺礼来了。

    于是,赵府的丝竹与鞭炮陆续停下,宾客们也纷纷停止了喧闹,赵府很快就安静了下来,赵俊臣则是快步来到张德的面前行礼接旨。

    只见张德展开圣旨,扬声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国家施仁,养民为首,钱粮不可缺,户部尚书赵俊臣多年来操持国库,功勋卓著,宣德明恩,守节乘谊,以安社稷,朕甚嘉之,特加授资德大夫、加勋正治上卿,并赐朕之手书御匾一块、玉璧十对、明珠百颗……

    大臣有奉公之典,藉内德以交修,朝廷有疏爵之恩视夫皆而并贵,懿范弥彰崇嘉永,另封户部尚书赵俊臣之妻赵崔氏为正二品诰命夫人,赏玉镯两副、金器十件;加封崔氏之父、翰林院侍讲崔俞为翰林院侍读学士……

    钦此!”

    听到圣旨的内容之后,在场的所有人皆是纷纷动容。

    德庆皇帝的赏赐,要比想象中更加惊人!

    加封崔倩雪为正二品诰命夫人也就罢了,赵俊臣乃是正二品的户部尚书,这般封赏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同时还加封崔倩雪的父亲崔俞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就有一种鸡犬升天的意思了。

    此外,德庆皇帝为赵俊臣加授资德大夫、加勋为正治上卿,同样是了不得的荣耀。

    资德大夫乃是明朝的正二品的加授散官,散官分为初授、升授、加授三个层级,品阶与正职相同,比如赵俊臣成为了户部尚书之后,也就同时成为了正二品的初授散官资善大夫——这是正二品散官的最低一级——却唯有立下了卓越功绩之后,才可以升授资政大夫,若是连年功勋卓著、并且是资历深厚、声誉极高,还得到了百官之认同,才会加授为资德大夫。

    如今,德庆皇帝跳过了资政大夫,直接加授赵俊臣为资德大夫,不仅是肯定了赵俊臣近年以来的功绩,更是一种极大的荣耀。

    要知道,如今的六部尚书,唯有赵俊臣得到了加授资德大夫的殊荣,除了赵俊臣之外,即使是吏部尚书宋启文也只是升授资政大夫罢了,这就意味着赵俊臣已是成为了六部尚书第一人。

    至于正治上卿,乃是文官勋位,同样是难以获得,每一位拥有文官勋位的大臣,就必然是圣眷深重之辈。

    然而,相对于众位宾客的惊羡,赵俊臣的心中却是有些不以为然,并没有太多的惊喜。

    怎么说呢,德庆皇帝的这次赏赐,依然是秉承了他的一贯风格,用四个字来总结就是“华而不实”,不论散官还是勋位,都不能为赵俊臣带来实际的利益与权势,只是看着荣耀罢了。

    不过,在表面上,赵俊臣则是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叩首道:“臣领旨谢恩!”

    当赵俊臣伸手接过圣旨之后,张德则是笑道:“赵大人,快来看看陛下赐给你的御匾吧!”

    说完,两名小太监抬着一面红布遮掩的匾额来到了赵俊臣的面前。

    赵俊臣伸手掀开了红布之后,却见到匾额上刻着两个金色大字。

    “宝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