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第1009章.重返庙堂(三).

    ……

    ……

    这场朝会结束之后,德庆皇帝就在御书房里单独召见了赵俊臣。

    说起来,赵俊臣与德庆皇帝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单独相处了。

    从某方面而言,这也是他们君臣二人的关系已经渐行渐远、貌合神离的一种表象。

    见到赵俊臣之后,德庆皇帝的态度很是亲切,但已是不复曾经的随性与肆意;与此同时,赵俊臣的态度也很是恭谨谦卑,但同样是不复从前的卖乖讨好、曲意迎合。

    谈话之间,德庆皇帝先是关心了赵俊臣的身体近况,然后又向赵俊臣征询了一些朝廷政务的意见,涉及到了河套战事、南京六部、商税整改等等,还重点讨论了户部向德庆皇帝借取银子之后的利息问题。

    但至始至终,德庆皇帝都没有向赵俊臣询问有关漕运的事情——按理说,这才是朝廷目前最为紧要的事情,也是德庆皇帝目前最为关心的事情。

    这是因为,德庆皇帝心中很清楚,以朝廷的目前情况,若是使用寻常手段的话,想要短时间内解决眼下这场漕运难题,是绝无可能成功的!

    所以,欲行异乎寻常之事,就必要使用异乎寻常的手段。

    而这种脱离常规的手段,则必然是要引发大量争议的。

    这种情况下,德庆皇帝就绝不会主动询问,赵俊臣也绝不会主动提及,若是赵俊臣最终是顺利解决了漕运难题,也没有引发太多的争议,那自然是皆大欢喜,德庆皇帝不必再为漕运的事情而烦恼,赵俊臣也再次立下了大功。

    但若是最终赵俊臣无法解决漕运难题,又或者是解决了漕运难题之后引发了太多的争议,那就是由赵俊臣一个人承担责任,德庆皇帝因为事前并不知情的缘故,也无需帮着赵俊臣分担压力。

    从这方面而言,赵俊臣与德庆皇帝君臣二人的关系,固然是不复从前密切,但他们的默契却还保留着。

    谈了一炷香的时间之后,德庆皇帝突然从手边抽出了一份奏疏,说道:“这是你返京之前送到朕这里的一份奏疏,说是希望朝廷出手惩治山西巡抚李勋的时候,最好是不要波及李勋的家眷族人……可是考虑到了安南伯郑芝龙的情况?”

    赵俊臣点头道:“确实如此,李勋乃是郑芝龙义父李旦的后人,若是陛下您株连了李勋的族人,就意味着李旦有血脉断绝之危,任谁也不知道郑芝龙收到消息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您也知道,安南伯他一向都是听调不听宣,朝廷目前正值多事之秋,最好还是不要刻意刺激他!只是重惩李勋、留下李勋族人的性命前程,再向安南伯传去一封旨意,告诉他朝廷的这般做法全是为了卖他一个面子,想必安南伯也会领情的。”

    听到赵俊臣的解释之后,德庆皇帝的表情有些不爽快。

    身为九五之尊,德庆皇帝早就习惯了乾坤独断,最讨厌被迫卖给别人面子,安南伯郑家也早就成了朝廷的一块心病,如今还不等安南伯郑芝龙做出反应,朝廷就要顾及他的反应、率先做出让步,却是让德庆皇帝愈发不高兴了。

    见到德庆皇帝的表情变化,赵俊臣轻声说道:“陛下,臣的这般建议,也是为了朝廷大局考虑!以您的英明,自然是早就看出来了,最近这些年来,朝廷各地频频遇到天灾、百姓耕种常有欠收,国库存粮时不时就会告罄,粮食缺口也是每年都会扩大,臣拆了东墙补西墙、好不容易才维持了基本周转,没有出现太大的混乱与纰漏……

    然而,这终究只是一时手段,民间粮价近年来已是翻了一番,百姓们皆是苦不堪言!朝廷的耕地就这么多,绝无可能短时间内大幅提升粮食产出,臣的农务改革也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见到显著成效……”

    说到这里,赵俊臣面现苦笑,又说道:“臣固然是有办法赚银子,但银子现在也是越来越不值钱了,经常是手里拿着银子也买不到粮食!这般情况持续下去,臣担心朝廷迟早都会遇到一场无法解决的大麻烦!……

    所以,臣为了李勋的族人求情,也是迫不得已,就是想要趁机向安南伯郑家示好,再通过郑家寻到一些新的买粮渠道,郑家的船队庞大,行动范围包括了中华境外的几十个小国,必然是有助于朝廷渡过这两年的难关!”

    听到赵俊臣的这般解释,德庆皇帝的表情依然是有些犹豫。

    德庆皇帝也知道朝廷的粮食隐忧,但终究不是迫在眉睫的麻烦,并不值得德庆皇帝放弃颜面。

    赵俊臣知道德庆皇帝一向好面子,就再次劝道:“不过,这般做法也只是为了利用安南伯郑家一时而已!等到臣的农务改革、商税整改、川盐开发等等举措皆是见了成效之后,朝廷就再也无需为钱粮而烦心了!

    到了那个时候,朝廷既有源源不绝的钱粮补给,又有北击蒙古收复疆土的赫赫战功,士气民心皆是不缺,安南伯郑家就再无抵抗之力,陛下您到时候想要迫使郑家低头服软,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一次,德庆皇帝的表情稍有柔和,终于是心动了。

    沉思良久之后,德庆皇帝又问道:“这封奏疏之中,你还举荐了阁老左兰山离京前往山西、继任山西巡抚之位,也是为了你下一步的商税整改计划?”

    赵俊臣依然点头,道:“陛下圣明,一眼就看穿了臣等心思!联合船行已经走向正轨,朝廷东南数省的商税整改也已经初见成效,仅仅是半年时间,朝廷的商税收入就增加了三倍有余,今后还会越来越多!

    所以,臣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把商税整改推行到西北数省,效仿联合船行的成功案例,也把晋商、陕商联合于一处、为朝廷效力!更何况,山西乃是直隶与陕甘三边的必经之路,等到朝廷正式收复河套地区之后,这个位置也是至关重要,关系到陕甘三边与河套地区的后勤补给,绝不能有任何轻视!

    这样一来,朝廷就必须向山西境内派去一位拥有足够份量的重臣坐镇!臣思来想去,还是以左兰山左阁老最为合适,他不仅是份量足够,也懂得一些商税整改的事情,由他担任山西巡抚,朝廷的各项政策就可以迅速推行了。”

    德庆皇帝再次沉思良久,终于是点头道:“既然如此,这两件事情就按照你说的办吧!等到明天的朝会之上,朕就会宣布左兰山的任命……不过,朝廷与安南伯接触的事情,你就不要插手了,朕自然会另派一位合适人选前往福建联络郑芝龙,你只要帮着参谋一下就行。”

    赵俊臣的诸般说法固然是有道理,但德庆皇帝是绝对不允许赵俊臣与安南伯郑家建立太紧密的关系的。

    这两股势力若是勾搭在一起,即使是德庆皇帝也会头痛不已。

    相较之下,任命左兰山为山西巡抚就只是一件小事情了,虽然是扩张了赵俊臣的势力影响,但这一切都是为了扭转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的局面,只要是朝廷财政彻底迈入正轨、短时间内再无忧患,德庆皇帝也就无需依赖赵俊臣的理财手段,到时候再是想要拔除赵俊臣的势力也未必就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至少,德庆皇帝如今就是这般想法。

    德庆皇帝却不知道,赵俊臣早已经派出了自己的使者许庆彦,这个时候已经护送着李勋的家眷族人,快马加鞭的奔向福建境内了。

    但表面上,赵俊臣依然是一副恭顺模样,连忙答应了下来。

    谈完了这些正事之后,德庆皇帝又与赵俊臣说了些家常,还刻意夸赞了如今已是贵为惠妃的赵颖儿,表示赵颖儿进宫之后一向是表现贤惠妇道,深得德庆皇帝的喜爱,今后还要寻机再抬一抬赵颖儿的位置。

    很显然,这是德庆皇帝对于赵俊臣又一次的刻意安抚了。

    说到赵颖儿,德庆皇帝似乎是联想到了什么,突然问道:“伺候惠妃的那个侍女……叫做张招娣的女子,你可有一些了解?她的家世如何?为何会留在惠妃身边伺候?”

    听到德庆皇帝的询问,赵俊臣则是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了一丝疑惑与思索,似乎是无法在第一时间联想到张招娣的身份来历。

    思索片刻后,赵俊臣摇头道:“这个……惠妃尚未入宫的时候,臣倒是见过张招娣几次,只记得她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女子,家世也不是很好,所以才会成为惠妃娘娘的婢女,但她终究只是一个婢女,与臣尊卑有别,所以臣与她也没说过几句话,并不知晓详情。”

    顿了顿后,赵俊臣又是表情疑惑的问道:“陛下您若是好奇张招娣的身世经历,何不直接去问她?她自然是不敢有任何隐瞒!”

    闻言之后,德庆皇帝眼中闪过了一丝无奈。

    德庆皇帝表面上是夸赞赵颖儿有多么的贤惠妇道,但实际上德庆皇帝早就已经受够了赵颖儿那些令人嗤笑的小聪明、以及善妒浅薄的恶劣性格,只是碍于赵颖儿与赵俊臣的关系,所以才会刻意容忍她到现在。

    可以说,若是赵俊臣今天垮台的话,德庆皇帝当天晚上就会把赵颖儿打入冷宫,绝不会多留一刻。

    至于赵颖儿身边的张招娣,却是与赵颖儿截然相反,她的气质、性格、容貌等等皆是德庆皇帝所喜欢的类型,也引发了德庆皇帝的关注,一直想要把张招娣收入宫中,只可惜赵颖儿的性子太过于善妒,德庆皇帝只要是稍稍对于张招娣多些关注,张招娣事后就会遭到赵颖儿的虐待,使得德庆皇帝不由是心生愧意,一直是无法下手,对张招娣的了解也就远远不够了。

    正是因为如此,德庆皇帝今天才会询问到了赵俊臣这里。

    思前想后,德庆皇帝只觉得心累,缓缓一叹道:“妇道人家,还是大气一些讨喜。”

    见到赵俊臣又是面现疑惑,德庆皇帝也不多做解释,只是点头道:“朕乏了,就不多留你了,你尽快前往户部衙门坐镇、解决漕运的事情吧!你既然是已经在朝会上夸下了海口,漕运的事情就一定要尽快解决,否则朕也护不了你。”

    而就在赵俊臣行礼告辞、退步离开之际,德庆皇帝又突然补充道:“对了,朕听说你最近这些日子与太子走得很近……但朕的心意你也明白,储君废立的事情关系到朝廷之根本,必须要由朕乾坤独断才行,容不得任何人干涉,你最好是不要给朕添麻烦……说起来,老七的病情好转,也是因为你府里的那位章神医出手诊治的缘故,你与老七存着这层情谊,也一向是关系不错,又何必是舍近求远?你回京的时候,朕刻意安排老七去迎你,究竟是为了什么,你也要好生琢磨琢磨,切不要让朕心中失望!”

    听到德庆皇帝的隐晦警告,赵俊臣微微一愣,依然是态度恭谨的垂首答道:“臣明白了!”

    *

    御书房内,等到赵俊臣离开之后,德庆皇帝若有所思。

    按照德庆皇帝的原先安排,太子朱和堉今后遭到废黜之际,赵俊臣就应该是扮演一个发挥了关键作用的主要推动者,甚至是成为太子朱和堉遭到废黜的直接原因。

    到了那个时候,赵俊臣就会引来百官的猜忌、清流的敌视、以及朝野的批评,他原本已经逐渐扭转的声誉也就会再次变得狼藉不堪。

    然而,赵俊臣返京之后的告病不出、以及赵俊臣与太子朱和堉之间的突然结盟,却是彻底打乱了德庆皇帝的如意算盘。

    “事情有了变化,但未必就是坏事!等到老三处理了藩王的事情返回京城之后,朕就要与赵俊臣摊牌,让他出面推动废黜之事!朕就不信了,赵俊臣到时候还敢违抗朕的旨意不成?到了那个时候,赵俊臣背叛了他与老三的结盟,也一样会声名狼藉!这件事情,容不得有变!”

    *

    另一边,赵俊臣离开了御书房之后,也是一路若有所思的走到了午门之外,打算去户部衙门坐镇,出手处理漕运的事情。

    不过,赵俊臣正准备乘轿的时候,却发现李成儒正站在不远处,表情复杂的等候着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