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鸿照影记

第二十八章 难民

    “原来这里还有人。”一个年龄较小的说道。

    “这庙也太破了,怎么都没个能坐的地方。”

    “看也看出来是个废弃的庙,哪有给你坐的地方。”

    “算了吧,就在这躲躲雨,雨停了就走。”

    这些人七嘴八舌的聊着,他们的衣服也有湿了的,但看那堆火旁边坐满了人,旁边还站着三个,也不好意思去。

    宗正只看了他们几眼,就把头转一边去,奇怪的是,刚刚那三个要和他动手的人,好像很害怕这群人似的,不但坐下去不吱声,连刀也悄悄的藏在了身后。

    他发现这点后,不禁又好奇那群人的身份了。

    反倒是先前邀他烤火的那两个人,一直在打量那群道门装扮的人。

    “衣服都湿了,这雨也不知道下到什么时候。”

    “咱们都是习武之人,一点点风寒怕什么,师弟你也太娇气了!”

    “什么娇气,我就是不明白,我们好端端的下山干嘛!”

    “这都是掌门和几个长老的意思,我们也只有听命的份。”

    “张师兄,这我可不大明白了,这外面闹了贼,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叫官府去捉啊。”

    宗正留意一下,那个被叫“张师兄”的,在一群人中年龄较长,双手抱于胸前,面对着观音像,神色倨傲,毫无敬畏之心。

    他道:“咱们习武之人,本就该惩恶扬善,这也是咱们该做的事情,掌门能让我们下山,也是好事。”

    这时,有一个和他年龄相若的人走到他身后,道:“师兄,你老看这观音像做什么,咱们是道门弟子,可不拜观音。”

    张师兄轻蔑一笑,目光从宗正等人身上掠过,提着嗓门说道:“自从咱们下山到现在,大盗悍匪不知捉了多少,湖广的三司,各地州府,对我们想必也是感激不尽的,这也算为我武当长脸了。”

    宗正心中一凛,武当,原来他们就是武当弟子。

    “可不是,区区几个毛贼,哪值得我们出手!”

    “还是张师兄领导有方。”

    “我们这趟回去,掌门和几位长老一定会夸奖我们。”

    “这次也让其他门派看看,咱们武当是怎么做事的!”

    他们说着话,那边提着刀的三个大汉一脸的不屑,一人咕哝道:“狗仗人势的东西,得意什么!”

    他说话声极小,庙外又是大雨如注,因此武当弟子没有听到。

    但这句话却被那个“三哥”给听见了,他缓缓看过来,没想到那个妇人,竟然也和旁边三人一样的表情。

    不屑,甚至还有些痛恨。

    武当弟子还在聊天,说过来说过去都是些自吹自擂的话,偶尔能听到一些江湖人的名字,不过那都是被他们击败逃走,或是被擒拿送往官府的人。

    不多时,雨势渐息,风也停了,雨雾散去,庙外一切开始清晰起来。

    武当弟子掸掸衣服离开,庙中那堆火也渐渐小了,妇人拉着孩子,向宗正和那个“三哥”说了声谢谢就要走,却被宗正叫住。

    宗正解开包袱,清点了一下自己所剩的银两,略一沉吟,拿出二十两银子给妇人。

    妇人大惊,忙推回去,道:“这可不行,我们又不认识,我不能要你钱。”

    宗正道:“拿着吧,这一路山高水远,你们孤儿寡母的不知要吃多少苦呢,这点钱不算多,如果你要投奔的人不是太远,那也够支撑你们到了。”

    妇人还是推辞,宗正硬塞给她,妇人接过银子,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拉着男孩就要跪下,被宗正一把扶起,对男孩说道:“孩子,将来你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孝顺母亲,要保护好她。”

    男孩眨眨眼,迟疑的点了点头。

    妇人带着孩子走出庙门,又回头来向宗正说了几声谢谢。

    宗正望着母子二人离去的背影,只觉得心中怅怅的。

    这时,那提着刀的三人也要走,却被一人喝住。

    宗正惊醒,喝住那三人的就是先前邀他烤火的人。

    那人道:“你们三位想要去哪?”

    “关你屁事!”

    “雨停了当然是走了,不然留在这干嘛,陪菩萨?”

    那人笑道:“走去哪,是和那位大嫂一条路吗。”

    三人面上一沉,原来宗正在给那妇人银子的时候,三人坐在旁边一直盯着看,他们的眼神和神态被那个“三哥”看在眼里,知道他们心怀不轨,所以才叫住了他们。

    宗正这时也明白过来,暗骂自己粗心,如果这三人真的去了,那对母子岂不要倒霉?

    “三哥”旁边那人往庙门口一站,堵住了去路,显然是要留下他们三个。

    “小子,大家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我们要干什么你管得着吗?”

    “跟他废什么话,砍了他!”

    话音随着单刀斩落,破空之气,熄灭了火堆最后一点明火。

    另外两人见宗正站在一边,就直接往庙门冲去。

    他们还没到庙门,宗正就出现在他们眼前,两记直拳打在他们胸口。

    宗正这拳融入了“枯木功”,非同小可,二人只觉得气息一窒,接着胸口就是一阵剧痛,等反应过来,已经躺在了香案下。

    那边抡刀的人也已经倒在地下一动不动,那个“三哥”快步走来,对着二人身上连点了几下,二人张大了嘴巴,又是愤怒又是惊恐的瞪着他们。

    “三哥”说道:“我已经封住了你们的穴位,三个时辰内不能动弹。”

    堵门的那汉子笑道:“就这点微末武功,也想出来打家劫舍?”

    “三哥”面向宗正,抱拳道:“兄台好身手!”

    宗正还了一礼:“不敢,不过是练过几年拳脚,倒是你,如果没有你及时制止他们,那对母子现在恐怕要遭了秧。”

    “三哥”叹道:“制住他们又能怎样,湖广地面流寇盗贼数不胜数,那对母子也未必就能平安。”

    宗正道:“这话何意?”

    “三哥”道:“没什么,但愿他们能平安吧。”说着就去牵马。

    二人走出庙门后,上了马,对宗正说道:“相逢即是缘分,希望我们还会有再见的那天。”

    两声马嘶之后,荒庙里瞬间恢复了原有的寂静,仿佛这些人从未来过一样。

    宗正回头看看躺在地上的三人,三人依旧瞪着他,只盼他赶快走,莫要来补三刀的好。

    他又看了眼观音像,一声叹息,走出破庙。

    越靠近荆州府,看见的难民也就越多。

    他们拖家带口,拄拐背包,有的三四人一起,有的孤身一个,默默的走着,眼神中带着些期望,仿佛只有金蝉教能让他们活命。

    宗正有心要看看金蝉教究竟是不是说的那么好,于是把衣服弄破几个洞,再沾些泥浆,加上他一脸的郁色,乍看起来确实像是个逃难的。

    这天正和诸多难民一起走着,忽然发现身旁有两个人在说悄悄话,宗正看那二人身板精壮,脚步沉稳有力,说话时眼神飘移不定,暗含精光,显然是两个练家子。

    尽管他们的装扮和难民一样,但他们的身形举止却暴露了,能瞒得过一般人,却瞒不过宗正。

    他一路走在留心这两人,想看看他们到底要干什么。

    这天正在路上行走,前面一个老婆婆忽然摔倒,宗正忙走上前去扶。

    老婆婆身边还跟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口中叫着“奶奶”,她见有人来扶,欠身道谢。

    老婆婆起身后也说了几声谢谢,宗正道:“阿婆也是要去金蝉教?”

    老婆婆道:“是啊,听说那里有地方住,还有饭吃,就带着我孙女一块过去。”

    宗正看那女孩,身形纤瘦,相貌颇有些动人,只是头发枯黄,双手略显粗糙,想是长期操劳所致。

    “这里离金蝉教还有些路程呢。”

    老婆婆道:“远也没办法,总好过在家饿死。”

    宗正道:“你们也是因为家中没了男丁?”

    老婆婆顿时泪下潸然:“是啊,我老头子死得早,就一个儿子,四年前被官府抓去了武当山,说是修什么道观,家里就靠我那媳妇和我这孙女,可惜我媳妇身体不好,第二年就累死了。”

    女孩在一旁也悄悄拭泪,对于这样的惨状,宗正这段时间虽然见多了,但此刻还是感到凄惨,路过诸人,早已见怪不怪,连看都不看他们一眼。

    宗正一声长叹,道:“阿婆,我跟你们一路吧,正好我也要去金蝉教。”

    老婆婆抬起她干枯瘦黄的手,擦擦眼泪,道:“小伙子,你是哪的人啊?”

    宗正一边搀着她走路,一边说道:“池州府青阳县。”

    老婆婆看向孙女:“池州府在哪?”孙女摇摇头。

    宗正道:“离京城不远,呃,有一座九华山,不知你们听过没有。”

    女孩道:“九华山我知道,听说那里许愿很灵的。”

    宗正道:“是都这么说,不过我从来没去过。”

    老婆婆道:“你们那边的男人也都被抓去武当山了?”

    宗正道:“那倒不是,我来荆州是为了别的事。”

    老婆婆道:“我丈夫姓刘,这是我孙女,小名晶晶,小伙子你叫什么啊?”

    宗正想了想,道:“我叫田归园。”他不想让人知道他是宗法天之子,应天教少主,因此给自己取了个假名。

    刘氏道:“那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啊?”

    宗正叹道:“我娘已经死了,还有……还有一个外公在青阳县,前不久我才去看过他。”

    刘氏还要问,被晶晶抓住衣袖,她听出对方话里有所隐瞒,人家既然不想说,又何必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