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悬剑山

第二十四章:云烟峰上

    耶律洪闻看着脚下的云海陷入了沉默。

    萧蕊倒是无知无惧,目光扫视了一圈,看着身侧那名中年儒生问了一句,“圣人?”

    三教神仙,入登神可称之圣人。

    萧蕊此话也是在试探中年儒生的境界,方才这一手天地挪移的神通,让这个生长在长生山下,以“雪莲”为名的元蒙公主吃惊不已。

    “圣人称不上,山下一个读书人罢了。”中年儒生拱了拱手,问了一句:“这山河,如何?”

    “壮观。”耶律洪闻点了点头。

    “这里本来就是我元蒙王朝的疆域。”萧蕊俯瞰着云层下方的广袤山河冷笑着说道。

    “之前的老旧黄历,就不要翻出来了,徒惹人笑,你说呢,雪莲公主?”中年儒生走到耶律洪闻身侧,看着云卷云舒,从袖子中摸出了一壶酒水,朝旁边一递。

    “哼!”萧蕊讥讽一笑。

    耶律洪闻伸手接过酒壶嗅了嗅,“你可真大方,这万万里山河,就换来了一壶酒?”

    “输了就是输了,喝点酒,认个输不丢人。”中年儒生又从袖子里摸出一壶酒饮了起来。

    “要是我那时候没在求学,结局...”耶律洪闻本来还想说结局或许会有所不同,只是一想到与身边这人之间的差距,便说不下去了。

    “马踏元蒙,这是大势所趋,断剑洲自古以来,在十三洲之中便是垫底的存在,除去山上神仙的稀少,另外一个,便是没有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中年儒生一口饮尽壶中酒,长叹了口气。

    “断剑洲不合适的。”耶律洪闻极少饮酒,此时揭开瓶盖也只是闻了闻酒味,听到中年儒生这句话之后,隐约有些抑郁。

    萧蕊缩了缩脖子,她忽然发现站在自己身前的两人,极为相似。

    “现在,就要合适了,很快的。”中年儒生伸出右手,双指并拢朝前一划,云烟峰上的层叠的云雾就此散开,无数浩然文气冲天而起,其中还有一枚九条金龙虚影缭绕的印玺骤然呈现,朝着三人脚下山崖砰然钤印了下去,一个来自远古的象形字“北嶽”二字出现在了云烟峰这面朝着北方的山崖上。

    “气魄真大,大离把这座山定为北岳,那囊括的疆域,可是包括整个大离目前的领土再加上元蒙草原。”耶律洪闻将那壶三十年份的云中酿收入袖中,双手拢在袖中,“你找我没用,元蒙被大离铁骑践踏,是不可能答应成为你们的藩属国的。”

    “断剑洲从北往南,地势极长,两边极窄,再加上中部那条东西走向的沧澜江将整个断剑洲从中间一分为二,大离想要完成一国即一洲的壮举很难!”

    “总得试试嘛。”中年儒生在云烟峰钤印之后,便收回了那已经暗淡无光的印玺,上面代表着国运的龙气萎缩了一大半,不过他毫不在意,将印玺收入袖中,双手自然垂落,看向了极北之地,“元蒙要么签山水盟约成为大离藩属国,要么就与那座长生山一起,见你们的长生天去吧。”

    “哦。”萧蕊冷笑,“口气倒是挺大的,你以为你是大离皇帝,还是大离国师徐卧龙?”

    “你没见过我?”那中年儒生微笑着扭头,居高临下的俯瞰着雪莲公主,“我是徐卧龙啊。”

    萧蕊脸上冷笑的表情尚未散去,便径直僵在了脸上。

    大离王朝那些清流言官说徐卧龙是九千岁、二皇帝等等,甚至还有一人以死相谏,称大离有徐卧龙,此后百年,指不定大离那张龙椅之上的段姓要改成徐姓。

    但就是如此,大离王朝皇帝也没有说一句多话,只是淡淡的看着那名言官撞死在了金銮殿的九龙柱上,最后倒是赏了一个“怀”的中谥。

    从此之后,大离王朝金銮殿议事,就成了怒骂徐卧龙的指谪会,先骂完徐卧龙,再议事。

    皇帝陛下也没有阻止,只是安静的看着。

    徐卧龙也无所谓,闭目沉思便可。

    但无论怎么样,徐卧龙在大离,都是一人之下的地位,儒、纵横、兵、法四家精通,文韬武略都高出天外。

    短短十年不到,便将大离王朝从一个孱弱的王朝打造成了一个强国,这种能力放眼整个十三洲,都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好了,你跟我说这些没用。”耶律洪闻将萧蕊拉到自己身后,“大离强盛不假,但北方尚未全部平定,庞氏王朝于南方虎视眈眈,现在定这北岳,白白损了自身国运,这可不像是你能做出来的事。”

    “一饮一啄,自有安排。”徐卧龙咧嘴一笑,“我跟你说的事,你可以回去好好跟你们那位蜷缩在山上不敢下来的萧氏皇帝说说,只要答应山水之盟,断剑洲北方的草原,还归于你们,这个条件还不答应的话,那我便亲自马踏长生山。”

    “呵呵。”耶律洪闻朝着徐卧龙拱了拱手,带着萧蕊踏空而去。

    “平天境之下的阴神分身,就不要御风了,走两步不行么?”徐卧龙朝耶律洪闻喊道,“别到时候摔下去了,摔着你这家臣没事,摔着尊贵的雪莲公主你该如何交差?”

    萧蕊紧闭着嘴巴,脸色发青,双手死死的拽住了耶律洪闻的长袖。

    “无妨,左耳进右耳出便是。”

    ---

    许重阳按照之前孙婆婆的嘱咐,读了三章《水岸观湖》之后,便关上了门,正准备落锁的时候,却看到于飞双手环抱胸前靠在孙婆婆院门外的檩子上。

    “怎么了?”许重阳有些疑惑,“去抓鱼?今天不合适,我还要去趟祥瑞街找魏老头。”

    “不抓鱼,有点事想跟你说一下。”于飞走到少年身边,伸手按住了少年脑袋,“我跟我娘,可能要离开镇子了。”

    “为啥?”许重阳挠了挠头,“有于叔的下落了?”

    “差不多吧。”于飞揉了揉少年的头发,将他那头就用一根筷子束住的头发揉的稀乱,“我会回来看你的。”

    “去哪里,能告诉我吗?”许重阳的内心忽然有些堵,于飞的年纪比他要大上三岁,自小许重阳便一直跟着于飞,摸鱼抓虾捉螃蟹,上山采野果猎鸟兽,当然了,还有一条名叫韩遂间的小尾巴。

    “应该是去上京城。”于飞沉默了会,从怀里摸出了那支青湖笔,“这支笔送给你。”

    “我不要,这是于叔留给你的。”许重阳连忙拒绝。

    “拿着吧,青湖笔在上京城里多的是。”于飞按住少年的肩膀,将那支通体碧蓝,锥尾细巧的青湖笔塞在了少年手中,“以后啊,好好练练字,孙婆婆之前就说过,你的字写的没有灵性,太过死板。”

    “还有,你既然要练武,那就好好练,当然,读书也别落下。”于飞说完之后,安静的看着许重阳,看了许久,转身便走了,留下手里抓着那支青湖笔的少年在背后看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