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靠系统漏洞艰难求生

第一百七十八章 曲在彼矣

    “先生,手炉。”

    “先生,喝茶。”

    “先生,吃点心。”

    一进门,曹昂便挥退屋中仆役,极其殷勤地将种平面前的桌案摆放得满满当当。

    种平抱着曹昂塞过来的手炉,看一眼案上冒着热气,气味古怪的茶汤,露出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默默将茶碗往外推了推。

    “先生,重点,救救。”

    曹昂仿佛期末周的大学生,一双眼变成两个“荷包蛋”,可怜巴巴地仰头望着种平。

    “子脩……”

    种平简直没眼看,他很想问你不是去军营历练过了吗?怎么还是和当时初见一般模样?

    但不可否认,这样的曹昂确实很能引起种平的不忍与爱怜。

    他想了想问:“我也不问你《仪礼了,只说《左传《尚书可还算通?”

    曹昂老老实实回答:“初窥门径。”

    “我记得离开东郡之时,曾拜托子脩准备了放婢文书,子脩不曾交到你手上吗?”

    檀女垂首,仔细剔除着碟中鱼肉的小刺,神色暗淡:“檀女已无亲人存世,世道多艰,与其孤身飘零,不若留在府中,尚能安稳。”

    曹德心底有些不赞同曹昂这样麻烦种平,但到底他这个叔叔还是疼爱侄子,也不愿真叫曹昂受罚,于是满怀歉意望了望种平,不曾开口。

    曹昂听得连连点头,如获珍宝般接过竹简,默默记诵着种平所注的内容。

    种平心头一咯噔,迅速开始头脑风暴,良久才道:“……君君,臣臣。”

    曹昂没来得及拉住种平的衣袖,规规矩矩行了礼,见曹操点了头,才走到曹德身边坐下。

    此时问到《左传,这一句种平虽画了圈,却只是圈在“彼”处,似乎是有些不认同这句话,除此之外不曾有其他注解,曹昂赶忙给种平投去一个求助的眼神。

    曹昂侧重注解“义”,认为“君为义”,所谓的道义是掌握在君主手里,所以臣子不该违逆。

    君者应尽君道,为臣者应尽臣道。

    呕!

    种平和戏志才同时体会到了什么叫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戏志才红着一张脸,上来就将种平拉到他身边,完全是一副喝高了的样子。

    “伯衡,伯衡。”

    当下来看,这是个很符合主流士人思想的解法。

    然而绕过屏风进来的是曹德,还不等曹昂放松,便听得曹德说,曹操在院中宴请刘备三兄弟,戏志才也在席中,要曹昂现在过去,曹操要当面考校。

    他翻着竹简,一边注解,一边发问。

    种平赶忙站起来道谢,刚坐下就被戏志才塞了一碗热汤。

    “子脩学问倒是有进益,只是我闭眼去听,不觉得与我对答是文若,反而却像是伯衡,这是何故?”

    很明显种平等人来时,正是宴席过半,酒酣正乐的时候。

    种平讶然,虽说《谷梁传也被立于学官,汉武帝时卫太子学习《公羊之后,兼习《谷梁,但《谷梁终究不如《公羊影响大。

    曹昂顿时拉下嘴角,面上满是苦涩,几步窜到种平面前,拉住种平衣袖。

    种平一点头,心放下去一半,又问:“《春秋是习的公羊严氏?”

    种平压根来不及行礼打招呼,戏志才半个胳膊都压在他肩膀上,他很担心戏志才会不会突然吐在自己衣服上。

    曹操一笑,在口中品味片刻,道:“伯衡一会儿留下,让我府上医者再看看,别因一时疏忽有了病根。”

    种平感受到这灼热的视线,颇觉得坐立不安。

    “郎君,醒酒汤。”

    顺帝阳嘉元年诏:“初令郡国举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乃得应选;其有茂才异行,若颜渊、子奇,不拘年齿。”

    种平无语地扫了眼曹昂。

    他衣服也不多,身上这件还是之前戏志才送的,这要被曹昂扯坏了,岂不是又要花钱去买?他还欠着戏志才和张牛角的钱没还呢。

    oc!

    实际上,种平想说的后一句是“非君,非臣”。

    “子脩过几年该举孝廉了吧?”

    这话只是短暂在他脑子里冒了个头,立刻就被他按了下去。

    “‘君退臣犯,曲在彼矣何解?”

    种平皱眉去看那茶汤,见里头除了葱姜竟然还有剥了皮的几瓣橘子,又看了眼正在烹煮茶料的小鼎,敬而远之地往后移了移坐垫。

    曹昂摇头:“是习的《谷梁传。”

    “得遇郎君,已是檀女之幸,是檀女福薄……”

    “约莫就是明后年。”

    种平很想说其实是因为刚刚吃了獐肉,所以现在一点都不饿,但是他余光瞥见曹昂的眼睛又变成了两个“荷包蛋”,于是只得点头。

    曹操不可置否地略略颔首,没继续往下问,而是似笑非

    笑地看看种平,又扫一眼曹昂。

    可惜如今不是夏日,种平有些惆怅,否则说不准能见到青梅煮酒的名场面。

    “病去如抽丝,许这两日天寒,不利修养。”

    好痒,要长反骨了。

    “曹公没安排子脩学习《公羊传?”

    “……好了不必多说,我陪你去。”

    他很想扯着曹昂的衣襟摇晃:给你注解是要给你个方向思考,不是要你一字不落的复读啊!

    曹昂蔫头蔫脑,一言不发。

    假如君主不尽君道,那么臣子……

    幸而曹操也不是真想罚曹昂,他不轻不重说了两句便让曹昂坐会去,饶有趣味地望向种平:“伯衡以为,此句何解?”

    在席中服侍的檀女见到种平这样窘迫,精敏地换去壶中酒水,改斟了一碗醒酒汤送到种平手边。

    来呀,互相伤害啊!

    他之前听曹昂说学了《左传《尚书,还以为像是《春秋这样重点的课程,定然是学习公羊高的版本。

    不过仔细一想,种平也明白过来,汉代士族家学垄断经典流通,许多经学世家都是专精一道,诸如司马和班氏的史学、蔡氏的文学、郭氏的法律等等。

    过了约莫一盏茶的时候,屋外传来些人声,曹昂立即警醒地将手中竹简收到袖子,正襟危坐。

    国君发布的重要命令,如果命令过于频繁,就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