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穿越指南

第一章:我在大元朝第一都市一月生活

    诸位朋友欢迎参加元穿旅行团,各位朋友大家好啊,我先简单的自我介绍一番,我们提供您在元穿游玩的社团叫做“TIME”,之所以叫做“TIME”,英语翻译成汉语就是时间的概念。

    这是希望您在穿越到元朝的时候,但凡要是有点时间观念,若是生活在元末时候,恰逢双亲去世,兄长也纷纷去世,开始了开局全靠碗的乞讨花子的一月生活?

    哎哎哎,不是本穿越社团与其他穿越社团不够意思,也不是信口雌黄,实在是因为元初到元末一直都是死亡率很高的存在,更何况你要是不想花时间解决户籍问题,你还是将就着吧,不过这人事也要给点的。

    就在我们运用灵魂体(因为要找个屈死鬼附身转世)缥缈之间,以及和你说话叨叨的片刻功夫,我们来到了元朝的首都——大都城门门前,这个名称可能对很多历史盲的游客来说,很是陌生。

    其实元朝的行省规划的划分,很是简单粗暴!

    (见下图,选自教科书,若有一致,纯属巧合)

    而我们的大都,就是在中书省的管理范围,不难发现,其实大都就是今天北京的地方,可供我们看元朝的大都城址大致范围是:北至现在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

    说来你可能不太相信,元朝对于北京开发虽说不是最早,但已经形成现有北京城的规模,就连胡同都是在元朝形成的。

    古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以狭小的二环路为主,辽金时期,金时期作为都城六十一年,后迁都汴梁(因为北宋灭亡)称之为上京会宁府,也没有史料说明是否用料充足,姑且认为土城。

    因为明清时期也扩建了,这里不解释,而金朝也只是扩建到现在护城河的初见规模,但是没有城池,再说说元朝扩建,刚开始是土城,至于砖城是明清时期才不断完善,甚至一度出现鎏金盖房的现象。

    东、西、南,每面三门:唯有北面只有两门,街道引直,部署井然。当时分全市为五十坊,鼓励官吏人民从旧城迁来。这便是辽以后北京第二次的大改变。

    它的中心宫城基本上就是今天北京的故宫与北海中海[0]。

    [0]:以上史料出自《林徽因讲建筑》

    看到大都那么大,各个方位都有三门,共是八门,顿时自己是九五之尊享受着八方来朝的感觉有没有,不难发现元朝大都城还有钟楼之类的随都小建筑[1]。

    [1]随都小建筑:除原有加以防范的都城城墙,还另有钟鼓楼、大护国仁王寺、大圣寿万安寺等重要建筑,但因不在宫城的范围内,所以戏称随都小建筑。

    [1]参考资料,元大都史话,刘庆柱[主编]孙勐[著],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据北的门其实只有两门,图没有错误,而是在撰写的过程中,再加上迷信的“九五之尊”的九字为极给笔误了,现修正为八门,并且语句做出微调,但不影响往下的阅读,除非还有错误)

    (2020.5.5修正)

    嘿,那住在大都的人都是些什么货色呢,你要是能够在从中找到一个,那种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老百姓”,就算我输。

    这可不是元朝贵族平民阶级故意分隔形成的等级分化,而是元朝统治者处于管理的需求安排的。

    (前)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发布了令旧城(金中都故城)居民迁入新都的诏书:

    “诏旧城居民之迁京城者,以资高及居职者为先,仍定制以地八亩为一份,其地过八亩或力不能作室者,皆不得冒据,听民作室”[2]。

    倒不是元朝统治者下了撵客令,实在是因为要发展局部CBD的原因,毕竟身为在马上撒野惯的咸鱼民族,想要发展商业经济只能这样子了。

    简单来说,就是生活在金朝(公元1234年的时候,就已经灭亡)的百姓,根据资产的高低贵贱,分发八亩地一份,但一些资产富有的(具体是田亩数过八亩地),不得再次冒领。

    至于这亩地是几等,这就很难说。

    那穷的实在叮当响的,该怎么办呢,只得定居已经安顿下日子的中都(被元朝称为上都),大都那种繁华景象只能来世张望咯。

    [2]诏书的选自《元史(世祖本纪卷十)》,[明]宋濂等编纂

    所以啊,您要是在元朝穿越一定要魂穿为达官显贵,才能接近于这接地气的大都生活,若是穿越成为平民百姓又或者花子,还是建议您到上都赚个盆满钵满再到大都发展家业吧,又或者装疯卖傻等着政府的补贴金吧。

    毕竟大都的繁荣景象就是元代初期商业贸易兴盛的一个缩影,嘿,你若是怎么悲观的想:我成为没有奋斗的咸鱼的话,那大可不必。

    当年忽必烈就是从元上都迁都到元大都(今北京)的,看似是以元大都为准的都城极其繁荣。

    而事实上,元世祖忽必烈实行“两都巡幸制”:冬天在元大都办公,元大都就是所谓的“冬都”;夏天在元上都办公,元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即是“夏都”。

    但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两地巨大的贫富的差异,可能忽必烈将上都作为“夏都”的原因,是到上都避暑办公,还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距离岭北行省很近)和文化传承意义(成吉思汗铁木真发源蒙古帝国就在此地)。[3]

    由此看来,虽岭北行省是全省排名末端,但贵族阶级都是很配合政府(元朝)的应用就是在元朝,所以元朝灭亡之后,还能逃跑至上都建立北元政权。

    [3]:元朝各地巨大的贫富差异,再往后的章节就给大家细讲一下。

    不过嘛,虽然有一堵大墙隔开了穷人和富人的生活条件,但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可以自给自足的,在贵族圈待惯啦,肯定爱在穷人圈找点乐子干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