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人在曹县

第二十五章 太bug了!

    从京州回来已经有两个多月了。

    从澳门到曹县,启动基地建设计划;从全国征询方案到团队初步建立,时间不知不觉流逝掉了。

    不知道兵器工业集团研究院王老那边怎么样了,齐东方经常这么想。

    先不想别的,预警机的替代材料先搞出来再说!

    现代工业领域,合金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合金是指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经过混合熔化,冷却凝固后得到的产物。

    和一般理解不同,即使是其中极少量的元素成分变化,就可能会对合金的性质造成很大的影响。

    这段时间,齐东方一直没有闲着,利用自己可以进入微观世界观察的能力,不停地观察现在预警机原型使用的材料,和其他几种类似材料的内部结构。

    齐东方发现,合金中各成分的数量变化及各自的晶粒大小,会极大程度地影响融合后金属晶体的形状和分布的变化,进而对合金的性能也发生很大的影响。

    这不是普通意义上,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道理。水和面粉比例不同,成品的软硬程度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在单一纬度上的渐变,并不会在某一临界点,突然从面团变成水泥。

    但合金不是这样,比如钛合金中,O、N、C元素的细微变化,有可能会让金属性能发生突变。好比空气中粉尘的成分高到一定程度,气体混合物的性质会突然变成易燃易爆一样。

    “怪不得材料学课进展如此慢,新材料的产生都必须依赖长期的实验数据和经验积累才行!”齐东方想,“不过幸好能进入金属的内部微观世界观察,还能直接读取相关的物理特性,这样就省了大麻烦了!”

    齐东方早就提前让人布置好实验室,将市面上能找到的,利用较为广泛的金属全部找来,他要用笨办法来筛选出合适的材料!

    不同配方的合金被大量融合制造出来,齐东方每天要观察上百种金属的内部结构,后面随着能力运用的越来越娴熟,对各种成分配比的了解越发清晰,齐东方观察的速度越来越快!

    “这种合金里,碳的含量太高了,硬度和耐磨度是够了,可韧性不足,疲劳度测试根本过不去!以后合金中碳含量高于0.2%就不用再测了!”

    类似的结论每天都在诞生着,齐东方的筛选和检测以惊人地速度前进着。

    如果此时有国际顶尖的材料学家看到这一幕,一定会被齐东方所谓的“笨办法”惊掉下巴。要知道齐东方这几秒钟,可能就是普通科研团队几年的成果!简直太bug了!

    齐东方每天沉浸在金属晶体的世界里,铬、镍、钼、钨、钛、钴、铝、硼、稀土、磷、硫、氮、碳这些成分围绕着齐东方,每天混来混去。

    一个多月以后。

    在实验室里一直泡着的齐东方终于出来了,廖清潭看着东方熬得发白的脸,赶紧过去问情况如何了。

    “咱们需要一个冶炼的车间!”这是齐东方倒在廖清潭怀抱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齐东方终于踏实地睡了一觉,醒来以后,发现廖清潭还在床边陪着自己。

    “车间怎么样?能搞定吗?”齐东方赶紧问。

    廖清潭看着他熬瘦的脸,有点心疼:“走正规的审批手续恐怕是来不及,但市里说,咱们可以先以中试的名义,建一个车间。这样就可以直接开始动工了,冶炼的工艺本身很简单,难的是配方和加工方法,车间本身很快就能建好。”

    廖清潭看他精神恢复的不错,问到:“材料的事情有眉目了?”

    齐东方点点头,“不光是预警机机身的材料,从发动机到涂层,只要有参数要求的地方,我都选出来了。这一个月没有浪费,我直接建了一个材料资料库!”

    廖清潭没有问他用了什么办法,因为在廖清潭眼中,面前这个男人创造了太多不可能了。

    从把他带到兵工集团研究院的那一刻,自己的命运仿佛就被改变了,现在的廖清潭,相信齐东方甚于相信自己。

    齐东方坐起身来,搓了搓手:“要想办法尽快安排真机测试!但我估计,王老那边不会把图纸和加工渠道开放给我们的,我们得自己想办法!”

    张海陆的实验室里,廖清潭向张海陆简单说了下公司在材料方面研发的进展,张海陆兴奋地拍起大腿来!有了材料科学的支撑,对张海陆的核聚变发动机甚至是光速航行的课题,都有了很大帮助

    以后再也不用因为材料的事情发愁了!只要把参数需求提出来,公司就能直接匹配选材!这是多大的便利啊!张海陆非常高兴。

    “呃...也不是一定能满足需求,如果太过分的话,也不确定材料库里会匹配到!”齐东方犹豫地说。

    “不,不,即使是无法匹配,也是很有意义的!做科研最担心的不是方案不可行,而是不知道可不可行,最后在不可行的路线上浪费了太多资源!”

    张海陆慢条斯理地解释,“材料库本身的价值,就是直接给了答案。或者说给了研究框架,反过来给工程设计框定了目标,这就相当于我们先探索到了边界,然后根据边界竖起了靶子,再根据靶子来选定方案!”

    齐东方点了点头,原来自己搞的材料库竟然有这种意义。如果是这样,以后还要系统地、经常性地试验更多的配方。按张海陆的说法,这实际上提高了最终产品的边界。

    “当然了,跨代的技术革新不能仅仅靠材料的帮助。”张海陆补充道,“对了,廖主任,你刚刚说什么预警机?”

    廖清潭耐心解释着国防部的项目,分配给联合实验室的任务,目前材料的问题解决了,但设计方案和原型机的问题解决不了,兵工集团那边又不会轻易开放出权限,我们又不想直接把材料拿给兵工集团,还是想提前测试测试,确认没问题以后再去沟通。

    张海陆听懂了,他哼哼一笑,合着兵工集团研究院搞不定,也不想完全放手让齐东方他们搞,最后就盼着吃个现成的呢?

    廖清潭毕竟是从兵工集团出来的,让张海陆一说,感觉也无从反驳,顿时感觉有些尴尬。

    “这事儿...不太好办啊!”张海陆挠了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