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婚罗曼史

第五十二章 准备出发

    安沁城,徐国官驿。

    拂柳端着一杯热茶,毕恭毕敬地放在赵拯的跟前,“五皇子请喝茶。”

    赵拯正看着一本书,瞧都没瞧拂柳一眼,接过茶,径直往嘴里送。

    茶杯还没放下,他旋即把那口茶吐了出来。

    “呸,这是茶?怕是池塘里的水吧,这你也好意思端到本皇子的面前来?!”赵拯嘴里絮絮叨叨地骂着,手指紧紧一攥,捏碎了茶杯。

    拂柳跪在地上,神情惶恐地道:“五皇子请恕罪!安沁虽是一国之都,但毕竟是夷狄之地,吃用都是粗鄙之物,自然跟盛京无法比拟。”

    拍了拍掌,赵拯冷哼道:“算了,不跟你计较。”

    “奴婢谢五皇子开恩。”

    “说吧,来找我有什么事情?”

    拂柳想了想,然后道:“奴婢不解,您已经得知八皇子的行踪,为何不派人前去抓捕或暗杀,反而向宁兰王宫的禁卫军,透露他的行踪?”

    狠狠一勾嘴角,赵拯发出得意的狞笑,“本皇子改变主意了。一个围场,如果只有本皇子一个狩猎者,那就太无趣了。拂柳,你说是不是?”

    “奴婢担心,万一他逃跑回到大徐,日后您若要下手,就难了……”

    “既然有信心玩这个猫鼠游戏,本皇子就有本事掌控大局。拂柳啊,你的担心真是多余啊!”

    ……

    时间终于来到了花木一家要离开安沁城的早晨。

    清晨的雾气还没有完全散开,天还是青灰色的,湿润的空气混杂着泥土的香,沁人心脾。

    掐指一算,今天应该是个好日子,宋似柔拽着一个小包袱,心情愉悦地来到前院,等着集合。

    小包袱有一套换洗的衣裳,几两碎银子、一些干粮以及灌满一羊皮囊的水。

    她盘算着,等花木的车队护送他们出了城,她就跟赵拓换乘骆驼一路向东前往汾江码头,送他登上前往盛京的漕船,她就原路折返回安沁,寻找朱曦哑谜所说之地。

    她跟赵拓不一样,在盛京,已经没有一个家在等着她了,回去实在没有必要。在将军府苟存两年了,接下来的时间里,她希望好好利用宝贵的重生时间,好好为自己活着。

    此时,她的身后跟着赵拓。这两天,只要他一见着宋似柔,脑子里总是会不断浮现前晚一事,这两天都不太好意思正眼瞧她。

    最后两口敞开盖子的大箱子被搬上马车,一切准备就绪。

    花木笑着走来,对宋赵二人道:“两位藏身的箱子都已准备好,请进。”

    赵拓捏住鼻子探过头去瞧了瞧,末了又嫌弃地缩了脖子回来,一脸怀疑人生地道:“我们真的要躺进去?”

    宋似柔伸手探进其中一口大箱子,掏出其中一个圆圆的、巧克力色的、饼状的物体——这是干牛粪,沙漠地区牧民最爱且最容易取得的燃料。

    虽说花木一家在安沁城定居多时,受到大城市的熏陶,衣食住行得生活方式变得更文明,燃料也有干净的木炭或木材可替代,但是仍然保留了从前在家乡习俗,用干牛粪烧火取暖。

    跟普通人不同,他们对待牛粪,并没有不干净的概念,甚至有着特殊的感情。

    在西边距离安沁五百里的家乡原乡,每当夜晚降临,他们喜欢聚在牛皮帐篷,用晒得干干的牛粪来烧火做饭,一家人围炉进餐,看着牛粪燃出熊熊的火,饭后喝茶说笑、忆苦思甜,赞颂祖先恩赐生命,歌颂自然赐予食物。

    世世代代如此,经传不衰。

    他们在牛粪火光中,感到家庭生活的温馨,感受到家族源远流长的生命力。

    牛粪更像是一个锚,将整个大家族凝聚在一起。

    若是家中储备的牛粪见底了,就会陷于一种心慌的局面。

    所以花木一家远行,必须把家底——晒得干干的牛粪带上。

    而这个牛粪,则成了“通缉犯”——宋似柔与赵拓最好的掩护。

    为了出城瞒过守城的检查,宋似柔计划与赵拓埋进牛粪里。

    即使守城的是低阶官兵,那也是吃着王粮、锦衣玉食的主子,早就忘了祖先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根据花木多次进城出城的经验,牛粪,他们绝不会细查。

    鼻尖凑过去嗅了嗅,宋似柔将手中的牛粪饼送到赵拓的面前,发表了心得:“不臭的,还有点青草香。”

    “牛粪怎么会不臭?”赵拓才不信她的鬼话,抬脚向前一跳,逃得比谁都快。

    “哈哈,拓郎,干牛粪真的不臭的,你闻闻就知道了!”花木也被他逗笑。

    赵拓抱着游廊里的廊柱,疯狂摇头。

    正当三人打闹之际,管家丁力突然道,火折子不见了。

    按照原乡的习俗,远行必须在队伍的前方点亮一盏马灯,取“前途光明”之意,祈愿旅途顺遂,平安抵达家乡。

    “小的真是糊涂了,竟不知把火折子忘到何处了。所有的行李皆打包妥当,也不知道火折子到底被塞进何处。霎时间要找,还真不是一件易事。家丁丫鬟大部分已被遣散,剩下几名又不清楚。如今天色尚早,商铺皆未开张,怕是有钱也买不到。”丁力看着车上的大箱小箱发了愁。

    “要不点灯的事情就算了,再这样找下去,怕是会误了出行的吉时。路上再想办法买便是。”花木道。

    花老太太从屋内走了出来,听闻事情经过,道:“且不论点马灯是祖宗留下的习俗,我们这一路山水迢迢,免不了烧火煮食、点火照明,要是没有火折子,那怎么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