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阁

第十一章 道教法诀

    经过游弈大人进一步的讲解,修士的年纪还有“冻龄”和“解龄”的概念。

    修士在其境界的前半寿元就是冻龄。后半寿元就是解龄。

    游弈大人结丹境界,寿元五百岁。在二百五十岁之前,称为冻龄。

    二百五十岁之后,称为解龄。

    冻龄之时境界的晋升比较容易。一旦到了解龄,境界的突破就变得困难。

    游弈大人现在五百岁的寿元,如果到了四百岁时,也就是解龄的后半段,还未曾突破到元婴境界,就永远不会进阶了。

    剩下的百岁寿元,只能在不断修炼,而无法突破的情况下进行。

    到了解龄的后半段,不停的修行,只为了活下去。

    修真之道就是如此残酷,一旦开始,就是不进反退,进阶十分困难。

    而一旦断了修行。短则月余,最长不过数月。停止引气入体,肉身就会马上变老。气海枯竭,境界掉落,寿元很快就会到达尽头。

    修行便是如此,一天十二个时辰,三四个时辰的修行不过是让境界不跌落而已。想要有所成就,就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修行。

    甚至还有闭关的说法。无论是大境界的提升,还是小境界的进阶。都需要长时间,心无旁骛的修行。

    连续数天,数月,甚至数年,不间断的修行。这其中还承担心魔的风险。

    而一旦闭关,境界没有提升。即使是心智坚强的人,恐怕也会有生厌,忧虑,暴躁,自卑的情绪。

    走火入魔的风险加大。

    一番讲解下来,易贯知道了很多修行的残酷之处。

    从世俗人变成修士,修士可以算是另一种生灵了。

    筑基之后,男子会封闭精道。女子会封闭月道。从此就无法衍生后代。

    算的上是死循环,如果有房事就永不会筑基。而一旦筑基就不会再有后人。

    大道无情,就是如此。

    除了修行艰难以外,无法繁衍后代,也是很多世俗之人,对修行敬而远之的主要原因。

    易贯是童男子,确实符合修行的条件。

    但是只有十五岁,让游弈大人犯了难。

    游弈大人为何如此耐心的给易贯讲解。

    就是修真,乃是众阁族人的生存根本。不能有丝毫马虎。

    但凡修行之人都需要成年,这样才能对于修行之路的艰难,了解清晰。而且自己也要有准确的判断能力。

    有成熟的价值观,世界观才行。

    因为一旦修炼就不能后悔,如果停止修行,很快气海枯竭,就会死。这种事情是绝对不可以发生的。

    受到全体众阁族人的供奉,修行半途而废,虽然会死。但也是亵渎了道教,和众阁的根本。

    年龄太小,心智不成熟,连每天数个时辰的打坐,都做不到。

    甚至连修真法诀都禅悟不懂,更不要说修行了。

    另外如果不能够自觉的修炼。对于每日枯燥的打坐有了抵抗心理,心魔渐渐滋长,后果不堪设想。

    年纪太小,心境上的变化是无法排解的。

    到最后只有死路一条。

    易贯的遭遇,其实也算是龙泉郡所有修士的失职。而游弈大人心理上也是十分愧疚。

    而此时易贯提出想要修行,只能把修行的本质和残酷,原原本本的告诉他才行。

    但是目前的情况,别说十五岁的孩子,就是现在龙泉山上,二十几岁开始修行的人,也要折损两成人。

    千人修行,就有两百人,在没有筑基之前,心境破裂,变成疯癫,走火入魔而死。

    即使心态平稳,在修行中一个分神,进入体内的灵气走错了经脉穴道,甚至灵气逆流。损坏了经脉,那就会变成腐灵根,从此成了废人。

    而更加残酷的是,即使成了废人,境界不能提升,还要不停的修炼,为的就是气海不枯竭。

    有些人,山上修行了三十几年,也许马上就会筑基成功,但是最后功亏一篑。

    “修真之道就是如此残酷,这还只是筑基境界的冰山一角,你还愿意修行吗?”游弈大人问道。

    易贯的态度也十分坚决。

    要修行。

    游弈大人只能答应下来。

    不过还是要十分谨慎,怕易贯进入山门,没有筑基,反而要了他的小命。

    最后想到一个办法,暂时不要送其进入小灵山。因为一旦进入山门,筑基之前,很难与外界有联系了。

    先到蒋家修行,这样可以先适应。和随俗之间还是有联系,可以心态平稳些。

    等到年龄见识增长些,起码到了成年以后,再送入小灵山修行。

    易贯大概也明白游弈大人的好意,于是欣然同意。

    “现在传你道教法诀,等你成年之后,入了灵山,到时会有人教诲你道教门规。”游弈大人一边说着,一边像变戏法般,变出一本书。

    易贯恭恭敬敬接过书。

    书皮上写着:

    虚无之系,造化之根。

    净明之体,天地之元。

    万象之生,五行之成。

    与道同体,气神劫生。

    翻开书页,易贯迫不及待的开始研读。

    里面的字并不多,只有数千字而已,因为是古语,比较晦涩难懂,易贯读的很慢,勉强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前半部分书写的是:众阁族的发展历程,里面介绍了五位圣人,还有创造的这门法诀的过程。

    从太古到上古,到而今的许多大事,族中各位前辈,前赴后继牺牲自我的事迹。

    易贯看到最后,已经双眼泛红。知道众阁族延续千甲子至今的不容易,其中各种兴衰,艰辛,苦难,还有挑战。

    后半部分就是修行之法。

    其中一张图,记录了全身的所有大**道,还有贯穿全身的各条经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的位置。

    而引气入体,就是修行的开始,叫做周天循环,也称为子午循环。

    因为灵气从督脉上来称为“子”,从任脉下去属于“午”。

    灵气入体之后,游走每个经脉穴道,从下丹田开始逆督脉而上,经过谷道的尾闾关,到后背的夹脊关,再经过脑后的玉枕关,眉间的上丹田,心部中丹田,到腹部的下丹田。

    灵气循环游走,会有部分灵气汇聚在下丹田处,越来越多,周而复始,渐渐会从量变到质变,进而改变气海的模样,提升修真境界。

    周天循环也会让气海与肉身更加密切。慢慢的也会改变体质,无论是内脏,肌肉和骨骼都会越来越强韧。

    易贯详细的看完一遍,然后游弈大人,又给他详细的讲解了一番。

    之后,干脆趁热打铁,现在就周天循环一圈,免得以后修行之时出差错。

    当易贯收敛心神,按照书中所记,

    自然盘坐,全身放松,双目垂帘,舌顶上颚,双手抱诀。

    入定之后,正准备人生的第一次引气入体。

    游弈大人还是又问了一遍:“易贯你可想好了?只要引气入体就是修真之始,一生便是逆水行舟,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到了此时,易贯早已下定决心,坚定地道:“易贯愿意参悟大道,护我众阁族,繁荣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