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一懵将

十九 过场

    陈兰不想解释什么,这事也解释不清,不如难得糊涂一次,只是这赵舒,难得他诚恳把内定的事都讲了出来,有机会就拉他一把,不然难免良心不安。

    愿听则听,不愿听就算了,心意到了就成。

    “路线是早就规划好的,总共有三县,每县千人左右。”赵舒继续讲述着。

    “家里也是因我之前没有从军经历,才选择军司马这个副职。”

    这算是镀金来了。

    看来赵舒他家里有背景啊。

    赵舒说到这里,一身轻松,他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了陈兰,双眼里面已经没有了内疚。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或许可以隐瞒下来,但总有一天会暴露了,赵舒不知道到了那一天,该如何对待陈兰。

    扪心自问过后,他选择了和盘托出。

    赵舒还在为心理舒不舒服考虑,陈兰已经在想着,这接下来的事。

    之前不知道还则罢了,现在经由赵舒提醒,陈兰这才明白已经到何种关键的分叉路口。

    这前途有些…

    不对!

    应该说前景非常惨淡!

    对三国历史模糊记了个大概,但具体事件走到这里,历史重要人物也汇集到一块了。

    用活下来的人去参考,孙坚是死在黄祖的乱箭之下,袁术后来还当了南阳太守,那么现在太守的张咨,就有些微妙了。

    看他即将要干的“大事”,保不齐就会死在这次事件中。

    而我陈兰现在要押解粮草送到宛城去?

    …

    心情真是有些复杂啊。

    拱手谢过赵舒直言不讳指教之德,心里藏着一肚子事,陈兰的脸色难得阴沉了许多。

    俩人携手而出时,赵舒还在道着,“陈兄武艺不凡,我当亲自说项,至不济也不会委屈了阁下。”

    这话说了有些生分,但事实就是如此,赵舒坦言即将走上军司马的岗位,陈兰能力再出众,至多也就队率、屯长之职。

    现在,私下里还可兄弟相称,一旦落实职务,再见面之时,就有上下尊卑区别了。

    他这般说话,似乎也在提醒着,兄弟可不要拎不清,别到时候把关系搞僵了。

    陈兰几乎被气笑。

    但很快,他就回过神来,孤身一人混在军旅之中,之前没有认识的人,假使遇上敌人,上司让冲锋就得冲锋,上司让断后就得断后,全然是一副身不由己,生死由天的炮灰角色。

    现在有了这赵舒,命运或许不能改变多少,但至少,在关键的时刻,可以救命。

    想到这些,陈兰赶忙回道:“实在太客气了!”

    “子宽待我,情比金坚,我陈兰万万不敢忘怀。”

    “就是因为如此,所以不可越俎代庖,子宽你的事还没有着落,岂有另生旁枝的道理?”

    “万一事不谐,我陈兰万死难辞其咎。”

    “以我之见,不用太刻意,顺其自然最好。”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就算仅为什长,为兄都已觉得压力不小,就生怕不能服众,辜负了兄弟们的拳拳之心。”

    赵舒哑然,陈兰他说:仅为,说明他也嫌弃官小啊。

    说明这一位兄台还是有着野心与抱负的,只是他没什么根基与背景,只能一个人努力向上爬。

    加上不用太刻意,顺其自然,似乎在倾诉这位仁兄的为人处世原则,不想勉强别人。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点睛之笔,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这是怎样一种豁达心态?

    对陈兰的了解更深了三分,知晓自己行为纯属瞎操心,赵舒暗自羞愧,不禁暗暗道着,本来我就那么顺嘴一提,如今来看,陈兄倒也是有情有义之人,此事必须慎重起来。

    或许能给他一个惊喜也说不定。

    打定主意,不漏口风,赵舒缓缓点头,“就依陈兄所言。”

    俩人出来,众人跟随而进,朝着亭部去。

    亭部所在,已经有人自荐伍、什长,那个文书一边在入册一边在唱名。

    “泌水宋祁武艺出众,可为伍长。”

    “牛邑孙褚击败宋祁,两村十人联名保其为什长。”

    越过外面围观的众人,进到里面,这里也就只有二三十个人,各个看起来精神不错,,谈笑风生。

    没有相互间的比试切磋,看起来,在进来之前,都自己搞定了,现在就等着入册。

    登记好的伍长们,前路仅止于此,退出之际,纷纷朝着留下的人抱拳恭贺,这些人才有望去竞争都伯,屯长。

    轮到陈兰的时候,书记员笑眯眯的,他记得这小子。

    “你可是来自荐为伍长?”

    这小子是棘末来的,还自称略懂,略懂个屁,仙逝的大儒马融都不知道。

    陈兰摇头,书记员略惊讶,哦的一声,调侃言道:“难道自荐的是什长不成?”

    不见陈兰有什么高兴表情,只微微点头。

    他不禁眉头轻轻一耸,问道:“你打败了谁?”

    陈兰一指赵舒,书记员怀疑看着他,赵舒他认识,就是因为认识才不太相信陈兰的话。

    董卓入京后,不管他为人如何,做事又如何,自拜相国又咋的,一批人倒下了,可是,随之另外一批人站了起来。

    这站了起来的人中就有赵舒的那一位亲戚。

    太守大人是董派,这是不以事移,不以己愿的既定事实。

    袁术要讨董,刚来不久的孙坚也要讨董,别人还有两个选择,投靠其中一派,可被打上了烙印的太守大人,没有其他选择,他唯一可选的就只能是董卓。

    就算自矜,不想同流合污,但现在这情形,已经由不得他了。

    作为南阳郡内的一名小小文吏,朝堂之上的事知道不多,但这些风言风语听了不少。

    自思太守大人那样的大人物都只能随波逐流,那我等微末之吏更没得选择。

    郡里文书下来,招募军士,征集粮草…

    思虑自从后将军袁术屯兵鲁阳之后,宛城空虚,守城的兵马恐怕都没着落,太守大人如此作为,不仅有自保之意,更有忌惮袁、孙俩人的心思在里面。

    不然,何必在这个时候招兵买马?

    其意自彰啊。

    赵舒他那位亲戚是铁杆董卓一派,虽然没有明文下发,但赵舒此人,将会出任何职,恐怕上面早就有数。

    坐正了,书记员斜眼乜视,说道:“赵舒武艺拔众,你当真打败了他?”

    陈兰点点头。

    赵舒一直没说话,既不承认也不反对,对于陈兰的力量他是认可的,输就是输了,但要他当众说我败在某某人的手下,赵舒他还没这样的自觉。

    瞥过一眼来,赵舒不说话,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看这情形,这事在书记员的心里估摸着,应该是八九不离十。

    落回陈兰身上,上下打量,十七、八岁的小伙,身材匀称,胳膊腿也不见得怎么发达。

    赵舒竟败于此子手下?

    暗暗点头,暗暗思量,这事有些麻烦,须做个手脚,好平息民忿。

    计上心头,不如把水搅浑,我且这么办。

    书记员不说话了,只是在册子上添加了两笔,顺便在陈兰名字上画了圈,没有像之前那样唱名,直接大手一挥,“你们俩先进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