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一懵将

二十七 宛城

    水才往低处流,而人全都想成为人上人。

    这不仅涉及体面,身处高位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尊敬。

    无论是谁,只要是个人,谁不想让人敬仰、尊重?

    这样干了之后,别看好像只有陈兰得了好处,事实上,陈兰知道赵舒才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

    汉不像之后的朝代,重文轻武。

    沿袭秦的大汉,遵循着非军功不得封爵的传统,文人出将入相不少,像是汉末三杰,皇甫嵩、卢植和朱儁,他们在三国类游戏中的武力值一向很低,相比之下,统帅能力,政治、智商却高的离谱。

    这并不是说他们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而是历史记住他们的丰功伟绩中,不存在单搦斩将的壮举,大汉不缺那样的勇士。

    陈兰记得有关皇甫嵩的事迹,是他与巨鹿太守郭典攻克下曲阳,杀死张角弟张宝,俘杀十余万人。

    皇甫嵩将十万人的尸骨筑成了“京观”!

    之后朝廷为表彰他,任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食邑八千户。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这时代需要这样的人才,统领大军能征惯战,这类人出任高级职务的几率更大。

    榜样在前,赵舒正是看到这一点,拼命往这上面靠。

    这是他的第一战,虽然过程曲折,但这叙述的人假使是自己人,那么惨败也能说成大捷。

    春秋笔法略过无伤大雅的伤亡,着重斩杀贼寇数量,能指挥作战,还能亲自战斗,这样允文允武的人才,必须提拔擢升啊。

    想通这些,即将被封爵的喜悦消散了不少,继续押解着辎重跋山涉水,陈兰打量着沿途的景致。

    散落在青郁天幕下的农庄,农户,燃起袅袅青烟。

    新的一天,又来到了。

    而我陈兰成功活下来。

    这时代给人机会,这时代也会淘汰人,所有跟不上时代的人,将会被碾压成泥,成为一将功成,万骨中的那一抔土,没人会记得。

    假如我陈兰昨夜死了,那么就成为无数无名氏中的一员,至多后世考证的时候,知道在那里曾发生过一场战斗。

    或许在历史的尘埃中,在故纸堆里,会有那么一句微不足道记载,淆阳之北,舒讨贼,败之。

    ……

    车马辘辘,真的是十里一歇,三十里吃饭,一刻不停不休,直到临近宛城,速度才减慢。

    宛城是有名的帝乡,刘秀的龙兴之地。

    天命之子大战穿越人士王莽,刘秀就是从此地开始发家的。

    过了护城河,入城时候,被城门尉阻挡,说是要等仓曹史过来验证。

    仓曹史,主管仓储的主管,隶属太守,查实辎重几何,调拨入库是他的本职工作。

    这是正事,并非无理阻挡,众人了解到后,兴趣盎然聊了起来,并且观看起周围的景色。

    这时代,一辈子都没出过村的不在少数,并不只是陈兰一人初次来宛城。

    一群人聊的热火朝天,阻塞了交通,惹的想入城的商户敢怒不感言。

    他们也看的出来,这是一支送粮过来的军伍,不是什么可以任意欺负刁难的庶民百姓。

    前方城门忽大开,里边传出一嗓子。

    “太守大人出行,闲杂人等请回避。”

    太守是一郡主官,是大人物,不用人提醒,所有人往路旁避去。

    但辎重车队却不行,陈兰只好循前例,前方已经有都伯开始令人把装载着粮秣的车乘往路边赶。

    刚协调好,一行人骑着高头大马缓缓过来,身后跟随着不少健卒。

    风尘仆仆,看似要远行。

    陈兰目不斜视,并无张狂之举,既不阿谀,也不刚强,只当过来的是一名普通百姓,扫了几目。

    他居中,身周八名骑士护佑。

    他四十许,一派儒生风流,或感有人瞩目,他凝神望向陈兰。

    见其是一少年将校,穿一副半旧护甲,腰悬一柄利刃,卓而不群,不禁微微一笑。

    想当年,他也曾这般站在路旁,观望大人物路过。

    只是不像此子,有初生牛犊不怕虎气质,当时的他,唯唯诺诺,把头低垂,不敢有任何僭越之举。

    轻轻一勒缰绳,他回顾左右,持鞭指向陈兰问道:“此子何人?”

    左右肯定不认识陈兰,但再有后者,却有一人纵马上前而来,跃落下马,来到他跟前,抱拳禀明道:“此人是我麾下陈兰,斩贼寇九人便是他。”

    原来是此子,心情不错,兴趣更大了一些,他等待着,想着南阳有如此少年英杰,的确是人杰地灵。

    说话的自然就是赵舒,陈兰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跟太守张咨套上了交情。

    是刚才不久,城门将启之时吗?

    既然赵舒特意上前过来引荐,陈兰不好拂了他好意。

    排众而出,走到马前,稍落后赵舒半身,抱拳参拜道:“屯长陈兰拜见张公。”

    以下见上,参拜之时,像面见张咨这样的郡太守,一般都称之为使君,就像刘备刘使君,或者直接叫大人。

    普通人家,年纪老的管叫太公,有名望的才叫公。

    使君,更权威,好像俩人之间存在一段距离;公,则平易近人,是可以随便说话的对象。

    称张公,更有晚辈面对长辈的意思在里面。

    这叫法不同,能反应出当事人的心理,听得陈兰唤他为张公,张咨不禁捋须微笑。

    心里面念着,孺子可教也,可提携一把。

    “陈兰是罢?”

    “真是英雄出少年!”

    “赵贤侄信中讲到,他军中有一人孤身杀九贼,起先我是不信的,不过现在看到你,我却是信了。”

    他纵马将行,勒住了坐骑。

    “既是军中勇士,且立有功勋,那就一道来吧。”

    “少年成名不易,这一次就当我另眼看待,给你的奖励。”

    “江左孙坚,此等英雄不可不见。”

    说罢,他哈哈长笑一声,放马前行,留下想推辞不去,却上告无门,且处于震惊中的陈兰,与兴奋无比的赵舒。

    赵舒道:“这可是大人相邀,陈兄,你快快寻一匹坐骑跟上来!”

    或许他根本就没考虑过陈兰有任何不想去的理由,一是太守邀请,作为一个小小屯长,应该受宠若惊才对,而不是扫了大人的兴致,想不去就不去。

    二,彼处可是有孙坚在,那是英雄豪杰人物!我们现在去见他,不是应该感到兴奋激动吗?

    说着,他就吆喝一声,不知从哪个人跨下抢过一匹马来,推着就想让陈兰骑上去。

    反正这一军就是他在管辖,一匹马的事,能叫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