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一懵将

二十六 报捷

    赵舒的心思根本就不在这上面,况且,陈兰已经说了那李魁竟然敢在战斗的时候逃跑。

    我都没逃,你倒是行,敢逃?

    本来想说,陈兄,他那样我都想亲手宰了他啊!

    忽然瞥见陈兰脸上浮现的歉意,赵舒不由改口叹声道:“他父亲与我家有通家之谊…”

    通家之谊就是两家交好的意思,陈兰皱上眉头。

    赵舒见此便安抚道:“陈兄,你且放心,此事你在理,至多我回去之后禀告父亲,说明一切,若他家无理取闹揪住此事不放,这通家之谊不要也罢。”

    陈兰没多想,也就点点头,若是这赵舒因为李魁之事,与他起了嫌忌,那这赵舒为人也可想而知,不交也罢。

    赵舒则舒坦想着,这一下,你陈兰算是欠我一个情谊了。

    俩人站定,展目四望,这里甚是开阔,不远的地方有侍卫警戒,但想来应该是听不到俩人的谈话声了。

    “陈兄,听说你亲手斩贼十余人,立下泼天大功劳?”

    赵舒说话着重“亲手”两字,陈兰不知其意,只把头点了点。

    这本来就是我立下的功劳啊,有什么不好意思不敢承认的?

    看陈兰未解其意,赵舒道:“杀敌立功,上报国家下受封勋爵是天经地义的事,何况陈兄你所斩的皆为贼寇。”

    “我朝勋爵承接前秦,斩将、夺旗、先登、破阵皆能立下大功。”

    “只是陈兄,你可能有所不知,我朝虽也有一级算一爵的制度,但为了防范有人杀良冒功,这军功计算方面存在着两套制度。”

    一级一爵,应该是一颗首级算一爵。

    杀良冒功,就是戕害百姓,拿良民的人头来充数。

    这个陈兰真没听人讲解过,便拱手道:“愿闻其详。”

    赵舒颔首,负手言道:“秦制酷严,但也有可取之处。”

    “相传秦军同样五人一伍,若有一人战死,其余四人获罪,有二到三四人战死,则处以重罚。”

    “若想抵罪,秦军死一人,必须用敌军人头来补偿,再有斩获,方可算进战功。”

    “我朝虽无如此严酷,但大抵如此。”

    “我部与贼寇这一仗,斩首二十余人,自身却损失了近三百人。”

    赵舒苦笑着对陈兰说道:“你我自是心知肚明,前一刻还是庶民的我等人众,能有此战果已是不易。”

    他指指上面,接着说道:“如实呈报,上面的大人,还有朝廷必然不会这么看!他们只会想,一千人杀敌二十,自损三百,还想请功?”

    虽然没讲哪两套制度,但这情理说的实在太对了。

    陈兰叹声,连连道:“子宽,你说的在理。如此,我等该如何做?”

    见陈兰上道,赵舒抚着他肩,微微一笑。

    “此事不难,说来也容易,只是需要陈兄配合。”

    到了这时候,陈兰怎么不知道,这赵舒盯上了他的功劳。

    汉末余辉。

    日落西山。

    能获得来自朝廷的封赏爵位自然是极好的事。

    但假如没有人运作,吃了败仗,把粮秣损失了近三成,不直接发配为贱民,算是庙堂之上还存在着有识之士。

    还想捞取功爵?

    呵呵,多可笑的想法。

    心念这里,陈兰把姿态放低,不敢站的比赵舒高。

    “子宽,还请直言之。”

    赵舒哈哈大笑,随即附耳密语道:如此如此。

    赵舒他的办法并不复杂,真所谓报喜不报忧,因为军中没有主薄之类的文官,现在这一部人马,从上到下,赵舒他都能操作。

    作战后,主薄干的就是记录军功的事。

    赵舒他把敌人扩大,夸张往人数众多里说,呈向宛城的急件上,记录着,自淆阳出,十三里遇敌寇截道。

    寇三千余,校尉吴习单人独骑与战,不幸战亡,临死之前,还说着上报天子下救黔首,杀尽仇寇云云。

    军司马赵舒,德阳人士,临危受命,居中调遣有度,据守扼要,派都伯陈兰率所部以弱击强,斩敌酋三十四级。

    明面上,这请功劳表没什么问题,但经不起推敲。

    最大的问题是,斩敌有具体的数据,而自身伤亡却没有出现在这表上。

    还有明明总共只有二十多贼寇的尸体,为什么要记三十四级?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行功论赏的问题。

    汉承秦制,普通士卒都是靠斩首数,一首升一爵位,但是再升任到三级爵位的时候,三级爵位出任屯长,从这往后再想升官就必须要算集体的军功。

    这就是赵舒说过的两套制度,个人与集体。

    屯长和百人将在作战中,斩首达到33个,屯长和百人将升爵一级。

    至于为什么是33颗首级,赵舒也不知其所以然,只道,沿袭秦制。

    秦朝的时候,砍33颗首级能升爵,我们汉也就这么干了。

    随着明表一同被送往宛城的还有一则暗表,这才是真正的请功文书。

    这文书上写着,某某斩首几何,赵舒这边不到十人,首级具体到个人,赵舒没抢他们的功劳。

    到了陈兰这边,便被他分润出去了不少。

    上面记载着,陈兰杀敌寇9人,赵舒6人。

    商定此事,也就是收拾收拾再上路的问题。

    死伤者,送治的送治,死没于役中的,不可能全部带上,大部分就地掩埋做好记号,等家人来抬回去治丧。

    反倒是那二十多个贼寇尸身,被赵舒当成宝贝,随身携带着上路了。

    陈兰知道这是证据,赵舒拉着他们去宛城也是为了证明真有贼寇,并非是杀良冒功。

    从前方回转后面,陈兰晕呼呼的。

    因为赵舒给他交底说过,这功劳不白抢他的。

    汉爵二十级,从高往下,有耳熟能详的列侯、关内侯,从低往上,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等。

    以一颗首级升一爵论,陈兰能升任到五大夫,公乘的爵位。

    但这不可能。

    因为对于普通士兵来说,战场上杀掉对方一名有爵位的甲士确实可以进爵一级,杀两个进两级,杀三个进三级,杀四个进四级,成为不更,这个一点问题没有。

    这个阶段士兵一直是处于士爵这个等级的,但当他继续杀敌到第五人时,晋升规则就变了,他并没有由“不更”晋升为“大夫”,而只额外获得五户仆人的奖赏。

    别看就这一级,不更与大夫好像就差一级,但实际上,差别大了。

    用白话说,就是暴发户与贵族的区别。

    那么,如何从不更上到大夫呢?

    这就与那33颗人头首级挂起了钩。

    此刻,赵舒掌握着这一部人人马的军政大权,他火速提干,把陈兰直接从都伯升到屯长,百人将的位置上。

    这样一样,“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赐爵一级”,理论上就已经达成。

    只要请功表被核准,那么,陈兰就是铁定的“大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