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

第9章 老屋夜话

    山里的天黑得快,不等我们到屋,就已经看见满天的星星了。

    小刚的外公外婆执意要留大家在山里过夜。

    “行,今晚我们自己带菜。”大磊爸举了举手中的野兔。

    “山野里吃山珍野味,别有风味。”六叔拗口地念道。

    “下联呢?”陈龙生问。

    “哈哈,没有下联。”

    大磊爸自告奋勇当厨子,小刚外婆马上去生火烧水。

    我们几个小孩最乐意的就是往灶膛里添柴禾。

    柴干,火烈。几分钟的“噼哩叭啦”后,锅里的水就翻腾起来。

    大磊爸手脚麻利地剥兔皮,开膛,去内脏,剁块。一边忙活,一边问小刚外婆屋里还有些什么菜。

    小刚外婆从墙上取下了干腊肉、干辣椒、山笋、野蘑菇、粉丝,又去门口园子里摘来一篮子青菜、芹菜、葱。

    大磊爸说:“我来安排菜谱:1、粉丝野兔,2、干笋腊肉,3、香葱野鸡蛋,4、油淋上海青,5、……没有5了!”

    呵呵,果然是开餐馆的,下个厨还要先想好菜名。

    “可是,七个人,四个菜,好像少了点。”我叔说。

    “是啊,怎么也得凑个四菜一汤呀。”大磊爸自言自语地说,“对,有了。小刚,去后院竹架上拿个‘何首乌’来,呵呵,反正你外公说是要送给我们了。”

    小刚把那个没脑袋的“何首乌”拿来了。

    “把它泡着,用温水。”陈老板吩咐,“好了,现在菜谱调整为:1、粉丝野兔;2、香葱野鸡蛋;3、芹菜炒腊肉;4、首乌烧干笋;5、油淋上海青。OK!”

    “陈老板,那东西能吃吗?”小刚外公问。

    “哈哈,地球上的生物共分为两大类:一类叫药材,一类叫食材!”陈龙生说。

    是的,生的大磊已亲口试过,更何况熟的呢!

    陈龙生不愧当过大厨,不一会儿工夫,一桌丰盛的饭菜就端了上来。

    香酥的野兔肉,鲜美的野鸡蛋,爽滑的山蘑菇,香喷喷的腊肉,脆嫩嫩的干笋……总之,那是我吃过的最美味、最难忘的晚餐!

    吃饭的时候,我发现我们小孩第一筷都是伸向野鸡蛋,而大人们第一筷瞄准的就是那个“何首乌”——大磊爸把它跟干笋切成一样大小的片状,跟同样切成片的腊肉烧到一起。

    “嗯,香!有香芋的味道,还有点土豆的味道。”

    大磊爸眯着眼,细细品味。

    接着,他眼一睁:“怪了!竟然还有点牛肉的味道!”

    “是啊,想不到这么好吃,幸亏没丢!”外公说。

    “嗯,‘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美啊!”六叔用普通话慢条斯理地念着。

    听大人们连夸好吃,我也忍不住伸筷子尝了一口。

    咦,还真有一股肉味!

    这东西口感真的很奇特。香滑香滑的,吃完后,只觉得上腭和舌头两边的香味不退。

    也许是大人这么说,我才这么感觉的吧?

    不过,本来就放了腊肉的呀。

    我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看电视剧《西游记》,有一段孙悟空、猪八戒吃着娃娃样的果实人参果,还口水直流的情形。我心里觉得怪怪的:和尚不是该吃斋吗?怎么能大口大口吃“娃娃”呢?这不跟那些妖怪吃童男童女一个德性么……

    饭后,一屋人围在大方桌前聊天。

    小刚的外婆显得特别开心,她说家里好长时间没这么热闹过。

    我们问外婆:大旗尖到底有没有神?

    九十多岁的老人家滔滔不绝地打开了话匣子:这大旗尖呐,山高路险,是三省四县交界的地方,三不管地带。一般人不会、也不敢进黑松林,更别说有哪个上过大旗尖。相传明末时期,这一带农民扯旗起义,后来被官兵追至大旗尖,义军和官兵几千人竟然全部神秘失踪了!听老一辈的老一辈讲,大旗尖那边有一个大天坑,传说是当年女娲娘娘补天时,不小心掉下块石头,砸出个深深的大坑。坑里的大火熊熊燃烧了几千年,周围的树都烧成了碳棒,后来那些棒棒都聚集在天坑里,成了“棒槌精”。那些失踪的义军和官兵,就是被“棒槌精”吃掉的。

    六叔笑了:“哈哈,又一次证明:古往今来,女娲补天的石头是编故事的好材料!”

    受六叔影响,我打小也不相信世上有鬼的。

    但在夜里,在深山,又离大旗尖那么近,听着这样的讲述,还真有点心里发怵。

    “家婆,您见过‘棒槌精’吗?”小刚问。

    “哪有见?那东西要是让人见了,那还了得!”

    “家婆啊,我也活了三十七八了,怎么从来不知道‘棒槌精’的事啊?前山镇离大旗山这么近,也从没听说过什么‘棒槌精’出来害人呀?”大磊爸说。

    “这个呀,跟你说,亏得我们白兰县庙多,是佛祖镇住了那些小妖,才保住老百姓几百年来平安无事。”

    呵呵,这就越说越离谱了。

    但白兰县的确庙多,有大小寺庙一百多座。

    小刚外婆又说:“不过,早些年,突然不知从哪里冒出许多人进山挖铁矿,一年时间就挖空了大旗山,有人说都快把大旗尖挖穿了。据说前年挖矿的,一下子死了好几个人,死得那叫个蹊跷,连骨头都变成水,又化着一股黑烟飞走了!”

    小刚外婆的话,大人们当然不信,只是笑。

    大人们一笑,我们也跟着笑。

    这一笑,我们于是也就不那么紧张了。

    大概是爬山太累了的缘故,听着听着,大家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打哈欠。

    该睡觉了。

    小刚外公家虽然不富,但房子还是挺宽敞。三间大瓦房,中间是堂屋,两边的房子隔成前后四间房。堂屋后面是厨房,厨房后面是院子。院子里铺满麻石条,有菜园,有井,有洗衣池。外公说,他祖上也曾阔过的,这青砖瓦房就是祖上留下来的,据说上百年了。

    靠后院的两间是客房,晚上我们三个小孩住左间,六叔和陈老板住右间。

    说来也怪,刚才我们还哈欠连天,一沾床竟睡意全无!

    大山里的夜实在太安静了,静得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

    月光从窗口泻进来,洒在地上、凳子上,冷幽幽的。

    我想,只有在山里,才能真正领会到书本上说的“月光如水”是怎么回事。

    窗外,剩下的那三个“芋头人”还高高地挂在竹架上,月光下只能看到它们模糊的黑影。

    我又想起《西游记》里的人参果来,突然觉得这些小家伙好可怜。

    “喂,睡着了没有?”我推了推身边的小刚。

    “哪睡得着哇,我老想着家婆说的‘棒槌精’。”

    大磊在床那头笑出声来。

    “哎,你家公说把那几个芋头人送给大人,他们一定又会弄吃了!你不觉得它们可怜么?”

    “是啊,不如我们一人分一个,刚好三个。”

    “别作梦,想带回去是不可能的。看你爸今天吃得那么开心的样子,会舍得送给我们玩吗?明天就会拿到酒店做菜了!”

    “不如这样,明天一早我们把它们放生了。”

    “放生?它们又不是活的。”

    ……

    原来,不光我一个人有这想法。

    说着说着,睡意渐渐袭来。

    大家说话的语速越来越慢,声音越来越小,最后,没人出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