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空间的宝物猎人

第五十八章 崩溃的黄巾连营

    此时,城中杀出的汉兵已经近万人,攻击力越来越强。

    虽然波才将兵2万、彭脱将兵1万,但因为是夜晚,黄巾集合困难,而且分布在不同的营地,难以集中兵力。

    连绵数十里的黄巾军营有近百名祭酒,围攻长社的人马号称十万,但大部分是黄巾的拉拢流民而成,人数虽多,战斗力奇差,

    如果波才能打顺风战,这些流民能够冲上来补刀,也可以作为攻城的炮灰,与对方对射弓弩。

    但此时波才自身难保,到处是熊熊大火,命令也很难执行。

    几个大营都没办法组织有力的反击,当前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溃兵时,后方的兵营就乱了。

    这些经验不多的家民们看来,逃过来的都是黄巾的溃兵,衣服都没有穿齐整,有的拿着刀枪,有的没拿刀枪,十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夺命狂奔。

    如果有人阻挡,他们就会疯了似地攻击,有的冲进后方的兵营,有的直接越过兵营的间隙向后溃逃。

    黄巾扎营不得要领,军营与军营之间有较大的间隙,营内着火之物甚多,军营与军营之间还有不少难民的家属草草建造的临时木屋,或布屋,更易着火。

    此时汉军击溃前方最坚硬的一层黄巾军之后,马步配合,顺着军营之间的空隙,大步穿插过来。

    他们事前做过周密的侦察,知道哪些军营在军事要寨,哪里有水源,哪里有高地。

    所以第一时间汉军攻击的是这些交通枢纽的军营和防御设施,这些军事要冲被攻破之后,黄巾的各营之间更难以呼应,就算是名将,也很难组织防御。

    还留在后方的黄巾头领,心思活跃的,就领着自已的人先撤。

    黄巾在颖川发动已久,颍川郡辖17城,除了长社、郾县之外,还有不少县城,对黄巾军来说,都是肥肉,如能据城而守也能多撑一些时日。

    当这些小股黄巾军,纷纷被自已的主将带走之后,黄巾军的防御缺人,就更为困难。

    而连环营之中的那些流民们,纷纷呼朋唤友,抱团溃败。

    有见机早的,收拾了财物,带上兵器马匹,向南先撤。

    有准备晚一点的,在那喊爹叫娘,哭天抢地,耽误时间。

    整个黄巾大营,已经溃败了。

    波才、彭脱,还在前方领军与汉军交战,却看到后方的连营火起,知道汉军开始包抄自已的后路,暗叫不好。

    周边的黄巾亲兵越来越少,汉军越来越多,由于管理不顺,大部分的黄巾军在向后运动,指望逃脱追兵,跑出生天。

    要知道这时的黄巾就等于造反,对于大汉皇帝以及天下士族来说,他们就是乱臣反贼,一旦抓住了定斩不饶。

    连营已烧,如果再不趁机逃跑,落到汉军手中。

    要么被杀,也有可能被罚作劳役,甚至奴仆,后果堪忧。

    所以三十六计走为上。

    向南的溃兵狂奔五六里后,接近颍水。

    这里灯火通明,密密麻麻有不少火把,把情景照得明如白天。

    环绕着新蚁桥一圈,一里的纵深距离,挖出了3米深,5米宽的一圈壕沟。

    壕沟上每隔10米,塔着一个简易竹桥,仅可供2人或者一马并行。

    在壕沟的后面,有接近50个个土垒层层相连接,每个土垒有5米来高,里面可容10人,各自持着7米以上的长矛和弓弩,每个人的脚下都放着大堆的箭矢。

    土垒和土垒之间,又用一米深的交通沟向后连接,保证增援的士兵和物资可以源源不断地运输过来。

    土垒之间的前后左右距离不过20米,如果敌人从土垒之间穿过去攻击后方或者交通壕的时候,就会受到前后左右至少5个以上土垒的交叉射击,兵力和防御不够的话,只会留下一具尸体。

    此时在壕沟前驻守的步兵已经开始和溃军答话,由于战事紧急,新蚁桥方圆五里已经被小方渠帅骑都尉手下的神盾营接管,如果要通过颍水到达对岸,有以下规定:

    1、普通士兵,缴钱十文;

    2、战马,缴钱二十文;

    3、为免过河时发生争执打斗,战马武器和人分开过河,神盾营会给一个竹牌,凭此竹牌渡河后在对面换回相应的武器、战马。

    4、如果身上的钱不够缴纳过桥费,可以先抵押战马、武器或者随身物品,渡河后十日内凭竹牌领取。

    先行到达新蚁桥一小队一小队的黄巾溃兵,他们亡命奔跑至此,差不多耗尽体力,看到有活路大喜,连忙交钱,丢下武器过桥逃命。

    所以他们很服从管理,随着工作人员的指引,排成长队从小竹桥上通过壕沟。

    待到通过壕沟,经过几十个武装到牙齿的土垒,前方的徒手黄巾分成2行长队在新蚁桥北侧候车。

    排队的井井有序,重装盔甲的道一手下战士肃立在旁维持秩序,有想插队的,立刻一枪戳倒,或者直接扔到河里,保证人群按顺序前行。

    约一百米长的桥面上并没有行走的人群,而是来回穿梭着十几辆马车,一半马车向北侧跑去,一车厢可以挤满15人,另一半马车则空着车厢飞速向南面开来。

    为了加快上车下车,在北侧的桥周边摆满了空置的车厢。

    一旦有马车到达对岸,马上有几个手脚麻利的人解开装满人的车厢,推到一边让人员下车,同时就在马车后侧快速套上早就清空的车厢,让马夫急驰回南岸。

    这样一来一往的流水线操作,将原本缓慢的人流过桥速度至少提升了5倍,大量的黄巾军能够快速转移到对岸。

    他们解下来的马匹和兵器,则被挂上对应号码的小木牌,统一放置到几艘大型货船上,集中过河,以免在桥上发生打斗影响速度。

    过河后的人员可以根据号码牌取回自已的物品。

    但如果没有缴纳足够的过河费用,这些兵器或马匹将被管理人员牵走,除非他们拿钱赎回。

    虽然货船过河的速度缓慢,但是兵器层层叠叠放置,一船开出,就能放置上千人的兵器或者几十只马匹,所以倒也迅速,只不过多等些时间,过河的人就能拿回自已的兵器马匹,踏上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