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空间的宝物猎人

第五十九章 颍水前的第二条防线

    道一早就观察到黄巾的攻势越来越迟缓,梦枭也侦察到大量的马匹和物资被运进长社,甚至还有一桶桶密封的大木桶,旁边有着黑色的油污染。

    一切迹象都告诉道一皇甫嵩的反攻迫在眉睫,而且很有可能采用火攻。

    因此,道一大营下令加强了各类的预防措施。

    之前民工工资10文一天,李加奇只招募了1万多民工,每天耗资10万,而且他们早出晚归,对颍河的交通也造成了负担。

    道一改变政策,将工钱增加到20文一天,但对民夫的要求增加了。

    新的规定要求尽可能招募精壮青年,而且如果要赚到20文,必须早上7点开工,干到晚上10点收工。

    如果民工不能按时到达,当天工资扣除一半,如果延迟一个时辰以上,当天工资全扣。

    这么丰厚的收入吸引了更多的黄巾家属参与,甚至有部分在职的黄巾军也脱掉军装,扔了武器,跑来道一的阵地打工,人数很快超过了2万人以上,一天消耗40万文以止,让李加奇大为叫苦。

    由于工地营地距离这些农民工的营地较远,按时打卡对不少人是个问题,长社黄巾连绵几十里,来回住地和工地都要一个时辰以上,令打工人不便。

    郭嘉就让人在颍水南岸建造了很多简易小屋,几根竹棍,两三块布就能搭起容10个人起居的方便卧室。

    旁边还开办食堂、厕所,能够满足基本的起居需要,所以很多工人就干脆晚上也不回营了,在这里住几天,赚够工资再回去休息一下。

    这正合道一的心意,他有意让这些青壮停留在南岸,一旦北岸的黄巾大军被汉军袭击,这些人就不用再通过颍水南渡,一来大大缓解了败兵过河的压力,二来也可以把这部分的人员留住,转化为自已的人。

    这天黄巾大营火起,汉军打开城门猛攻黄巾的连营。

    道一的军帐中也灯火通明,所有的大将都被召唤进巾,道一调兵遣将,不时有传令兵骑马飞奔到各处传令。

    防御的核心是新蚁桥以北的土垒防线,李加奇早就全力建设,堆筑了几十个的土堡和壕沟以便狙击汉军的追击,掩护黄巾败兵过河。

    另外又安排刘博率领500精锐的蛇矛营骑兵,乘船渡到南岸,在河岸附近巡逻戒备,用以反击尾随而来的汉军追兵。

    为了加速过桥和渡河的运动,李加奇还训练了上千的民夫,让他们前往北岸,担任壕沟前的管理人员,过河的秩序监控以及马车管理。

    这些人虽然不是真正的战兵,但是交通管控好,给战争带来了很好的助力。

    在他井井有条的管理下,1小时之内,渡船能够运输1000人的兵器、100人的马匹。

    在新蚁桥上,建立了流畅的马车运输流程,不用下车就可以转运。

    每1分钟就能有5辆马车开到桥对面,每辆马车卸下10人,1小时可以运输3000人,大大提高了转运速度。

    通过颍水北面的防御壕沟人流开始拥塞严重。

    从黄巾军营逃出的士兵越来越多,这个方向堆积了几千人。

    桥梁的运输能力已到极限,还是满足不了需求。

    大量的士兵看着后面越来越近的黄巾追兵,绝望地叫喊,拼命想要挤上竹桥,冲进看似安全的土垒区。

    邻近的土垒射来几波利箭,制止了这波人的骚动。

    刘博的蛇矛营骑兵整顿完毕,铁骑快速从这些逃兵的后方冲过,将尾随而来的几波汉军追兵击溃,也让逃兵稍稍心安。

    这时竹桥上走过来四五名管理人员,中间有一个稍年长的官员,向这些逃兵宣布了最新的规定。

    如果逃兵们觉得排队过桥速度太慢,可以步行到桥面左右两侧的渡船区过河,那儿有几艘大的平底轮渡,每艘一次可以容纳200人以上,逃兵们排成队跟随管理员前往登船,

    但兵器马匹必须推放到一边,挂上木牌,与徒手士兵分开上船,以避免出现打斗。

    如果是黄巾祭酒以上的官员,可以先登记,带10名随从,优先坐小船过河!

    这一条规定让些当过官的黄巾们感到一丝优越感。

    要知道黄巾起义仓促,对于官职没有做过严格的规定,只要带兵来投就能给以祭酒、都尉、校尉、功曹各种各样的称呼。

    祭酒虽然是正式官职,严格上来讲可以带兵1000人。

    道一加入时第一个官职就是祭酒,可是实际上大家滥竽充数,只要是携众来投,不管是200、500、800还是1000都基本上会给一个祭酒的职位。

    所以10万长社黄巾,祭酒怕有40个以上,此时逃过来的也不会少于20吧,现在有福利可以先走一步,让这些小官员也放心了一些。

    所以此言一出,马上有四五个声音喊了起来,

    “我是祭酒!”

    “我也是!”

    “让我先走!”

    管事让祭酒们带了随从,验明官职,让他们签上名字,就可以带随从先走了。

    官员们的马匹兵器也可以优先安排运输,并不收取额外费用。

    这些将领们带着精锐亲兵先走,余下的黄巾可就不乐意。

    有些人还想领先鼓动大家冲过去先走,可是这些小官们把精锐的随从和马匹武器都带走了,余下的都是一些乌合之众。

    再说蛇矛营全副武装骑马在旁边戒备,挑事的也不敢再有动作,这时从土垒区又推过来一车一车的食品,给逃兵们充饥。

    食物简当,无非是些粗糙得不行的杂粮馒头,还有一些刚从地里刨出来,半生不熟的野菜汤。

    但此时黄巾大败,又累又饿,有点吃的对这些人来说已经心满意足了,还没进入等待区的就领个杂粮包,席地而坐,大吃大嚼。

    一些稍稍有点头脑的将校,在蛇矛营的指挥下,把吃饱了的逃兵们重新组织成新的防御散兵小队,在壕沟前列好阵势,避免被汉军冲到撤退点。

    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桥现在的速度已经是最快,如果不挡住汉军的攻击,让他卷过来,还没过河的黄巾军的性命,怕要交待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