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让你励精图治,你纳妃证道

第二十章封神大势彻底拉开了序幕!

    闻言,

    姬昌的眉头微微一蹙,呵斥道,“住口!胡言什么?!”

    一瞬间,

    伯邑考也是反应了过来,欣喜的表情瞬间收敛,倒也不是说他是个没城府,没脑子的家伙,可在得知帝辛所做的事后,带给他的震惊实在太大,

    “父亲,是孩儿失态了!”

    姬昌对此没有多说什么,书房在府中的位置本就相对偏,且周围防护得力,全由亲近的心腹把守,倒也无妨,而且姬昌对于自己这个儿子的失态也理解,

    毕竟,就算是他,在得知帝辛所做的事后,也是一阵失神。

    “进来,把门带上!”

    姬昌这般说,伯邑考自是乖巧的带上门,乖乖站到自己父亲的桌案前。

    “你要的说的是大王斩神于天下的事?就算如此,何以判断大商将亡?”姬昌一连两问。

    伯邑考愣在了原地,这……还用判断吗?帝辛将大商境内的神灵斩杀无数,侥幸未死的也逃离了大商,这是在同天庭作对,挑衅天帝,如此一来,大商的灭亡必然加快进程,至此之后,大商将陷入无终止的动乱中。

    不等伯邑考说出所想,姬昌已然帮他说了出来,自家儿子那点心思,姬昌自然是看的通透,“那你可知,斩神于天下后,大商国运暴涨,人族气运席卷天下,大有中兴之兆!”

    啥?!

    伯邑考有些懵,

    帝辛如此便是同天庭开战,怎么反而国运暴涨?!人族竟也有中兴之兆?

    那……!

    对于自家父亲的本事,他自然知晓,这绝对不是假的,再者也没有必要哄骗他!

    可……伯邑考当真有些反应不过来,还有这种操作?

    别说是伯邑考,姬昌都有些不明白,为何会这样!

    “记得为父先前和你说过,帝辛乃人皇,自有大道气运,若国运昌盛,人族中兴,就算是圣人也无法直接对人皇出手,否则代价是圣人都难以承受的。”

    顿了顿,

    姬昌继续道,“按理来说,天命不在大商,这既定之事,大势倾轧,可现在看来,一切却又和大势有着区别。

    天机混乱,本不应该!”

    闻言,

    伯邑考忽然有些担心道,“父王,大势若变,那我们……当从善如流?”

    姬昌同自家儿子对视一眼,徐徐说道,“大势若那么容易改还叫什么大势,都说人定胜天,小事上自可,大势由天定!”

    如此,

    伯邑考方安心,但不知为何,总是有种不太好的预感。

    待伯邑考离开了书房,姬昌的神色有些复杂,既期待又不甘,

    “从善如流?呵!我小瞧了大王的气魄,也小瞧了自己的野望!”

    姬昌如是呢喃道。

    ……

    与此同时,

    帝宫中,

    子受枕在自家王后腿上,说不出的轻松惬意,全境斩神,苟了两年多总算迈出了第一步。

    不过,

    轻松惬意也就在此刻,

    之后的治理将更加麻烦,天庭绝对要整阴谋诡计那一出,大商境内绝不会太平,而距离北海袁福通造反也不远了。

    两年间,

    子受一直都盯着袁福通,只是单纯的盯着,没有任何动作,

    原著中,北海袁福通造反只是一笔带过,没有描述很多,但不管是原著中还是现在,都少不了神明在背后推动和撑腰。

    一个袁福通,让太师闻仲平叛多年,背后没有所谓的神撑腰,就凭他一个小小的袁福通?

    虽说早知袁福通要反,但子受并没有暗中动手。

    袁福通只是一个傀儡,杀了他还有李福通、王福通,

    而袁福通造反,子受自然也不会让闻太师去平定。

    至于让谁去,子受心中自然早就有了主意。

    唉!

    第一步的迈出去了,可这往后的路也是越发的难走了。

    不过,倒也不用太多忧愁,毕竟是有金手指的男人。

    这一次国运暴涨,人族气运席卷洪荒,大商国运绝不会只剩下二十八年!

    革命尚远,同志还需要拼搏努力!

    这时,

    姜王后轻轻摩挲着子受的脸颊道,“大王,您是不知道,今日您的旨意一出,后宫多少姐妹眼都冒着光,现在怕是都等着大王临幸呢,估摸着,大王要受些累了!”

    一听这话,

    子受已经想象到了那个场面,不由的感觉腿软,

    突然有点佩服黄帝,夜御千女,白日飞升,真TM是铁打的“邀“子!

    还有明太祖朱元璋,那般的勤于政事,居然还能有那么多子嗣,要知道老朱可就是个普通人,这就有点狠了!

    这么一对比,自己还是得练!

    “那王后呢?”子受问道。

    姜王后抿了抿嘴,“看大王需要,臣妾都可以的!”

    “噢?真的吗?孤不信!”子受语气有些玩味道。

    一听这话,

    姜王后大眼睛扑闪扑闪的,她还能不知道子受说出这句话的含义?

    没有回话,但那扑闪扑闪的眼睛已经说明了一切,

    子受表示:就算是白天,也不能忍受这样的挑衅。

    啧!

    白日……

    (此处不得不省略一百九十二万七千六百一十三个字!没有办法,我也不想给大家省流量,主要是不喜欢连着的银镯子!)

    ……

    一晃,

    时间飞逝,

    眨眼间已至纣王七年,

    春二月,

    这一日,

    大朝会,

    但见,瑞霭纷纭,金銮殿上坐君王,祥光缭绕,白玉阶前列文武。沉檀八百喷金炉,则见那珠帘高卷,兰麝氤氲笼宝扇,

    “有奏章出班,无事退朝!”

    声落,

    梅伯出列道,“大王,昨日深夜传回消息,北海袁福通起兵造反。”

    闻言,

    群臣一片哗然之声,一个小小的袁福通,率领区区七十二路诸侯便敢造反!?

    一时间,

    群臣自是一片讨伐之声,

    而这个时候,身为君王近臣的闻仲、商容等却不见大王有丝毫的意外,似乎早就在预料之中,不由彼此对视一眼,

    这般看来,大王的眼线当真遍布天下,群臣也好,诸侯也好,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不日就会出现在大王的御案诗之上。

    不得不说,大王监察天下的手段,堪称神鬼!

    “大王,臣,愿前往北海平叛?!”武成王黄飞虎朗声道。

    一时间,

    朝堂顿时安静,

    子受则淡淡说道,“杀鸡焉用牛刀?武成王且安,孤已有了北征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