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让你励精图治,你纳妃证道

第二十一章正大光明之谋

    闻大王之言,群臣微微意外,武成王出征都是杀鸡用牛刀,那大王就更不会派太师出征了,这……!

    袁福通仅率北海七十二路诸侯就敢造反,这背后若没有天庭神灵为之撑腰他们都不信。

    如此一来,

    若不用武成王和太师,朝中似乎……再没有人能担此大任!

    不等群臣说什么,

    子受的声音接着响起,“传孤旨意,让东伯侯、南伯侯、西伯侯、北伯侯出兵平定叛乱!”

    话落,

    群臣微微一滞,

    “大王,似乎有些不妥,且不东伯侯,其余是三位诸侯怕不会尽心尽力,若拖的太久,让那袁福通做大,得不偿失!”商容这时道。

    子受的嘴角勾勒起一抹弧度,“不会,他们自当尽心尽力!且不说孤的丈人,孤相信其余三位诸侯亦是忠君爱国之人!”

    群臣:???

    大王……这是还没醒吧!?

    忠君爱国?

    就算是身为大王丈人的东伯侯,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更不用说其余的三位了!

    其中,西伯侯野望最甚,不说狼子野心都算不错了,忠君爱国?大王当真用词不当。

    而,

    身为君王近臣的闻仲、商容等自然不会和其余大臣有那么多纷乱的想法。

    大王既然这么说,自然已经有了办法,他们想不忠君爱国都不成!

    此刻,

    子受的声音接着响起,“孤打算在朝歌城门口建几座大的忠义碑,上面要将此番平叛的功劳事迹记载于忠义碑上,此番,不仅仅是要记将领之功,小兵的功劳亦要记载其上。

    不仅仅是忠义碑,还要有忠烈碑,此番阵亡的将士,都记载于忠烈碑上。

    为我大商征战者,不应该籍籍无名,要让天下黎民百姓都记住他们的功绩!

    为我大商埋骨者,更不应籍籍无名,要让天下黎民百姓祭奠,永远记住他们的功勋!

    当然,

    忠义碑建成后,孤一朝,有功者,自也当载于忠义碑上!”

    随着话音的落下,

    大殿中寂静,唯有群臣沉重的呼吸,

    忠义碑建于城门外,凡进朝歌者皆能看到,而且……石碑一日不倒,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就会被后人铭记,青史之中留名。

    一时间,

    群臣已然激动了起来,

    这时,

    子受又淡淡的补了一句,“还有一点,功劳的大小,决定字体的大小!”

    瞬息,

    大殿中群臣的呼吸明显越发的重了起来,为官求的是什么!?求财、求名,以现在朝堂的结构,财对于他们来说,相比于名,不算什么,尤其是青史留名!

    立功!

    必须得立功!

    他们都想平叛袁福通这事他们自己去了,就算忠义碑上无用,忠烈碑上有也算!

    群臣的反应,子受尽收眼底,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同时,

    闻仲、商容、比干和黄飞虎等几位天子近臣最先反应过来,彼此对视一眼,心中皆是不由的感叹,

    大王用谋,向来就是这么光明正大!

    四大诸侯得知,必然要难受,明知道大王在玩人,还不得不配合着被玩。

    征讨北地,不仅仅是功绩,大王绝对会将一些细节都记在忠义碑上,若让天下黎民百姓知晓他们阳奉阴违,心无忠义,被天下黎民百姓指着脊梁骨的感觉怕不好受。

    而且,要是当真让天下黎民知晓,只要大商安稳,大王圣明,他们要敢上蹿下跳,就已先一步失了民心。

    而且,还不只于此,这忠义碑和忠烈碑何尝不是在督促着朝中群臣,明知道大王背后的意思,可就算他们也还是心动,还是想要被记载于忠义碑上,死后再上忠烈碑那自然再好不过。

    啧!

    他们真的不得不感叹,大王真是把人心里的那点东西看的透彻,关键是玩起来很是得心应手,能看的透彻倒不难,可要想玩的得心应手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而后,

    子受拍板,群臣自是没有丝毫的反对,现在群臣看向子受的目光明显不同,自视清流的官员都带着一些谄媚,讨好。

    ……

    很快,

    子受的旨意传到了四大诸侯手中,

    看着大王旨意,

    姜桓楚看了看左右,不由小声呢喃道,“小兔崽子,连你丈人都得算计进来!还整个什么忠义碑,忠烈碑!小兔崽子,挺会玩儿啊!”

    话虽是这么说着,但语气中却没有多少怒意,甚至似乎……还有那么一点点的欣喜。

    而,

    鄂崇禹、崇侯虎则有些反应不过来,第一想法自然我出工不出力。

    至于,

    西岐,

    西伯侯接到旨意的之后足足愣了几分钟,相比于其他诸侯,他明显知道的更多,北海平叛的差事应当由闻仲去,怎么还落在他们四大诸侯的头上了!?

    这局势……怎么不按既定的来!?

    难不成说,帝辛也知道一些关于封神量劫的事?

    虽然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但姬昌却觉得不无这个可能。

    “父亲,我们……真的要出兵吗?”伯邑考这时问道。

    姬昌微微点头,“王命,岂敢辞?”

    “那……我们出兵但不出力!”伯邑考接着道。

    姬昌微微摇头,“不,既要出兵,也要出力!”

    闻言,

    伯邑考狐疑道,

    “父亲,帝辛如此,分明是不安好心,这是想着借力打力,灭袁福通的同时,消耗四大诸侯的力量!怎么能如他所愿?”

    听到自家儿子的话,姬昌微微叹息一声,自己这个儿子聪慧,深得仁德之名,亦有野望,可在权谋一道上的敏锐度太差,这一点,远不及他的次子。

    随即,姬昌将忠义碑和忠烈碑之谋告诉伯邑考,

    伯邑考一时恍然,

    “这……这帝辛当真可恶!”

    姬昌则淡淡道,“此,方为人君手段,光明正大,让你避无可避!咱们这位大王,才多大年纪,这玩弄人心的手段世所罕见,为父在他那个年纪,大概被玩死了还得感谢他!”

    明面上的话这么说着,心中却是这般想到:若非大势倾轧,怕我绝非这位大王的对手,小小年纪,真是奇了!

    一时间,

    伯邑考沉默下来,姬昌也没有再言语。

    ……

    不管四大诸侯如何想,不管群臣如何想,也不管天下人怎么想,子受没有空理会,他现在正在办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