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

第十五章 一剑风情

    饭后,苏小轸提了礼盒与小外甥在晨光中沿石阶登山,约有三四里之距,行至半山腰处的一大片竹林处。山下是碧绿水竹,山上多是虬枝古树,而这眼前这片竹林却是紫黑色的乌竹,细枝叶片亦是翠绿,竹干却色泽紫黑。远处观望,碧中有紫、黑中裹绿,好似一片黑雾浮于翠色间。

    竹林中央,有一两层小巧竹楼,也是用乌竹搭建,粗略一望,如同一团漆黑如墨的巨石。

    楼前有乌竹躺椅,椅上人正在看书,听闻脚步声,放书望来。

    “曹先生晨安!”

    苏灵萱一个福礼,轻启朱唇远远问安。

    小少爷对小姨口中有几层楼高的高人心有敬畏,只偷瞄了一眼,连那人面目都未看清就赶忙深揖一礼。

    “苏姑娘不必多礼。”

    那人应了声,没有起身,依旧凝神在书页纸张。

    高人怎是一副寻常人的嗓门?这与自己臆想中声若洪钟,响彻云霄完全不搭边啊。

    一少一小走至近前,依然不见那人有起身、更无谈话的意思,苏灵萱无奈拉过稚童,道:“先生,这便是我爹给你提及的朱少卿。”

    这人哦了一声,扭过头,看来一眼,又忽然想起什么,洒然一笑,终于起身。

    朱少卿赶忙再次施礼,偷偷打量几眼,登时泄气。

    曹姓先生是个中年人,不但模样像读书人,更是一身儒士装扮。

    自家府上护卫武艺不高,但个个膀大腰圆,伸出一根胳膊自己能挂上面荡秋千。而这位高至云端的高人一副柔弱书生模样,能耍的动刀剑?

    苏灵萱上前将礼盒放至先生旁侧,轻轻问道:“父亲让我代为询问先生,何时摆拜师宴?”

    曹先生摆摆手,两眼上下打量垂手低头的男童。

    “抬起头来。”

    朱家小公子此时正在走神,先生的话语未曾留意。

    苏灵萱忙拉他一把。

    他啊了一声,慌忙抬头。

    面容清逸的曹先生目光在稚童脸上停留片刻,蓦然道:“报你的生辰八字。”

    拜师还要看八字?

    难不成先算上一卦?

    少女和稚童同时错愕。

    这位姓‘曹’,名‘云璟’的先生出言解惑道:“拜师收徒与男女婚嫁一样,都需知晓对方气运命数,更讲究五行相生相克。世人皆知夫妻气运命数不和,会口舌不断、家境不安。拜师收徒也是如此,师徒若命数相冲,轻则学术之路坎坷不平,重则横生魔障、阻断升阶路径。反之,师徒相辅相成,则是裨益良多。”

    “若是徒弟多人,就不必讲究这些,气运糅杂不清,无大碍也无大裨益。”

    苏灵萱这才恍然,嫣然一笑,万福道:“是小女子孤陋寡闻了。”

    报上生辰八字后,这位懂得谶纬之术的中年人先是单手掐指,后双手齐上,口中还念念有词。

    朱少卿年幼不懂玄奇学术,不过曾在街头巷弄围观过摆摊骗人钱财的蹩脚卦师,若这位姓曹先生再摇头晃脑一番,真就与那些老骗子一般无二了。

    一只大山蜂在这时嗡嗡飞来,朱少卿自小惧怕此物,吓得脸色煞白,慌忙抱住小姨腰肢。

    苏灵萱挥手击落,在外甥脑门弹了一指,讥笑一句胆小鬼。

    曹云璟演算完毕,点点头,又呢喃一句听之不清的言语。

    瞧他神色、这架势,两人的气运命数应当无不利不吉,苏家少女神色稍缓。

    接下来是要查探体魄。

    一个人是否适合习武,体魄最为关键,世间不易习武之人便是被这体魄挡在门外。

    人之资质分作体魄与悟性,体魄俗称‘根骨’,指的是体内的主要窍穴的强健与淤堵的境况,人体内有诸多窍穴,有的人一些主要窍穴天生孱弱,即便日后身体增长强壮,窍穴却不会因此而强健,此类窍穴经受不住刚烈奔涌真气的冲击。强行习练反倒会伤及本体。

    而一个人的悟性不能决定此人是否适合练武,本就是玄奇虚无之物,如何探查判定?武学一途,并非聪明绝顶之人就悟性超群。聪慧、明颖出自于心窍,而感悟与省觉来源自灵窍。两者并无太大干系。曾有一桩江湖奇闻流传久远,数百年前青州曾有一憨僧,自小憨傻,在好心师兄指点下学了些武艺,破境入品后却蹲守末等品秩二十余年,方丈无奈,撵他出寺院以求能在世俗红尘寻一份机缘。傻和尚披了破烂袈裟流浪乞讨。哪知数年后竟跻身三品巅峰。更令人称奇的是这和尚在此后一日清晨,站立在一山巅观日出,瞬间感悟破境入二品。当夜又恰逢天际群星坠地,在漫天火雨中再次有悟破境入一品。可这位一品登顶武夫依旧憨傻,说不清一句囫囵话,算不清最简单的银钱账,在市井被闲汉戏耍,于乡野被顽童捉弄。蠢笨如斯竟然破境如枝头树果般伸手可得。此前千百年来围绕‘头脑聪明是否相同于悟性’争执不断,自这憨僧横空出世,终于盖棺定论。后世江湖讲资质也大都以体魄为先,悟性牵扯气运机缘,委实过于缥缈,非凡人可测。

    曹云璟双手搭在稚童肩头,即使此前苏家长辈也曾有过探查,不过师傅收徒要自己亲自过手才会放心。

    对于外甥体魄,苏灵萱倒是放心,自己也曾有过一次查看,上上资质无误。

    果然,曹先生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曹云璟言道:三年内,入五品再来。

    意思明显,在这时限内破境入武夫行列,收为门徒。否则,不必登山。

    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按照朱少卿上上之资,只要肯用功上心,破境不算难事。

    苏灵萱大喜,与小童儿一同拜谢先生。

    又一只黄色山蜂从竹林飞来。

    朱少卿一见赶忙躲在小姨身后,而黄蜂却向男子飞去。

    曹云璟屈指一弹,小飞虫登时不见。

    路边数株紫竹枝摇叶落,竹竿颤抖不止。

    此行可算是圆满,两人别过先生下山。

    在路过之时,朱少卿无意对路旁紫竹扫去一眼,瞬间目瞪口呆。

    那只黄色飞虫撞破三根竹竿,陷于第四根之上。

    再看那三根紫黑竹竿,黄蜂撞破的孔洞周围无半点裂痕。

    真的是高人啊!

    似乎比小姨说的楼还要高。

    ····

    苏灵萱看过眼前景象,心底那丝疑虑终于消解。

    早在父亲决定让卿儿拜这位曹云璟为师之时,她曾对父亲的决定做过异议。

    “庄内客卿数十位,不乏高手,为何单单选了这位名不见传的曹云璟?这人整日躺在竹椅看书,分明就是个书呆子。”

    这番话并非少女看低此人,或有成见,委实这位先生太不像江湖武夫,莫说高手,会不会武艺都惹人生疑。

    曹云璟来苏家庄做客卿已有年余,整日呆在山坡竹楼里少有走动,即使下山出庄也是逛荡半日扛回大捆书籍,饭食是由仆人家丁送来。她曾数次上山亲眼所见,也曾数次询问过送饭的下人,曹云璟俱是斜躺竹椅,盯着书籍出神。

    父亲起初不愿回答,耐不住女儿连番追问,才悠悠说道:“这世上很多清誉极盛之人,背地里却是行径卑劣。小到山野村落,大至朝野庙堂,江湖自然也有不少。拜师学艺如同父母再造,师长不但业数要精,更需好的品行。乡野私塾先生尚要考量其仁爱孝悌,江湖里的授业恩师自然马虎不得。江湖名声响亮之人不少,而实力与品行并重的能有几人?名声高如那几个顶尖的一品武夫,也不是个个品行端良。名不见传,兴许是水底潜龙。万不可以声名而论。”

    “我对卿儿的期望心思比你有过而无不及,正因有此心,才找这曹先生。人过而立之年,内里品行会逐渐浮于表象。细观气态与眼中神采,自能判别出十之七八。有人五官端庄但气态令人不喜,必然品行亏缺。而样貌丑陋但气态柔和,多是温良恭谦之人。而人的一双眼眸最能泄出内里心机,最是无法掩藏。这位曹先生气态温文清雅,眼内的神采净澈端正,选这类人做师傅定然不会差的,爹的眼光何时出过差错?”

    苏灵萱一番思索,一切也正如父亲所言,便询问最重要的武学修为。

    “曹云璟果真是二品大宗师境界?”

    苏百里也不隐瞒,将自己与此人的相识经过讲述给女儿。

    与这位自称‘曹云璟’的中年儒士是在护商途中偶然遇见,初见时只觉得这个书卷气浓重的儒生是负笈游学的学士。谈及学识,此人确实学问不浅,两人相谈颇为投缘,又有一段路程相同,便结伴而行。临近分别时,竟然遇到一伙实力强横得罕有的剪径强人,单三品武夫就有三位。遇到这等强敌,苏家一触即溃,眼见将被围杀,曹云璟出手,只出一剑,并未伤人,一群贼人仓皇远遁。

    苏百里讲起那一剑的那刻,眼望远方,心驰神往。

    曹云璟自地面捡了柄剑,震手臂轻轻一挥,只是平淡无奇的挥了一剑,不见磅礴剑气,更无石破天惊的滔天威势,却一剑抽尽了旁侧小溪里的一段流水。剑扬起时,那股水流冲天而起,如一条欲要破天冲入九霄的水龙。剑落时,水流归复原处,汨汨流淌,平静如初。

    轻飘飘的一剑。

    却是他苏百里见过的最惊艳绝伦的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