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归处

第一章 兴隆酒家

    萋萋芳草处,又见落花飞。声声孤雁何处归?长空泪染南归路。肝肠寸断,痴心难度。长歌一曲,漫漫江湖路。

    寒风刺骨!

    天阴蒙蒙的,一片灰暗。

    风很大,刮在身上,如刀片削在身上一样疼。

    虽然已是巳时,但整个天空仍然灰蒙蒙的,大风卷起的沙粒弥漫在空气中,吹的人睁不开眼睛。

    天空偶尔会飘下来几片雪花,但也是转瞬即逝,看不真切。

    似乎是雪花也受不了这寒冷的风,倏忽被吹散了。

    在这样的天气中,路上的行人很少,即便偶尔有人也是匆匆而过。

    有钱的围在火炉旁烤着火,没钱的在炕头上聊着闲话。

    各家店的生意也都不太好,店家似乎也不太在意,家家关门闭户,在里面生炉取暖,生怕散走了一丝的热气。

    外面做生意的人根本就不见踪影,这样的天气,谁也不想受这罪。

    当然,这样做也不值得,因为大街上根本就没有人,待在外面只是受罪罢了。

    “兴隆酒家”的旗帜在风中摇曳,虽然旗帜上下都被撑了起来,但在这瑟瑟的寒风中,也被吹得嘎嘎做响。

    字迹已经有些旧了,这家店怕是也有些年头了。

    酒楼内还是坐了不少的人,有的人只是来取暖的,坐在火炉旁吃着瓜子,还有的人桌上摆着酒,却未见菜,偶尔呡一口,喝酒御寒。

    在另一边,却有几个人排着队站在一张桌前,桌子的另一边坐着一个年约四旬的中年人,相貌清秀,像是一个秀才,但眉宇间却透着英气。

    在他的旁边还树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三个大字“陈半仙”。

    这三个字笔走龙蛇,显然是大家的手笔。

    不过,从这三个字来看,这人不是一个算命的先生,就是一个走方的郎中。

    而这些排队的人都是来找他看病的。

    他虽然住在这家店里,他的摊子却是摆在外面的。

    今年的冬天格外得冷,这些人若是在外面的话,没病也会冻出病来,所以他才把摊子搬到了店内。

    他是这里的老主顾,从来没有拖欠过房钱,而且他看好了掌柜小儿子的病。掌柜的对他也是照顾有加,所以才在店里给他辟出来一块儿地方。

    店里的客人,不是住店的,就是住在这附近的人,在屋里闲得慌才到这里来喝个闷酒,找个人聊聊天,打发这无聊的时光罢了。

    这些人对这个郎中也是早就认识的,许多人都找他看过病。

    何况,这样的天气,店里的客人本来就少,也不会耽误店里多少生意。

    正在看病的这个人年约五旬,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较为明显的痕迹,也认证了他的人生是在怎样的辛苦中过来的。

    那郎中看了看他,又把了一下脉道:“你没有病,只是营养太少了,再这样下去,你的身体就垮了。”

    那人听说之后,眼泪差一点掉下来了。

    家里头还有三个孩子,生活已经很困难了,有好的东西也是让孩子先吃,他怎么可能吃到有营养的东西。

    郎中似乎看出了他的困难,拿出一个银锭,递给他。

    看样子,少说也有十两。

    那人哪里肯收,嗫嚅地道:“我是要给你钱的,怎么能收你的钱?”

    郎中扯住他的手,把银子放在他的手里,道:“身体养好了,才能挣钱还我。”

    那人一瞬间就流下泪来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人穷志短,这个坚毅的男人早就被生活磨平了棱角。

    这十两银子,够他一家人几年的生活了,像他这样的人家,一年也花不了三两银子。他千恩万谢,感激涕零地走了。

    临近中午的时候,眼前这些病人全都看完了,收的诊费,还没有送出去的多,也不知道他依靠什么生活。

    店里的人早就见怪不怪,他这样做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他伸了伸懒腰,感觉自己也有些疲劳。

    他需要休息一下,然后再吃午饭。

    这时,原来在旁边桌上喝酒的一个人突然坐到了他的面前,道:“听说你好称半仙?”

    旁边的幡上就写着“陈半仙”,本不用听说的。

    郎中看了那人一眼道:“不敢,大家捧场而已。”

    那人指着那幡道:“这不是你自己写的吗?”

    郎中笑了笑道:“这是一个病人送的,我主要是欣赏他的字。”

    那人没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把手伸了过来,道:“你看看我有什么病?”

    郎中给他把脉,感觉此人脉象沉稳不像有病,但看他的样子应该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于是用手指在他的脉上弹动了几下,低声道:“阁下妻妾不少吧?”

    那人一愣道:“十五房妾室。”

    郎中道:“是不是外面的花酒也喝的不少?”

    那人道:“这是自然,人不风流枉少年。”

    郎中又道:“最近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人?”

    那人一愣,没听明白,问道:“什么人?”

    郎中道:“一个让你忘不了却也吃不消的人。”

    那人吃了一惊,人也往前凑了凑,低声道:“这你也能知道?”

    这一刻他还真把郎中当成“半仙”了。

    郎中道:“翠红轩最近来了一个叫如玉的姑娘,许多人都去过,听说一晚上要一千两银子,但排队都已经排到年后了,你在那里没少花银子吧?”

    那人有些得意地道:“我有幸曾和如玉姑娘共度良宵,确实是不枉此生。只是……”

    郎中道:“是不是不举?”

    那人四下看了看,确定没有人关注这里,才轻声道:“确是如此。”

    郎中道:“此病并非不可医,但若医好之后,你再去找她的话,怕是连你的性命也会丢在那里了。”

    那人哪里听得进去郎中的劝告,讥笑道:“你是没尝过个中滋味,如果你尝过了,那就是死也会心甘情愿的,所谓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郎中叹了口气道:“金玉良言,奈何你却听不进去。”

    那人有些不耐烦地道:“你把我的病看好,这一千两就是你的。”

    说话间,他从怀中取出一张一千两的银票。

    郎中摇摇头,拿出笔写了个方子给他,然后道:“按方子抓药,一个月的时间绝对不能近女色,否则前功尽弃,再也别想举了。”

    那人点点头,如获至宝地收起方子,道:“你放心,我一定照办。”

    那人扭头出去了,郎中叹了口气,把那张一千两的银票收了起来。

    一上午的时间,看了那么多的病人,这才算真正有了收入。

    若不是这些人给他送钱,他还真没有能力帮助那么多的人。

    刚准备喊小二,又一个人从旁边站了起来,坐到他的面前,道:“一个算命的这么赚钱么?一下子就是一千两。”

    郎中看他一眼,见此人太阳穴高高隆起,知道这是练家子,而且功夫了得,于是道:“赏口饭吃而已。”

    那人也把胳膊伸了过来,道:“你看看我有什么病?”

    郎中把手搭在他的脉上,却见脉象很沉,跳动有规律,且极其有力,知道对方是故意在炫耀武功。也不理他,只是道:“从脉象上看,你的身体没什么问题。”

    那个人的脸上突然露出不屑的神情,刚欲说话,郎中已经接了下去,道:“不过……”

    这个转折和停顿把那个人要说的话生生地憋了回去,道:“不过怎样?”

    郎中道:“你的中气不足,之前应该是受过极其严重的内伤,虽然目前身体已经痊愈,但是这内伤还是时而发作,导致中气受损,这辈子怕是再不能与人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