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从振兴东北开始

0047.受封龙江浩东归

    公元170年3月初

    朝廷直接新设立了东域都护府,统辖范围包括扶余国,整个朝鲜半岛和整个扶余国以东地区。

    来人说了一堆乌拉乌拉的,白浩也是听得迷瞪迷瞪的。干脆就让徐荣说一下都给大家伙分啥了,就说实际有用的就行,简单直接点。然后,他才知道耿临被封为东域都护府都护,坐镇改名叫东安城的国内城;公孙度被封为玄菟郡太守,又回到了玄菟郡;徐荣被封为河升县县长,也算是平步青云了;白浩则是被封为龙江县(谁也说不准是哪个地方)县长。

    白浩问自己有没有俸禄,徐荣差点就没忍住白他一眼。朝廷不让你上供就不错了,还要俸禄?就秩俸五百石至三百石的县长,靠着那点俸禄能干哈?白浩问为什么是县长不是县令,徐荣跟他说没让白浩当三老就是格外开恩了,几户人啊,还县令呢?

    白浩就又问了,那耿临和公孙度呢?妈呀,人家秩俸二千石的大官,你一个县长还想比一比?二千石什么概念,俸禄为两千石,即月俸120斛(斛就是石,《汉书·律历志》把铢、两、斤、钧、石这五个单位命名为五权。其进位方法为: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十斗曰斛,十升为斗。汉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120*27=3240斤。西汉时期,边疆士兵每月口粮是“三石三斗三升粟”,平均一天十一升没有脱壳的小米,也就是三斤。也就是说,一位太守的俸禄可以养活三十六个士兵,白浩俸禄按照五百石算,也就是1125斤/月,也就养活十个兵。

    白浩并没有在意这些枯燥的数据,他更关注于公孙度回玄菟。公孙度“高升”又被扔回玄菟这件事儿简直让他笑裂了嘴。一心想要走出门阀控制圈的公孙度又要去看他人脸色行事了,不知道这二者之间会擦出多大的矛盾火花,指定是不能小喽,不然都对不起公孙度那暴脾气。一想到这,白浩就觉得自己能做点文章在这事儿上面,毕竟他还有公孙度的私印在手里。白浩猜测这私印是公孙度给公孙岚方便行事的,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印信在自己手中。否则,当初见面就应该要回去了。目前,白浩还不清楚到底要怎么用这个私印,可能还没到触发剧情的时候,或者还没遇到给自己派发任务的人物和剧情。

    看到马仁恭过来,白浩问道:“都准备好了?”

    “明天就可以出发。”

    “各种农具、种子都准备好了?这么快?”

    “有两位相师理事。”

    “也对,也对。这一次我们要带三千人和八百匹马回去,沿途设立四个驻地。能在五月回去算是快的了。”

    马仁恭有些不明白白浩为何会担心拖后回去的时间,反问道:“设立据点是很重要的事,不是吗?”

    白浩双手叉腰,做了一个挺身的动作,答道:“是的,我们要把每个据点都安排好。你也不想下次过来时还像第一次一样艰苦吧?”

    马仁恭听了摇头苦笑道:“真是不想再来一次了。族人都很害怕,走不出那山林,埋葬在冰雪之下。”

    白浩把右手抬起,落在马仁恭左肩膀上,道:“仁恭啊,这些人都是真的勇士了。我也害怕,害怕会有人回不了家。”

    马仁恭看着往来的族人,他们在忙碌,带着笑,这就是人们向往的生活吧。于是,他也笑了。

    “一起回家了。”

    告别了义弟徐荣,又对周睿智和周睿士嘱咐了一番。白浩等人上船开启归家的旅途。仔细思量过后,白浩最终还是没有留下任何一位相师在这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怕他们没法做到守口如瓶,这要是把他干的好事儿都说出去了,那可真是相当的哇塞。留给义弟三百人和三百匹马,白浩也难得的大方了一回,给徐荣感动的都要掉眼泪了。就凭徐荣和公孙度现在的关系,想从公孙玄菟手里弄一匹马是想都别想了。患难见真情,还得是大兄。

    从河升县出发,走水路两天抵达渔营,第三天到天南山,第四天到李家屯,第五天到水韵,第六天抵达三岔子镇。第一段水路223公里,走了足足六天,真是有些慢了。一路边走边画图,着实是浪费了不少时间,尤其是白浩有时会上岸考察,并立下路标,严重拖慢行进速度。

    白浩看着分成三条岔口的河道不由得感叹,这“三岔口”真是名不虚传。设立三岔县,选出五十对儿单身男女成婚,作为这里的原住民,又分出五十匹马,队伍里还剩下两千九百人。七百五十匹马。

    众人同心协力,一起为这五十对新婚夫妻建设家园。左岸平原大约3.06平方公里,右岸平原大约3.18平方公里。理论耕地面积9000亩,按照一亩地养活一个人计算,河流两岸一共可以供养9000人。在河道三岔口建设一个码头也不错,没有时间考察,只能留待将来派人再来此处仔细调查。营寨建在了左岸,因为相较于右岸,左岸地形更加宽阔,土地利用面积更大。县城用夯土法筑造,北侧依靠山体,三面夯土,坚固耐用。由于赶时间,筑造的很是粗糙,仅是用于防备野兽是足够了。所有人都已经在河升县接受过全面自卫,农耕和捕鱼培训。白浩给他们留下充足的粮食,工具和武器以后便没有多做停留,继续东归。

    六天赶路,七天筑城,现在已经是三月二十日。所有船只只能留在三岔县,没有大型运输工具根本没法在路上运船只,何况预计的路上行程有十天之多。两日后抵达白山湖,设立白山湖县。同样是五十对男女,五十匹马,这次用了六天就完成了基础建设。还剩下两千八百人,七百匹马,时间来到了三月二十六日,白浩一行人离开河升县十九天。

    四月三日,八天后,众人身心俱疲的抵达雁鸣湖,主要是一路插路标太累了,一切都为了将来的方便。建设雁鸣湖县时白浩没有留下来跟着众人干活,他带着原班人马出发去寻找船只。他就是赌,赌这么大一片湖区会没有人来捕鱼,白浩不相信。白浩不指望能找到足够多的船只带所有人回去,他是想先带一部分人去兔逊部的各个驻地搜刮船只再回来接剩下的人,剩余的粮食不多了,可是耗不起。

    好在是老天眷顾了白浩,让他搜刮到了十几只渔船,还顺便搞到了向导。一共一百五十人继续东归,这里全部是作战人员,没有带两位相师和任何老弱妇孺。白浩准备趁兔逊病,要兔逊命。马场(今穆棱市)那里的兔逊贵族就是开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