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行无忌镖行天下

006 家族传承

    换了个人似的老赵气势很足,镇住了王庆之,默默跟随不敢吱声,直到穿过人头涌动的码头区。

    等老赵收了法术,慢条斯理开始折叠好旗杆,卷起小旗,他才放缓语气询问:“赵叔,你刚才这是在做什么呀?”

    老赵只手将旗杆旗子卷好,放进马鞍侧袋,才抬了抬下巴示意道:“知道刚刚码头是什么地方不?”

    这老东西,还装上瘾了,少镖头都不叫了。

    王庆之忍了,回头看了码头一眼才试探道:“三教九流汇聚的地方?”

    老赵不置可否道:“那就是江湖,就是南安府的江湖。”

    你在开玩笑?

    王庆之没开口,可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他可一个吊儿郎当,横行霸道的帮派人员都没看到,满眼都是辛勤忙碌的渔夫,水手,帮工,苦力,脚夫,偶有携刀带剑的基本上都是书生,护卫,和背着包袱的路人。

    这里要说一句,自武太祖立国初金銮殿上拔剑喊出:大武子民不再是牛羊,神州大地全是虎狼。这句话后,尚武之风大盛,民间就不说了,连书生,仕子,官员不管你习武不习武,不佩把剑都不好意思出门。

    好处是武朝军队战力飙升,举世无双,北面打的疆域纵横号称十万里的大金不敢南顾,连龙兴祖地都拿不回来,西边将历朝大敌草原大戎赶进千里大漠,南边更是遥控无数山地丛林土族小国。

    坏处也有,就是百姓性情凶悍,好勇斗狠,朝廷不太好管理,导致凶徒,狠人遍地,王庆之在军中时每年都要接受一大批流放的这种人,反正斥候营伤亡据全北疆军之冠,这些家伙拿去跟大金战奴营拼消耗,也算废物利用。

    所以走远路时,路上看见人人带刀扛枪不用担心是遇到山贼盗匪,因为那些要么是走亲访友的普通路人,要么是行商小贩。

    当然要是在大山密林险道山口附近碰到,那就不好说了。

    “码头那里,有车马行,力气帮,排帮,大舟会,渔帮......大大小小十多个帮派,还有方圆五百里绿林道上的眼线,探子,隐藏的大盗,潜伏的刑捕司刑捕,镖局,武馆中人.......可以说南安府黑白绿林全都在那里,你说这是不是江湖?”

    老赵目光炯炯,如数家珍。

    “.......”

    王庆之还真没看出来,这表面普通的繁华码头里头水这么深。

    “那你还亮镖旗?不是摆明了告诉人家咱们在走镖啦?”

    “少镖头,咱们走镖虽然是靠交情,靠脸面,求得就是平安,但是镖局有镖局规矩,就该堂堂正正,旗号都不敢亮还走什么镖?”

    看老赵大义凛然的样子,王庆之把吐槽的话吞进了肚里。

    要他说,走镖就应该悄然而来,飘然而去,虫蚁不惊。

    仿佛看穿了王庆之心思,老赵转了话题:“少镖头你还记得咱们镖师又被江湖人称做什么吗?”

    王庆之摇头。

    他以前在家就是个沉浸在自己世界的武痴,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信义大爷!”

    老赵一字一句斩钉截铁吐出四字。

    “江湖百行千业,咱们镖局排第一,就是因为信义名声,光明正大,一口唾沫一根钉,是镖局立身之本。

    朝廷缉盗剿匪人手不足找谁?我们镖师!

    江湖大小纷争,不想动刀枪,出人命,找谁做中人?我们镖师!

    街坊邻居矛盾又不愿找官府,找谁做公正?我们镖师!

    可能你不记得了,当年抗金战乱,烽烟四起,流寇盗匪乱兵肆虐,烧杀抢掠,眼看南安府就要落的跟周边府城同遭焚毁下场,还是你爷爷站出来振臂一呼百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齐心协力才保住了满城百姓。

    少镖头啊!安远镖局这块招牌,可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啊!”

    难怪家里都穷的卖房都不肯摘招牌。

    难怪老娘出门一开口就能随随便便借来几百贯。

    难怪老娘咬牙死撑也要拖着养着那么多人。

    难怪老娘想方设法都要逼他继承镖局。

    在这名声荣耀家族传承比天还大的时代,其他一切都是浮云。

    王庆之醒悟了,感动了,自豪了。

    “咳!咳!当然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少镖头啊!咱们走第一趟镖,还是以安稳为主,不要多生事端,那些通缉令......要不还是.......”

    刚打完鸡血,就泼冷水?

    考虑过我的感受了吗?

    面对王庆之愤怒的眼神,老赵缩了缩脖子,讪笑着闭上了嘴。

    “亮镖旗提前给那些绿林朋友打招呼我懂,可他们山寨能及时得到传讯?”

    对于这年代的消息传递速度,王庆之表示怀疑。

    “放心吧少镖头,那些眼线探子是借舟船水路传递的消息,上下游僻静处他们藏有人马,消息一到就有人换马不换人直接送回山,别说咱们要押镖慢行,就是快马加鞭都没他们快。”

    王庆之倒吸一口冷气,他听懂了,所谓的换马不换人,就是沿路还有可供换马的地方,这尼玛跟军队八百里急报速度都差不到那去了。

    这年头绿林好汉技术含量这么高的吗?

    这一路果然跟老赵说的一样,接连几天都平安无事。

    很轻松,悠闲,王庆之感觉跟前世自驾游差不多,到处都是纯自然原始风光,阳光明媚,空气清新,鸟语花香。

    白天就是听老赵补课闲聊,跟车队保持半个时辰距离,走个三五里留下平安标记,然后继续如此循环。

    晚上回车队扎营的地方吃饭睡觉,顺便补充干粮净水,拂晓前离开。

    武朝疆域远超前朝,结果就是地广人稀,平原还能看见田地村庄,一进丘陵地带,那几十里都碰不到一个人,当然也基本上没有单行赶路的人,都是官道边村镇找几个同路人大家结伴而行或者跟着路过的车队走。

    跟车队也有讲究,不能离太近,你得保持一里左右的距离,晚上宿营可以近一点,不能随意跟车队的人询问打听,不能突然跑车队前面去,要是不听警告耍脾气,那就别怪车队护卫,镖师把你打一顿绑路边树上了。

    绑起来,手里给你塞块木片,慢慢磨吧,花个半天时间还是能脱困的,当然要是运气逆天,期间遇到猛兽那只能算你倒霉。

    这可不是王庆之听老赵讲的,而是发生在他眼前的,这对父子应该是第一次出远门,不懂规矩,白天跟得紧就算了,晚上还跑营地里问东问西,被李彪再三警告后,还仗着秀才,士子身份争辩,结果转眼就被堵上嘴绑树上了。

    这一幕可把旁观全过程的王庆之乐得不行,还特意走过去想仔细看看这俩看不清形势的古代喷子,长什么样。

    这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他还真少见。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道理都不懂,都再三警告了依然选择据理力争。

    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对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