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邦争霸

第19章 青松速度

    李恒把人分为了六个建筑队,看似建设速度增加了,其实不然。因为材料跟不上,水桶出现了短板。

    建房需要五种主要材料,用石头砌地基,用砖瓦砌主体,用水泥和沙子做粘合剂,用木料做顶。

    其它材料都容易获得,只有最大宗的砖瓦跟不上。以前这边只有两个砖瓦窑,火石谷一个,河对面一个,一天可以烧五六千砖,能够供应上一天一间房的速度。

    现在六个建筑队,一天建六间房,其它材料还好说,砖瓦有些跟不上了。怎么办呢?自然是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建砖瓦窑呗!

    这次建的砖瓦窑有五个,容积比以前大了一倍,一窑就可以烧五六千砖。加上以前的两个小窑,足以支撑六个建筑队使用。不过砖瓦窑有了,砖坯又不够了,大家只能集中精力先做一批砖坯出来。因为砖坯需要干了才行用,所以大家又去备料。

    由于需要建的房子太多,附近几百米无法支撑材料的使用。所以李恒把青松河两岸分为六块材料采集地,树木,沙石只能去自己的地盘采,沿河用独木舟和竹木筏运输,因为用人搬累死了。

    大家建砖瓦窑,打砖坯,备料用了几天,然后就开始挖地基建房。火石谷的房子普遍建的不高,地基地下五十公分,地上五十公分,共计一米。墙体只有三米,地面以上才三米五。瓦房房顶起脊只有一米五,最高点五米。

    因为地基使用石头,所以每间用砖只有五六千左右。用石头砌地基,目的是为了减少烧砖,降低工作量。而且石头地基比红砖地基更稳固耐用,还不会腐蚀。每个砖瓦窑下午入窑,早上出窑供应一天使用。

    自从备好料以后,工程量开始加快速度。开始的时候大家因为手生,每个建筑队只能保持一天建半间房的水平。后面手熟以后,逐渐开始提速,一天大半间房,一天一间房,一天一间多房。

    六个建筑队开始建的都是三间的小商铺,五天才能建一栋。后面建五间的商铺,也能达到五天一栋了。再后面建七间的大商铺,仍然五天能建完一栋。

    孔方兄回去二十天回来,发现青松市场已经大变了模样。市场街两侧的商铺全都已经建成,两百多米长的街道两侧都是已经建成的商铺,数了数有十九家那么多。

    自己预订的三排房子,已经建好了一排,商铺可以开业了。两个木匠带人在做简易的橱柜,然后往里面安装。

    这次孔方兄带了十几个奴隶回来,男女老少都有,估计又有哪个部族被袭击了。通常烂柯山区里面,俘虏的奴隶都不会自己用,而是卖掉或者跟别人换奴隶用。有些奴隶甚至还会倒几次手,降低奴隶对主人的仇恨。

    孔方兄虽然看起来很勇武,不过从来不自己抓奴隶,而是有部族抓了奴隶从他那里转手。他以银子换奴隶,然后再卖掉奴隶换货物周转。雄鹰部落是孔雀部落的附庸,而这边的生意都是他在经营。奴隶生意只是他的主业,他还有其它生意。

    这次他带过来的奴隶,并不都是给李恒的。其中几个女人是他准备用来撑门面的,没错,他准备要在这里弄一个青楼。当然李恒也不能直接就不让他开青楼,毕竟是自己惹不起的人物。没有实力还是不要惹麻烦,后果自己可能兜不住。

    做人可以有性格,但是还要识时务才行。如果有些事情你看不惯,没有实力就要少说话,如果你惹了自己惹不起的人,你要想想自己的后果,还有亲人的后果。很多人自己惹了事,不是被人羞辱打骂,就是一走了之,然后让自己的家人承担,这不是成熟的人应该做的事情。要么你有掀桌子的实力,要么你要有沉默的勇气。

    青松市场的建设,已经逐渐接近了尾声。多数的商铺都已经开业,只剩下三个大院子的后面两排还在施工。这里的建设完工以后,几个施工队就会转移阵地。后面还有很多的工程需要施工,主要的都是其它氏族的活。比如为氏族首领建房子或者修堤坝,给平民建房子还要等以后了。

    目前青松部落各氏族里面,只有少数的氏族首领有石头房子,部分平民有茅草屋。这些石头房子一般都是三五间几十平米,茅草屋的墙体有木棍树枝绑扎的,有泥土垒砌的。房顶一般都是粗木做檩,细木做架,树枝苇草做顶。

    为了解决部落多数人的居住问题,李恒弄了一种廉价的版筑房。上次的集市结束以后,各氏族多数的人都被留在这里建房。两百多人聚在这里,没有地方住不行。于是李恒就发动大家在火石谷的集体宿舍下方,用版筑的方式修建了几排集体宿舍。

    这些集体宿舍,都按照氏族划分。一个大氏族一排,一个家庭一间。总共修了六排,每排九间。青松谷四个氏族修建了两排,红松谷修建了一排,樟松谷和铁松谷修建了两排,黑松谷修建了一排。加上最上面火石谷的一排,这里共计有了七排房子。

    所谓的版筑房,就是用木板做为模板,中间用湿土一层层夯实为墙,顶部用粗木做檩,细木做架,苇草做席,湿泥糊顶,泥上盖草的房子。当然上面也可以挂瓦,成本要高一点。建造这种房屋的速度很快,成本很低,几个人建三间的话,两三天就能完成。

    这种房子自古以来就是多数平民居住的房子,改革开放以前大部分都是土坯房和版筑房。即使到了现在,仍然有一些人住这种房子。在小说青年近卫军里面,一个上海人去乌克兰一个小城去谋生,最初就是买了一块地皮,建的这种房子。后来他还建这种房子卖,有些贫穷的乌克兰人,也几个人互助建这种房子住,最后形成了一个版筑房城区,当地人跟那里叫小上海。

    这种版筑房比起土坯房来更简单,因为土坯房不仅需要制坯,还要垒砌,不比砖瓦房省事。不过建版筑房最困难的是做木板,因为不管是版筑还是制坯都需要木板。

    没有木板是没办法干活的,李恒还是想了很久,才想到解决的办法。没有锯子,没有斧头,没有木锛,想弄一块木板是很困难的事情。最早用来做砖坯模具用的木板,还是用火烧过,在石头上磨出来的。

    部落里面的石刀,根本削不出来木板。部落里面只有铜矛,铁刀,铁簇,不要说铁斧,就是铜斧头都没有一把,根本做不了比较大的木板。

    铁簇是用来挖土的工具,就像一把小标枪。其实就是一根小铁棍,前面砸成片状,绑在木棍上。前面会有一个刃口,可以横向挖洞,竖向挖坑。

    看过热带土著在雨林里建地下豪宅的人,应该看过那种东西。用铁簇把泥土刺松动,再用手把土抛出去,就可以挖一个坑或洞出来。

    最后李恒想到了一个办法,用木棍绑扎成板,用来代替木板版筑。不过墙面不会很光滑,需要用泥涂一遍。但是能有房子住就行了,还要啥卖狗猪的小女孩啊!

    新建的六排版筑房,相当于十八栋三间的房子。不过这些房子仍然不够火石氏族的人分配,还有很多在这里干活的人,也萌生了留在这里的想法。

    各氏族的人,给自己的氏族建完了商铺,再干活就可以挣钱。一天六斤鸟谷的工钱,二十天就可以挣一两银子。而且这里不仅仅可以干建筑,还有很多作坊,窑和矿。

    如果一年干三百天,就可以挣十五两银子,可以买三亩地。这里的三间砖瓦房只要六两银子,版筑房只要三两银子就可以买到。

    现在大家都学会了盖房子,很多人的目的就是买一块土地,几个人互助就可以自己建,买房的钱都省了。

    李恒为了提高火石氏族的积极性,还宣布表现好的人,不用工作满三年再给房给土地,工作两年就可以,不过没有砖瓦房了,给版筑房或者等不及可以自己建。

    按照目前的工资水平,火石氏族的人算是正式工人,一年十二个月都有工资,可以挣十八两银子,两年也有三十六两了。不过他们算学徒,第一年工资折半。五亩地卖给别人要二十五两,卖给他们只要十五两,三间版筑房只要三两,一年工资就够了。两年结束还能拿到九两银子过日子,或者做为做生意的本钱。

    为了防止大家种地不积极,李恒宣布已经承包的土地改为农场,农忙的时候集体耕种收获,别的时间做其它的工作。等到两年以后,大家正式分配了房产土地以后,再自己经营。

    因为这段时间李恒发现,虽然土地是承包给个人了,开始的时候大家抱着多劳多得的想法,对田地很上心。后来很多人认为,反正三年以后就能得到土地,种的好不好无所谓,开始对地不管不问。反正这三年收获都归李恒,多产粮食也没有自己的份,所以农田很少有人去管理了。

    这段时间大家都很累,没有时间打理土地可以理解。不过有些人在工作之余仍然去田里干活,有些人却连地都没有种,这就说不过去了。李恒把土地承包出去,目的就是为了多产粮食,你丢荒不种算怎么回事。

    对于这样的人,李恒自然不会让他们提前得到房产土地,甚至还可能打发他们走人。这些人在工作上也不积极,偷奸耍滑,巧言令色,还造谣生事影响别人。这次的工程完工,李恒就准备清理几个,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教你技术,怎么可能给你房产土地,哪来的回哪里去算了。

    这些人对于老实人也不公平,人家勤勤恳恳,你凭什么要求跟人家一样,甚至还想要多吃多占。那些勤劳的人,工作结束还要去自己的地里忙到很晚。工作一天本来很累,继续干活就是透支身体了,时间久了身体就垮掉了。

    李恒自然不会让一些人干活累死,一些人偷奸耍滑。过段时间清理几个人以后,他就会规定工作量,勤奋的人以后自己干的时候再多干一点,惫懒的人完不成任务就要受到惩罚。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李恒虽然不能让大家绝对公平,不过还是要保证相对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