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邦争霸

第20章 红松氏族

    火石谷的工程已经进入尾声,这边的工程只剩下了四栋待建的两层别墅和商业街的硬化。在得知了火石谷准备建四栋二层别墅以后,爷爷和樟郎都找上门来,原本梦想的城堡和庄园不要了,就想要别墅。

    除了原来老祭司预订的一套,加上爷爷和樟郎要的两套,还剩下了一套。李恒也不想再费劲给自己建房了,干脆留着自己用好了。

    孔方兄瞬间就感觉自己的大院子不香了。红云倒无所谓,这边只是给小儿子的,过几天李恒过来也给自己建一栋好了。黑土也无所谓,这边是给自己的弟弟的。

    商业街的硬化,有了水泥自然是弄混凝土的。只要水泥,沙子,石子加水搅拌就行了。商业街只有两百多米长,加上到码头的一段和码头,也就三百多米长。未来这条路还会向上下游延伸,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这边的工程进入尾声,建筑队不能停下来,后面还有很多工程要做。李恒分了两个建筑队去红松氏族,又分了两个建筑队去樟松氏族。

    红松氏族那边要给红云建一栋二层别墅加上一条堤坝,抽调的是青松谷建筑队和红松谷建筑队。樟松氏族只修建一条堤坝,两个老头在市场这边要了别墅不想回去了,抽调的是樟松谷建筑队和黑松谷建筑队。这边只留下了白杨谷建筑队和铁松谷建筑队。

    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几支建筑队已经可以独挡一面了。李恒先跟着樟松谷建筑队和黑松谷建筑队去了樟松氏族那边,这边的河道只有五里,需要修建的堤坝一条有一千多米,一条几百米。因为这边有一个盆地,所以两岸河滩能够开垦的土地更多,达到了近三百亩。

    李恒盯着两个建筑队干了一天活,感觉大家进入了状态,于是就带人去了红松氏族。这边的两个建筑队也已经到位了,正在准备材料。红松建筑队负责别墅,青松建筑队负责河堤。等这边和火石谷的工程完工,白杨建筑队也会抽调过来,三支建筑队进入青松谷那边。

    等樟松谷的工程完工,铁松谷建筑队也会跟那边两个建筑队一起去黑松谷和铁松谷那边。这是提前就安排好的,几个氏族都要建设一遍才行。

    李恒没有来过红松谷,只知道从市场往上面走几里路就到了。不过现在有了船,也就没人走路了。虽然上次用独木舟交易了驼马,不过自己就是做独木舟的,自然也不缺独木舟用。

    红松氏族占据了六里青松河,上面是青松湖,桑树氏族居住在那里,下面是红松谷,红松氏族就在这边。青松湖那边的土地不多,湖岸的很多地方都是山体,适合围垦的土地很少,大概只有几十亩的样子。

    青松湖的三分之一属于青松氏族,适合耕种围垦的土地多数也都在那边。桑树氏族只有几条小山谷里面有几十亩山坡地,山谷里面的土地容易被冲毁,所以很少有人在山谷种地。

    红松谷河边只有一百多亩土地适合围垦,远远比不上其它几个氏族。不过红松溪里面还有几块平地,最大的足有几十亩,但是每次山洪都会被淹。李恒决定帮红松氏族改造一段山谷,毕竟这是自己姑奶奶家。以后部落人口多了,必然也会开垦山谷,算是提前积累一些经验。

    其实改造山谷的土地,比改造河边的土地更为简单。大的山谷通常也是筑堤坝,不过堤坝不用太高,只要达到最高洪水线就行了。河堤一般底宽一米,高度一米多,山谷里面只要三分之二的宽度和高度就行了。目的一是不冲走土壤和农作物,二是不在农田里面淤积沙石,三是不直接冲倒农作物。

    小的山谷北方通常直接隔一段修一条拦水坝,里面的土地平整好直接种。南方雨水多,小的山谷通常修蓄水池,里面种藕养鱼,下面耕种。或者直接弃之不用,因为改造成本很高,还不如在山坡开一块山田。

    目前青松部落人口比较少,河边的土地都用不完,所以没必要去山谷里面开垦。以后人口多了,再开垦也不晚。

    红松谷的工程量比樟松谷大很多,因为这边多了一栋别墅。过一段时间,樟松谷的工程结束,自己就要主持下游的工程去了。后面青松谷的工程,会由二爷爷主持。

    青松谷从青松湖到青松氏族有二十五里路,这边河道狭窄,适合围垦的土地不多。都是这里几亩,那里十几亩,最大的也才几十亩。好在这一段河道比较长,零零碎碎的土地加起来也不少,足有几百亩。

    这里的工程都是以年计算的,李恒自然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这里,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青松谷一期工程就有二十五里,至于更上游都不考虑了,除非是人口严重超载,要不更上游都不会再开发了。

    今年青松部落最大的工程就是建房修河堤,以后会考虑修建一条五米宽的混凝土公路,沟通上下游。这条路有五十里长,会分段修建,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实现。

    红松氏族这边的工程,进行的很平稳,毕竟大家干了这么久了,技术水平也提上去了。李恒闲来无事,决定去青松湖玩一趟。至于青松谷那边,短时间是去不了了。

    之所以去青松湖,除了那里是青松部落的第一大湖,还有那里的蚕宝宝。自从上次桑田给李恒送蚕蛹,李恒发现这里有柞蚕以后,他一直想来看一下。

    李恒让桑田采集蚕茧,并且试验人工养蚕,这么久了也不知道怎么样了。桑田收集的蚕茧很多,已经往火石谷送过几次了。李恒虽然跟他说了一些近代养蚕的方法,不过没有看到,总是不放心的。

    事实上整个青松部落都有桑树,不过没有桑树谷那么多罢了。火石谷里面桑树也不少,李恒用那些蚕茧孵化出来的蚕蛾,培养了一批幼蚕,养在了山洞里面。由几个买来的女奴饲养,她们每天都去采桑叶喂蚕。

    来到这个世界以后,李恒很多方面不能适应,尤其是衣服,浑身上下只有一块兽皮围着。可能以前这具身体已经适应了环境,也没有感觉冷过。不过做为一个现代人,没有衣服穿是很难过的事情。

    古代衣服主要有几种材质,一种是兽皮,一种是树叶,一种是麻,一种是棉,一种是蚕丝,一种是羊毛。

    目前李恒见过适合织布的只有麻和蚕丝,这个世界上没有羊,只有羊驴,是一种驮兽,大的有几百斤,可以驮载上百斤的货物上山。公羊驴可以驮载货物,不能剪毛,母羊驴个子太小,不能驮载,但可以剪毛。母羊驴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毛,可以长到一米多长,好像辫子一样。一种是细长卷毛,好像毯子一样。自己虽然养了几只羊驴,不过没有剪刀,总不能薅羊毛吧!

    李恒试验了很久,弄了一台木头的简易纺纱机和一台简易织布机。所谓的纺纱机,不过是手摇的简易纺车,摇动的时候可以纺细麻线。织布机原理也很简单,不过是经纬线交织。由于材料和工具的原因,效率实在太低下了。

    简易纺车比在腿上搓快了几倍,算是划时代的东西,也是个巨大的进步。那个简易织布机,还是不要提了,李恒每天都会去织一会,宽度应该有两尺,长度不知道有没有三尺。做成一个短裤都不够,李恒气的也丢给几个女奴去摆弄了。

    至于那些蚕茧,李恒试着缫丝,数了五十个蚕茧在热水里,找线头把手都快烫熟了。半天才缫了一根丝,想弄一斤丝,还不知道需要多久。李恒也干脆都让女奴去弄了,现在也不知道她们弄出来几匹布,几斤丝。

    红松氏族离青松湖不远,只有几里路,不过青松湖出口落差很大,水流也很急。到了这里必须拉纤才能上去,上游的几十里和下游的几十里水面都比较平缓,只有这一段不好走。

    青松湖淹没了几条小山谷,几座小山在湖里好像岛屿一样。青松氏族到铁松谷的小路,到了这里就断了,以前必须游过去,现在必须坐船才行。自从桑树氏族有了竹筏,他们还会在这里摆渡客人,收取一些渡资。其实也有小路绕过去,不过要爬几座山,趟几条小河,多走十几里路。

    青松湖的风景很美,李恒这辈子还没有见过比这里更美的地方。奇峰怪石满眼青翠,烂柯山的地壳运动频繁,有很多火山,这里的温泉很多。如果放在前世,估计会是很有名的景点。不过如果在这里搞旅游,你就整天在这里数蚂蚁吧!

    不过这里如果建一个行宫不错,没事过来玩几天。可惜短时间李恒是没有那种闲情逸致的,不能在奋斗的年龄选择了安逸。

    以前孔方兄曾经跟李恒说过,小部族的公子,都会去大部族做官。既能有一个出路,还可以庇护自己的部族。如果本人杰出优秀,还能建立自己的氏族甚至部落。

    烂柯山区方圆有几千里,人口几百万,大小部族有上万。这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不知道有多少豪杰如同流星般划过,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壮志未酬。

    烂柯山区有十几个霸主部落,一百多个强大部落,孔雀部落只是其中一个中等部族。

    面对着青松湖,李恒的思绪飞向了远方。他很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一辈子待在一个小部落,默默无闻的来,悄无声息的死。既然来到这个世界,总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史书上总要留下自己的名字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