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秀袍泽情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渤海王了解到文杰今后会大规模治理黄河,心中是五味杂陈。届时,如果他治理黄河成功了,自然功德无量,造福上千万黎民苍生。那样的话,皇兄就会位居首功,其功绩就可能比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如果文杰治理黄河失败,就会动摇国本造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届时大桂的宗庙将有倾覆的危险。文杰无论成功与否,对渤海王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对渤海王来说文杰最好消停一些,别折腾这么大的动静。或许到时候渤海王可以上书皇帝,请求皇帝取消这项天大的计划。

    张凤明和老林看着来回踱步的渤海王,不禁发出了笑声。渤海王不禁苦笑一下,看着张凤明问道;张公何故发笑啊,难不成您已经想到了阻止文杰的方式?

    风明公答道;王爷啊,这是您操心的事儿吗,您能阻止皇上吗?难不成您派周强把文杰刺杀了不成,老朽可告诉您啊,文杰可是大桂最顶尖的水利人才,他如果死了是福是祸很难说清楚的。

    渤海王轻叹一声说道;难道就不阻止他俩吗,如果治理黄河失败,首先遭殃的就是两岸上千万的生灵。其次还会有庙堂倾覆的危险。本王虽然一直想问鼎天下,入主洛阳,但是不想踩着累累白骨去登上九五至尊。

    风明公说道;王爷心念天下苍生实在是辽东之福,天下之幸啊。您如果想阻止他俩的这种行为,不用想太多麻烦的办法。文杰自幼研究各地水患,入仕之后又在工部工作多年,有丰富的治水经验。黄河之患是他的一块心病,他定会不遗余力地推动黄河的治理工作。至于皇上,他更希望黄河能得到根本的治理了,解决黄河之患造福两岸百姓是近德,流芳百世是远名,名垂青史的诱惑谁能抵挡的住。纵观历史谁想单纯做个守成之主,谁不想追足秦皇汉武,在滚滚历史长河中留下赫赫美名。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即使他俩知道很可能会失败,他们也会去做。老朽认为,如果换成是王爷的话,您也会干。现在王爷从多维度考虑大规模治理黄河的时机不成熟,想劝阻皇上,这个想法老朽明白。

    老林说道;当今圣上多疑,尤其对王爷又诸多猜忌,一直把王爷视为他统治的威胁。老朽认为,如此浩繁的工程必定经过朝议,朝议的结果咱们现在就知道。咱们想阻止的话,可以在朝议的过程中做些文章。皇上忌惮王爷,王爷到时候可以上书一封,言明治理黄河的各种好处,支持鼓动他这么干。您越是支持他的想法,他就越有所顾忌,事情自然就办不成了。

    王爷听后轻声叹息,之后摇了摇头,耐心解释道;你们有所不知啊,本王的这位皇兄可不是这么好糊弄的。在巨大决策的时候,他是很清醒的。他如果能这么容易上当,就走不到大位之上了。

    两人同时看了看张凤明,期望他能给个主意,张凤明也不好意思继续卖关子了,一脸坏笑地说道;刚才老朽就说过了,王爷不用操心这事儿。咱们只把辽东的事儿办理好就行了,不要惦记这个惦记那个的。

    渤海王一脸不解地望着张凤明,忽然大笑起来,然后深深给他做了个揖,以示感谢。继而说道;风明公一语惊醒梦中人啊,越是复杂的事情,越可以简单处理。

    老林还是有些不明白。渤海王继续说道;于其费尽心机去改变别人,还不如想些办法做好自己。咱们在辽东远离了洛阳朝堂,朝廷的一些事务咱们参与的不多。刚才张公给咱们的主意就是强大自己震慑别人,只要咱们在辽东足够强大,他们在洛阳就会深有忌惮,万事不敢轻举妄动,以免咱们趁虚而入。

    老林如梦方醒,赶忙说道;张公真乃神人也,这么复杂有难度的问题,居然有这么好的解决办法。万事不能围绕问题转,不能被困难牵着鼻子走。先从自身想办法。

    张凤明见老林这般的恭维,赶忙摆手说道;老先生客气了,老朽只是个闲云野鹤,那是什么神仙啊。倒是老先生对皇帝深为了解,既然不能利用皇帝的性格阻挡他治理黄河,那就让他帮咱们解决一下眼下的困难吧。王爷可能还不知道老朽今天到此的目的。

    渤海王笑道;说了半天,竟然忘了张公到此的目的。您这些年很少出门,今天特意投贴前来,一定是有大事儿找本王,不知道有何指教。

    张凤明说道;不瞒王爷,老朽这次前来,是有件大喜事来找王爷。老朽是来上门提亲的。

    说完和老林就是一阵大笑。

    渤海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让张公费心了,不知道您要给老林介绍什么样的老伴啊,本王在洛阳的时候只顾的花天酒地了,到了辽东公务繁忙,一直没能给老林找个老伴。还好有张公给他操着这份心,减少了本王内心的一份愧疚。

    老林拍着大腿笑道;王爷说的这是哪跟哪啊,人家是跟您提亲说媳妇儿来的,怎么说到老朽身上了。老朽怎么会有那个福气啊。您弄错了,不是给我介绍老伴,是给您提媒说亲来的。

    渤海王一听是给自己来提媒说亲的,赶忙说道;张公啊,这可万万使不得,本王丧偶不满一年,现在怎么能着急续弦再娶呢。这可不行啊,您还是先把老林的终身大事儿解决了吧。

    老林刚想说些什么就被张凤明摆手示意打断了,张凤明说道;王爷拒绝地太唐突了吧,您还没等老朽把话说完,就拒绝了。您现在后悔还来的及,要不然的话过来这个村就找不到这个店了,而且这件大喜事还有意外惊喜的。

    渤海王说道;本王特想听听您说的意外惊喜是什么。

    张凤明说道;意外惊喜就是娶个媳妇儿,带个儿子。王爷您答应了这门亲事,小公子的事儿就顺利解决了。这就是老朽说的娶个媳妇带个儿子。

    渤海王听到能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不禁对张凤明钦佩之至。抱拳说道;如果能让孩子来到辽东,本王定当重谢。

    听到能把小公子的事儿解决,老林也一下子来了兴致,赶忙说道;王爷您还是听张公慢慢说吧,天还早着呢,老朽先让厨房准备一下饭菜,你们先聊着啊。

    望着老林离去的背影,张凤明说道;王爷不必忙着感谢,等老朽说完,您再感谢也不迟。

    渤海王不好意思地笑着问道;敢问张公是替谁家小姐来提亲啊?

    张凤明脸色一沉答道;辽东隋家。

    渤海王听闻隋家,惊掉了下巴。颤颤地问道;难道张公说的是隋欣。

    张凤明反问道;难道王爷眼中心里还有别的女孩子吗?你们认识这么久难道王爷对隋小姐没一点意思吗?普天之下难道还有人比她更有资格与您结为连理吗?

    渤海王的脸上从刚才的惊讶喜悦慢慢沉重下来,说道;隋小姐天姿国色知书达理,还是百年难遇的商界奇才。本王虽然早有仰慕之心,但是已经有了妻儿,娶隋小姐过来,怕是委屈了人家。又怕人家不肯,那样的话岂不可惜。

    张凤明说道;您这么说就不对了,眼下王妃已经过世,你俩也年岁相当。明媒正娶的妻子,何来委屈之说,那个英雄好汉情愿一生孤单。人家虽是商贾出身,但是这孩子知书、明理、识大势,王爷又是当世英雄,两人在一起正所谓是英雄美人。天造地设啊,王爷可不能辜负了上天的这份美意。

    渤海王说道;隋小姐是大家闺秀,本王苦厄辽东。如果张公想成全这番姻缘,可得明媒正娶啊。不能委屈了佳人。但是和隋小姐结为连理,与解救子昌有什么关联吗?

    张凤明说道;当然有啊,您在这里做藩王,孩子在京城说白了就是质子。您如果在这里又娶妻生子了,那孩子在京城的危险就降低了。您在这边孩子越多,他在京城就越安全。您现在娶隋小姐,给皇帝上书报喜,让他照顾好京城的孩子。您猜皇帝会怎么做,皇帝就像刚才林先生说的那样,您越是让他帮忙照看孩子,他越是会想办法把孩子送来。因为他知道您已经不在乎这个孩子了,孩子在京城已经没有了什么价值,他会做个顺水人情,把孩子送过来。

    渤海王点了点头,说道;张公所言甚是。如果皇兄不上道,该怎么办啊,孩子是不是还得在京城受委屈啊。

    风明公说道;多心了啊,少泉在京城忙活了这么长时间就差您的一封报喜的折子了。

    渤海王这才知道张家父子为营救子昌已经筹谋多日,心中无比感谢。

    风明公继续说道;按祖制,皇室成员成亲,要把女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内务府备案,看看两人是否合适。您写折子的时候务必把女方的生辰写错,就写大几月就可以了,切记。

    渤海王刚想问其原因,风明公就说道;别问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了,该吃饭了,林先生给准备的什么酒啊。

    看着张凤明离去的背影,渤海王心中泛起了种种回忆,初见隋欣的情景,和钟老离别的情景,隋欣第一次见张公的情景。往事历历在目,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