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秀袍泽情

母亲河,动不得

    渤海王理了一下思绪回到了座位上,一声长叹之后将目光对准了张老爷子。张老爷子知道渤海王的顾虑,谨慎地问道;王爷是不是担心,皇上今后会把您从宗室族谱中除名啊?

    渤海王苦笑一下答道;知我者张公也。

    风明公说道;王爷现在大可不必有此疑虑,届时老朽会给您解决这个问题的。现在皇上声势滔天,占据主动。到时候想把您从宗室族谱中除名的时候已经由不得他了,他也得考虑一下宗庙社稷,况且他始终把天下当成是他自己的事儿。

    渤海王说道;是啊,皇兄做事仔细认真,大事小情都想亲力亲为。先皇当年也曾为此表扬过他,但是后来就不再表扬了。反而斥责了几次,可是皇兄好像未能明白先皇的用意。

    风明公说道;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任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皇上虽然励精图治夙兴夜寐,但是一定会事与愿违。做为一个皇帝那么勤快干嘛啊,有什么事情让这些文武百官去干就行了,自己做好监督引导就可以了。如果事事都想插手,结果就是什么都搞不成。皇帝要做的就是树旗帜、建队伍,这两项做好了自然百事顺利。皇帝太勤快百官队伍一定出问题,不出月余,他就会为自己的勤快种下恶果。

    渤海王和老林不禁一惊,相互对视了一下。老林小心地说道;张公所言甚是,可谓是一针见血。在一个队伍中如果领导太强势了,事事都要插一杠子,最终的结果一定会导致官僚队伍的质量下降。只是有件事老朽不是很明白,您刚才说道不出月余他就会种下恶果,不知能否言明赐教啊。

    张凤明喝了口茶,望着渤海王问道;想必王爷也有此疑问吧?

    渤海王点了点头。

    张凤明说道;老朽刚到这东厢房,林老先生就说道章安致仕返乡了。试问在这种情况下皇上会让谁接任丞相之职。

    渤海王随口就说道;这还用说吗,当然是文杰了。

    张凤明点了点头,说道;对,一定是文杰。这位工部尚书,这次一定能更进一步位极人臣。他的这次上位就会为自己乃至大桂天子埋下巨大隐患。还会给王爷提供大好的机会。

    老林越听越迷糊,不好意思地问道;张公的话很有玄机啊,老朽不是很明白为什么非是文杰接替章安呢,礼部的老陈、户部的老张还有刑部的老马,那个不比文杰资历深。至于您说的巨大的隐患和机会老朽就更不懂了。

    张凤明没有直接回答老林的问题,渤海王分析道;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六部的尚书中选一名接替致仕的丞相。眼下兵部尚书李新,是先皇旧故,也是皇兄的左膀右臂,已经没有必要再进一步了。况且皇兄一直不是很喜欢武人。刑部的老马虽然资历比文杰要丰富一些,可他是皇嫂的舅舅。先皇和皇兄最讨厌这些外戚了,所以老马断然不会走到相府。户部的老张为官多年一直私生活不检点,时不时有言官来参奏,皇兄自然不会喜欢这种人。至于礼部的老陈是个马大哈,做什么事都马马虎虎,皇兄是个极为认真的人,自然不会用老陈为相。吏部的何尚书,运气不怎么好,目前在家丁忧守孝,还有两年半的时间。皇兄怎么会让这个位子闲置两年半。所以接替章安的一定是文杰,至于刚才张公所说的巨大隐患和机会,本王也没能参透其中的奥秘,希望张公能指点一二。

    张凤明说道;王爷刚才说了些文杰竞争对手的情况,看似都有很大不足,这种天大的好事才轮到文杰。老朽不赞同这种观点,王爷忽略了文杰自身的优势。章安和皇上是政治同盟,所以章安对自己的接任者有很大的发言权。章安特别希望接任者是文杰,首先二人是大名同乡。其次文杰性格文弱,不会对章安制定的政策进行大规模调整,能较大地保留章安的政治遗产。再次,皇上喜欢和文杰搭班子治天下,两人性格有些共同点都喜欢事必躬亲,锱铢必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用文杰为相,符合皇上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需要。所以说这次文杰一定能坐上丞相高位。至于巨大的隐患和机会,且听老朽慢慢道来,首先是皇帝用人问题,他用人不该用和自己性格相同的人,该用能互为补充的人。当然这就是一个人的器量问题了,还要考虑到政治需要。皇帝用文杰,虽然有利于加强皇权,但是也会导致官僚效率的低下,届时会出大问题。其次,文杰虽然事必躬亲,在岗位上任劳任怨,但是做为丞相最重要的是平衡朝中各种势力,处理好皇帝和百官还有天下士子的关系,这一点文杰想做好非常的困难。这就是他上位一定会造成很大的隐患。最后这人心中有个执念,这个执念非常的危险。

    渤海王急忙问道;本王平日里和他交往不是很多,不明白张公所说的执念是什么。

    张凤明说道;这人想大修黄河。

    渤海王和老林不禁啊了一声,大修黄河,可不是说着玩的,工程甚巨,耗资巨大。弄不好就会激起民变,导致大规模的起义爆发。所以历朝历代即使要治理黄河水患也是对黄河进行小规模的治理。像拓宽河道,降低河床这种事儿想都不敢想。更别说消除地上河和凌汛灾害了。

    渤海王感叹之余不禁心生意外,工部尚书的心中执念,这位辽东的凤明公怎么会知道啊。心中有疑问,就得弄清楚,渤海王给老林使了个眼色,老林明白后就说道;张公所言甚是,用人得讲究互补,很考验一个人得器量胸怀。至于您刚才说的文杰想整修黄河,这消息应该是朝廷机密啊,您怎么会知道啊?

    风明公笑了笑答道;这个很简单,老夫去年和他聊过这个问题。

    渤海王说道;原来如此啊,张公见多识广,本王是佩服之至啊。

    风明公继续说道;他去年从京城特意到辽阳找过老朽,为的就是筹措资金整修黄河。当时李新在凉州对零人用兵,部分地区还有自然灾害。做为工部尚书的文杰想彻底整修黄河,但是国库空虚,无奈跑到辽东想找老朽借银子。老朽对于他的这个执念甚是钦佩,但是不会把钱借给他。因为彻底整修黄河的历史条件不到位,首先是工程甚巨耗资巨大,而国库拿不出这么多钱。其次,目前的技术水平没有能力彻底根除黄河水患。再次,工部上上下下的这些人会把这项史无前例的惠民工程演变成一场浩劫。实不相瞒张家也曾修筑过一些水利工程,少泉对这些水利工程的用工用料还是懂一些的。根据文杰的大致方案,少泉仔细盘算过半个月,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文杰需要的银两,是正常工程所需银两的三倍,目前的贪腐问题或许文杰还没清醒意识到。最后,文杰在这件事上缺少大局观和历史观,如果他做了宰相一定会极力推动这件事,从而导致别的问题得不到治理。老朽断言,五年之后,文杰必然会大规模治理黄河,届时一定会导致天下大乱。不知道这对于王爷来说是不是巨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