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麓下的孩子

“行一录”系列32:我对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程度数学评估模型的认知演进

    旧文回头看,我的认知还是符合逐步演进规律的。

    第一阶段认知:20150102,在《国家社会主义程度指数算法(附国家社会主义程度排行榜-没做完)》的认知是:国家社会主义指数=(国家政治上按劳分配比例100%+国家经济上按劳分配比例100%)/2。

    当时主要是考虑要排除掉按劳分配中的私有制按劳分配占比(如个体经济、小农经济等虽然几乎是百分之百按劳分配的,却和生产资料公有无关,无法代表社会大分工协作的先进性)。

    第二阶段认知:2016年9月,在《我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当前实践的认识(简版)》中的认知是:国家的社会主义程度系数=国家总资产公有制率×国家总按劳分配率×100。

    认知变化原因是觉得“乘积正相关”要比“和正相关”能更直接反映各要素互相影响情况。

    第三阶段认知:20180605,再修改为:国家的社会主义阶段指数=国家总生产资料公有制率*国家总按劳分配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认知变化原因是觉得“国家总生产资料公有制率*国家总按劳分配率”只能反映出公有生产资料按劳分配的占比,这样无法区分出同样按劳分配程度下的国家和人民贫富程度,所以增加了与劳动产出丰度相关的参数。

    第四阶段认知:今天,2024年1月8日,我觉得最后一个参数设置得不好,因为这样的公式可能将人均富裕的小国寡民社会不合理地排在前面,无法反映人口大国在按劳分配模式下的综合国力发展程度,所以将公式改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程度指数=国家总生产资料公有制率*国家总按劳分配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