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问仙

第四章 说仙论剑

    饥肠辘辘的顾佑并没能在床上躺多久,等他再度起身时,王羲之也回来了,床头的案子上多了一盘清蒸竹笋,并备好了两双筷子,大约是王羲之为二人准备的午饭了。

    修道之人,尤其是王羲之这样修为高深的人大都饮食清淡,不但不食血食,如姜、蒜、葱之类味道浓烈的蔬菜也避免食用,甚至盐、酱、醋等佐料都很少添加,有时甚至只吃不加烹饪的山果。

    对于平日三餐不过是糙米就着酱菜的顾佑而言,眼前的清蒸竹笋也并非不可接受,于是他接过王羲之为他准备的筷子,第二次与王羲之共进午餐。

    竹笋的烹饪不知出自谁之手,虽然不加任何调料,但顾佑尝起来仍然觉得相当可口,有一股略带甘甜的清爽感,同他之前每日食用的咸涩酱菜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后生,贫道寻访成仙之人已有十八载,所见之人皆不能令贫道满意,直到前些日看到你,才知道贫道所需的人终于出现了。”王羲之一边动筷子,一边跟顾佑说。

    “仙长,为什么需要晚辈成仙,仙长自己就做不到么?”顾佑有些摸不明白了。

    “先师葛洪生前曾言华夏大地大劫将临,非有真仙出世无以拯救,若不然,大劫将波及南国,其酷烈较之五胡乱华更胜之。贫道如今年已过半百,自忖虽然天赋出众仍无可能生前成仙,而门下虽有亲传弟子数人,仍都不能满意,故执意要找到有资质成仙的人!”

    “自后汉以来,并未再闻有人成仙,这离晚辈太过遥远了。”顾佑撇撇嘴。

    “你说得对,上古时仙人多有,那是因为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下凡教化万民,而带来浓郁仙气,因而当时之人可以借助仙气滋养成仙。”王羲之继续向顾佑解释,他口中的“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似乎便是一般人所说的黄帝与老子。

    “自道德天尊骑青牛而去后,仙气就日益稀薄。如今所剩的仙气已经难以捕捉,若用来强身健体或可,而绝无可能用于成仙。”说到这里,王羲之神色也有些黯然了。

    “那还有没有成仙的可能了?”顾佑半是着急半是好奇问道。

    “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要有十分的天赋。比如淮南王刘安,天生聪颖,曾在梦中悟道而完成《淮南鸿烈》三十卷,后于八公山成仙,世人多以为他被汉武帝所杀,殊不知他已然飞升而去,从修炼到成仙,刘安用了大约三十年。”

    “再比如天师张道陵,他悟得正一之道,于鹤鸣山开宗创教,即天师道,修炼经年后于百岁成仙,他一共用了约六十多年。自汉高以来,以自己天赋成仙的唯此二人。”

    “太长了……”顾佑听王羲之这么一讲,不但不觉好奇,反而连声感叹。

    “第二种是要借助绝世法宝,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汉武帝,他总共修炼五十余年,常有服食各种仙草灵药,最终借助东海所出之太初仙剑而飞升,他也是唯一成仙的帝王。当然这第二种本身也需要有十分了得的天赋。”

    “仙剑?听起来确实挺好!”顾佑听王羲之讲起“仙剑”,又两眼发亮了。

    “这可没那么简单,修道之人多持剑,因而仙剑与仙人的名声不相上下。凡人只会单纯羡慕仙剑,而对于道中人而言,仙剑是严格分为上中下三等的,再往下便只能叫灵剑。等级越高的仙剑自然越为罕见,而它们的威力差别也近乎云泥。”

    “下剑必须以昆仑山万年琼玉或是北溟渊中寒铁一等的珍贵材料,经数十年之锻造、上百年之磨砺,方可成剑。得一下剑足可行遍江湖、以一当万,若有下剑出世,已足为皇室藏珍。”王羲之把手中所持仙剑徐徐拿出,展示给顾佑看。

    “贫道所佩金庭剑,便是一把下剑。”

    顾佑之前见过两次金庭剑,都被这柄剑的光辉大大震惊。这样一把如此美丽的剑只是最低档的“下剑”,那么更有威力的仙剑会是什么样就不敢想象了。

    “中剑已不能由凡间之材所铸,必是仙界珍宝坠入人世。磨炼须五百年以上才能成器,得一中剑则可平定四海、一统九州,或可助修仙者飞升成仙。中剑只有两把问世,其一是汉武帝所得太初仙剑,他借此剑成就破匈奴、定蛮越、平西域、收朝鲜之不世功绩,又得飞升成仙。”

    “第二把又是什么?”顾佑不禁发问。

    “先听贫道说完上剑的。”王羲之略带怒色。

    “至于上剑,则是不可以言喻,不可以形传,其威力无人可测,至今无一把可信的上剑问世。世人传灵宝天尊降世时曾携一上剑,以此于涿鹿灭魔平妖,但无人可知此事真伪。”

    顾佑以几近诧异的眼光望着王羲之,王羲之都无法形容的“上剑”彻底超出了他的想象范畴。

    “话说回中剑,你问的第二把中剑就是贫道要说的重点了。”王羲之继续娓娓道来。

    “约四十年前,在鄱阳湖畔一草庐旁有灵石从天而降。灵石神力非凡,草庐所处的土丘竟倏忽拔地而起,化作一座高数百丈之山,山上仙气氤氲,飞瀑连珠,俨然仙山模样。”

    “同一夜,布阵于江北的羯人军队不知何故被全数戮灭,南渡建康的晋廷从此转危为安。日后皇帝派人寻找到这座仙山,御赐名‘庐山’,它自此成为修仙者眼中圣地。”

    “再往后,吾师葛洪寻访庐山,发现那灵石乃是一把未完全成形的仙剑,由于其间隐隐能看出龙形,吾师取道德天尊‘犹龙’之点,将其命名为‘犹龙剑’。”

    顾佑对葛洪之盛名也颇有耳闻,他是丹阳人,曾任太守之官,失官后偶得天书五十卷,其书内容近于道家,遂以其书修道。经三十余年而悟得灵宝大道,遂开创灵宝派。

    “这到如今也有几十年了,不知这剑成形与否?”

    “实不相瞒,犹龙剑虽未成形,却隐隐有凶厉之气,先师葛洪由于常去庐山炼剑,晚年身体大不如前,最终被犹龙剑反噬,只留有冠履。”说到这王羲之眼中似有泪光闪现。

    “自此贫道寻访有资质成仙之人已久,然从未有人真正符合,先师临终前曾做一谜语描述此人,应有‘顾佑’之名,你不但名字与先师所料完全符合,就连资质也是够的。”

    王羲之掏出一张字条,由于时间太久,已经很是发脆了,其上字迹越发潦草,到最后已经不成字了。

    顾佑凑近字条读起来:“予有生八十余载,而修仙凡六十载,尝悟身之有涯,又闻知也无涯,惜吾辈所求之道,仍非真道,唯因真道须有灵根之人可证。今大劫未至,而吾身大患已至矣。望汝寻是人,凡顾时得人右……”

    看到此,顾佑豁然开朗,“顾”和“人右”组合起来不就是自己的名字吗?对此他甚至小有得意之感。

    “贫道在东海刺伤小龙,落下的两滴龙血为你所吞。贫道想你的身体也许有了龙的特点,或许能不受犹龙剑伤害,可以掌控犹龙剑,依此成仙!”王羲之抚了抚顾佑头顶,

    “虽然没有龙血相助你只会淹死于海中,但是天助自助者,没有你的奋力拼搏、不曾放弃求生希望,再多的龙血也帮不了你!贫道在击败小龙之后随时都可以搭救你,但还是一定要看着你亲自游上海岸,一切的艰难险阻终归都要经你自己之手消除!”王羲之继续补充道。

    “龙血……龙血”顾佑听了王羲之的描述后只是喃喃自语,他想到的自己唯一能跟成仙“资质”有关的事情也就是吞服龙血了。

    半晌后,顾佑走下床,一头跪倒在王羲之面前:“愿拜入仙长门下,晚辈情愿随仙长修道学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