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人间诡异

第四十八章读书

    一天的忙碌过后,少年揉了揉自己有些酸痛的腰,吃过晚饭,回房休息去了。

    今夜阴云密布,正如少年的心。

    自从男人死去后,少年的心就越来越冷了。

    老人也正是看出这一点,才希望能够改变他。

    但可惜的是,尽管尝试过数种办法,却都收效甚微。

    这种冷,不是漠然置之,不近人情,他仍然可以和别人相处,也仍然会露出笑容。

    只是那个笑容永远是假的,仿佛任何一个人都走不进他的心里一样,无论是哪一个客人都可以得到他的笑容,无论是谁都可以得到他的善意。

    但谁也无法得到他真正的关心,哪怕是老人自己。

    少年感激老人,感激老人为男人报仇,也感激老人收留他,并会想着一定会报答老人。

    他将什么都算的很清楚,唯独不管人情。

    他不接受老人以长辈似的关心,哪怕被迫接受了,也会算成一笔要还的恩。

    为了习武,他已经准备好了一大堆回报的方法。

    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这自然是好的。但那淡漠的情感,是老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而在老人想来,这种情况想必是孩子的叛逆期到了,孩子叛逆怎么办?打一顿就好了!

    于是在他犯了一个小错误的时候,老人第二次打了他,没有第一次那么重,教育的话语也比第一次更多。

    但是,和第一次不同的是,他没再惨叫出声,他闭上双眼,默默的忍受了疼痛。一如从前他乞讨时,和男人一起遭到别人嫌弃,无端殴打时一样。

    原本预定要打的次数,老人没有打完,因为他知道,这个办法没有用了。

    少年第一次被打时,叫得很大声,哭的也很大声,因为父亲教导过他,一定要装的足够惨,足够可怜,才可以让别人怜悯自己,才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好。

    但那一天,他的可怜,没有任何效果,老人为了让他深刻的记住,再也不能偷东西这件事,没有留手,将他打的伤痕累累,比他乞讨时间中的任何一次挨打都要重。

    第一次挨打后,少年没有怨恨老人,因为他知道偷东西被抓到之后,肯定会被人惩罚,仅仅只是打伤并不算什么。

    父亲曾经为了活下去,偷东西就被打断了一条腿,他的这点伤根本不算什么。

    并且老人还没有如少年担心的那样,将少年驱逐出客栈,反而愿意继续收留少年,还给了少年伤药,帮助他恢复伤势,且在他没有干活的情况下还愿意给他食物。

    如此,少年又怎么会怨恨老人?这分明又是一笔要还的恩。

    而第二次挨打,少年知道,这是自己又犯了一个错,理所当然要承受的惩罚。并且这个错并不大,所以少年认为自己哪怕会受到惩罚,应该也不大,仍然能够抗住。

    并且由于第一次挨打的经历,所以他明白老人动起手来不会有任何手软,也不会留情,所以他不再期望假装可怜什么的来乞求别人的怜悯。选择了默默忍受,等待惩罚的过去,最后再舔舐自己的伤口。

    最后,果然如他所料,老人没打多久就停下了手,就如同他犯的那个小错误一样,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惩罚,提醒他不要再犯错误,努力迎合老人的规矩。

    老人没有办法了,没有娶妻生子,没有养育经历的他不知道该如何去处理少年的问题了。

    哪怕老人去询问自己认识的那些老朋友什么的,也没有得到什么好点的办法。一个主动封闭了自己内心的人,想要叫醒他,外人实在是难上加难。

    最终,老人选择了让少年去习读圣贤书,去学习书中道理。

    老人亲自慢慢的教导着少年学习,一如过去老人在私塾学习时,那位老先生耐心教导他的时候一样。

    哪怕少年从始至终都会带着这是讨好老人的办法,这是老人交给他的任务,就是老人希望他要做到的事,这样那样的想法,老人也依然坚持教学下去了。

    因为老人记忆中的那位先生,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子,他都会耐心的教导,奉献出自己的真情实意,一点点的教。

    身为那位先生的得意子弟,老人虽然未能完全继承其渊博的学识,走上的也是武道之路。但他继承了一些那位先生的高尚品质,所以他会愿意去教导,去帮助少年。

    正好学习武道,想要走的更高,也需要许多的知识相助,认真的学习读书,也算是打下一个良好的武学基础。

    读圣贤书,有气自华。

    哪怕现在少年仅仅只是记住了那些话语,那些词句,但老人相信只要这些知识在心中,少年就一定会有所领悟。

    现在不明白,不理解,无法领悟,这些都没有关系。老人相信,少年以后就会明白自己的那些良苦用心。

    当读万卷书后,便是行万里路。

    当少年有所经历后,他也就会真正的有所领悟。

    老人如此的相信着,那些知识和道理或许无法马上成为实实在在的力量,但可以促进人的成长,而人成长之后,便就会实实在在的拥有更强的力量。

    而成长的办法,就是有所经历,当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真正的领悟那些藏在句子中的道理,那些道理连接起来的道德。

    老人已经决定,在少年再长大一些后,亲自带着少年去外面游历一次。

    外界并不安全,哪怕是以老人的实力,也不敢打包票去外面游历之后能够安然无恙的回来。

    但这些没关系,老人会详细的推敲路线,也不会走太远,在周围的城镇村子等地方走上一遍即可,同时那个时候他也会教导少年习武,让其拥有自保之力。

    老人不会等待少年游历完成,整个人真正的有所领悟的时候才会教他武艺。

    老人知道少年有许多的缺点,小手也不太干净,但他也更知道少年绝对不会滥杀无辜,本质上也不是一个恶人。之所以现在吊着武艺一事,只是他希望少年能变得更好。

    那个男人没有给少年一个好的教育,只给了少年一些生存的经验之谈。

    那么,就由老人来教导少年吧。

    老人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少年就会真正的改变。

    或许外表没有多大变化,或许干的事情没有什么区别。但当到达那个时候,那个点,那个高处,人所看待事物的眼光,将会真正的不同。

    山脚看见的是草木遮蔽的河流,山顶看见的是大好河山!

    同样的山,同样的水,也就有了别样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