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轮天,笼盖四野,穿越成护法神

B2楚有材

    禾明和王大保被领到电梯,引导的两名西装墨镜男各自将手腕上的手表靠近电梯按钮下方的读卡器上一刷,只听滴滴两声,电梯内所有的按钮亮起,楼层显示一片空白。

    四人进了电梯,王大保比禾明高出半个头,可两名西装墨镜男比王大保还高一个头,气势被压制得牢牢的。

    电梯运行片刻,轿厢门开,眼前是一处圆形的前室,十二扇一模一样的电梯门如钟表数字一样均匀分布在前室圆周墙壁上。

    两名西装墨镜男严肃礼貌地请禾明和王大保步入步入前室中心,四周看去一般无二,十二扇门完全无法分辨。

    禾明与王大保正迷失方向,只觉得前室照明亮度急速增强并闪烁起来,何止睁不开眼,片刻间强烈的光照得人脸皮发热。

    “哎,你干什么?”只听得王大保一声大喊。

    禾明两手遮眼、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精干修长的西装墨镜男拦腰抱起原地转了十几圈,禾明一挣脱束缚踉跄几步险些摔倒,王大保那边也是如此被抱着转了十几圈。

    前室照明转回正常,这样一来两个人连自己刚才是从哪个门出来的都找不出了。

    王大保半清醒间就要向那名身宽体庞的西装墨镜男推搡,刚出去的手腕便被一手握住,但对方没想到王大保力气也是不小,左搁右挡、多用了几招才将王大保制服。

    精干修长的西装墨镜男喝令王大保,不要冲动,说话间十二扇门中一扇开启,里面显出一片暖色光明。

    两名西装墨镜男各自整理下衣装,正了正领带,并肩齐步来到打开的门前,分立两侧,一人一个请进的手势,整齐如镜像一般。

    禾明与王大保迫于气势,走进了开启的大门,穿过十余米笔直昏暗的走廊,里面是一间层高五六米、面积近百余平方的大厅堂。

    地板、墙面、天花看上去都像是木制、颜色古旧,两侧墙壁上开有一人多高的大窗格照来明媚的光压制了室内装饰的暗沉。

    迎面的墙上整面都被一幅暗红色巨型画卷覆盖,房间中部一主两客三套坐席,都是金银彩绘漆案配连榻,每一套都可供两三人共坐。

    身后关门声传来,禾明回身望去,见身后的走廊完全没有照明,门口上挂着一块斗匾,竖向书写着三个汉字,字形仿篆体、但仍可以辨认是“楚有材”三个字。

    两人对视无言,只得再向屋内深处走。

    禾明走近一侧墙壁上的窗格,才发觉看见的窗户都是假的,每扇窗户都像是一台超大尺寸、高亮度的显示器,窗格和窗外偶尔飞鸟掠过的影子,都是显示器的影像。

    少顷三名身穿紫红西服的阿姨从走道内走来,各自端了茶盘、果盘。三名阿姨都戴着口罩,看不到面容,禾明之所以认为是阿姨,完全是从身形和步态判断的。三名阿姨在一处客位桌案上摆好果盘、倒了两杯茶,以手势请禾明、王大保二人饮用,便退了出去,全程不发一声。

    禾明特别留意了走廊尽头通向电梯前室的门并没有开启过,一定是昏暗的走廊内有其他出入口。

    两人在房内四周游走了一圈,便都共同坐在客位连榻上,一起看起眼前的画卷来。

    只见整幅画作极暗沉,在深红色的底色上、以鲜红色和深黑色两种颜色构图,画风古拙与博物馆中的汉墓帛画一般无二。

    王大保看不懂上面种种,禾明便一一向他讲解道,画作分上中下三部:上部右上角画有一轮红日,日中有黑色的乌鸦,日下的大树上升腾起团团火焰。左上角一弯新月,站在弯月中的高角神鹿、头部却如同禽鸟,月下的云朵团团像被巨风裹挟般向画中心涌去。上部居中是蓝色一足起舞的神鸟在星河上掀起繁星组成的浪花。繁星都是黑色,并用黑色的线条连接成星宿,一组一组的星宿汇成星河将画作上部与中部分隔。画作中部由左至右三组人物,一组红肤白衣披散着蓝色头发、一组白肤蓝衣戴着高帽,居中一组人物白肤黑红色服饰画得相对精致。下部中间是一团繁复杂乱黑色线条组成的圆形图案,两侧簇拥着各式走兽鬼怪,禾明都无法一一指认。

    “那个我认识”,王大保指着右上角一轮红日中的黑色乌鸦说道没,“三足金乌,和星城的博物馆里汉墓帛画一样。”

    “您去过星城博物馆?”禾明察觉眼前的快递哥似乎不一般。

    “以前在部队时在那边执行任务两个月,当时只有一天假期,我就去了这一个地方”,王大保说起往事。

    “什么任务?”禾明刚问出口,忽觉得有点偏题。

    “不能说”,王大保抱歉答道。

    禾明也发觉自己冒失了,便转移话题提醒道“这个不是三足金乌,仔细看。”

    “啊?怎么只有两足?”王大保惊奇道。

    “星城博物馆的汉代帛画也是两足,当时你一定没仔细看”,禾明解释道,“正是由于汉墓出土了西汉初年的帛画上是两足乌鸦,才使学界更确信三足金乌是西汉后期为了与自然界中的乌鸦作区分,而演变来的。”

    王大保点点头,想着要是能有时间一定要再去星城博物馆仔细看看。流传久远、影响广泛的事物,很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漫长的传承演变的过程。

    (《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淮南子·精神篇》“日中有踆乌”,两晋学者郭璞注曰“中有三足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