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重碧

第十三章 冷暖自知的生意

    “我让你今天在约定的时间去德善玉行附近跑一趟,你做得很好。”唐柳慢悠悠地说。

    “但你还是没断了找机会逃跑的心思。沈家的少爷,吃了几天苦想要过一会儿舒服日子,顺便离我的眼皮底下远一点儿,这也没什么。但是,接下来,你恐怕真的要吃些苦了。”

    永安沈家,大齐巨富甚至有人说三年前已经成为大齐首富的豪族。

    这一代当家人沈若朴经商天赋极高,继承家业近二十年,让沈家的财富翻了数十倍。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沈老爷膝下只有一子。但沈老爷与妻子恩爱甚笃,始终不曾纳妾开枝散叶,以至于难免有人认为,沈老爷百年之后怕是不可计数的家财便要旁落。

    令人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宝贵的重要的唯一的儿子,数月前居然被沈老爷赶出了家门,不知所踪。

    这件事在永安流传极广,绣衣阁一查便知。

    只不过要确认小周就是离家的沈兰舟,本来还是需要再花陈娇一点时间,唐柳想了想,告诉陈娇不必麻烦了。

    这种事,当面一问就好了。

    唐柳有时的手段远不像她说话的嗓音那样低柔,而是简单粗暴极了。

    既然要当面问话,在对方不着寸缕泡在水里的时候,自然更容易问出实话。

    这种时机,唐柳向来很懂的把握。

    现在,小周的态度证实了她的推测。

    “你离开家,很快便进入太府寺,虽然只是从杂役做起,但也是得益于沈家的助力。至于你是怎样得了施大人的青眼,我想应该是因为你确实有某方面的才华。”

    唐柳想起那个精巧而实用的琉璃火盒。

    如果不是那一日那么巧他就站在大理寺前街上,也许原本他的生活会平顺而舒心地走下去。

    “很不巧,那天我本来轮休,却因为天降大雪而心有所感,想去府衙的工场里做一样新的小玩意,于是出了门。”小周有些微的怅然。

    “但如果不是你不早不晚地出现在那里,其实我也可以是一个普通的人证而已。可惜,你在。”

    因为他太快想到了唐柳的身份,想到了绣衣阁会放任发生的刺杀,甚至有可能就是唐柳自己安排的,想到了被杀的人是江家的……

    他在一瞬间便做了决定,让自己迅速离开漩涡中心。

    “你很会逃跑。第一次确实逃出了绣衣阁的追踪。”唐柳道,“但是请你相信,我总有办法找到你。”

    小周能感觉到木桶里的水已经渐渐变凉,之前他让退开便真的退开了的如月不知为何竟真的一直没有出现。

    唐柳轻轻伸手摘下那片嵌入木桶壁的花瓣,任它从指尖滑落到水里,和其他花瓣又重新相聚,分不清彼此。

    然后她重新端坐回木凳之上,身姿端庄,表情淡然。

    “我知道没有人喜欢被胁迫的感觉。我也不喜欢。所以这次,不如说我想和你做一笔生意。”

    “生意是要谈的,我拿什么和你谈?”小周有些自嘲地摇了摇头。

    “你的手艺。”

    唐柳微微倾身看着小周的脸。

    “能被施引大人看中的人,不该被这些没有意义的倾轧争斗湮灭了。然而玉不琢不成器,你既然这么倒霉碰巧遇上了我,恐怕只能走个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路子了。”

    小周哈地笑出了声。

    “但求您别风雨变山洪,给我留条生路才能见彩虹啊!”

    “既然是生意,当然要跟活人才做得成。”

    “那么我只有一个条件了。”小周想了想,“我希望事了之后,可以回到施大人那里,好好地拜师学艺。”

    唐柳没有说话,伸手从囊中取出一个莲花单耳白玉杯。

    “这是……”小周眼中迸发出灼人的光亮。他惊讶地看着那薄的近乎透光的花瓣,那温润流泻的线条,那生机灵动的小鲤鱼,仿佛有些晶莹而甜润的东西,一丝丝流进心里,酥酥麻麻,包裹住了他的神魂。一瞬间竟看得痴了。

    “这,是个承诺。”唐柳声音很轻,但很郑重。

    “成交。”小周轻声说道,目光却不离玉杯。

    唐柳毫不犹豫地将玉杯收了起来。

    小周一怔,随即一拍木桶壁,“能不能让我先出来!冻死在洗澡水里我怎么做生意?”

    唐柳却一摊手:“先拿个跟琉璃火盒差不多的来换。”

    小周无奈:“衣服在那边,自己翻,看什么中意的拿走。”

    唐柳真的走到不远处一堆衣物旁,蹲下来认真翻检起来。

    很快她拿起了一个小小的木盒。木盒宽不过两指长不足两寸,小巧乌黑,毫不起眼。

    “这个你别动!”小周一惊,“哎别对着我!”

    唐柳笑了:“那我猜这就是我想要的了,你这种不会武功的人都能用的东西了。”

    “我怎么就不会武功了?”小周的反驳十分无力,他知道自己在唐柳面前确实跟不会武功的人也差不多。

    不过这都不重要。

    “拿过来,我教你怎么用!”他现在只想快些打发走自己的生意伙伴,好快些从越来越冷的水里出来。

    泡澡,也不总是舒服的事。

    戊日清晨,晨光不过才微微探头,蓝紫色的天空映着赶路人的脸,在看到城门口排起的长队时便从蓝紫变成了黑。

    “这么早怎么就这么多人了?”

    “大傩祭的日子,本来人就多,城门口又查得紧,入城自然更慢。”

    “查查查!一天到晚查查查……”

    此起彼伏的抱怨声只在入城的队伍里,因为出城的人并不算多。

    然而出城查得更紧。

    腊月初八大理寺前街出了血腥命案,京城虽然并未宵禁,但城门口的查验变得极为严格。

    一个青衣笠帽的男子在不远处驿马行的屋檐下就着熹微的晨光啃着面饼,笠帽下露出瘦削年轻但胡渣参差的下巴。

    没有人注意到他正默默打量望着出城方向稀稀拉拉的队伍,确切地说,他在打量着查验军士身旁站着的两个黑衣人。

    通过他们的神色和气息做派,以及衣角的暗纹,他认得出他们的身份。

    绣衣阁。

    看来这次涉及到国舅府的命案是真的给了绣衣阁极大的压力,竟令他们出动了大批人手坚持数日亲自看守城门。

    男子啃完了面饼,举起水囊喝了口清水,转身向城中走去。

    今日大傩祭之后,想必出城的人会更多些,再严密的查验也难免会有些漏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