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另一边

肆 静默的风物 6

    年下有这样的讲究,初五以前登门是拜年,是姑娘回门,晚辈探望长辈,初六开始,便叫追节,是娘家看望出了门的姑娘,兄弟姐妹、平辈友朋之间的走动了。过了初六,自行车的前面挂的最多的不是水晶饼了,而是灯笼,是当舅的要给未满十二岁的外甥、外甥女的礼物,一般是一对写有长命富贵字样的红绸纸灯笼。初八这一日,辛大娘的娘家人来追节,因是有了大强的第一年,辛家二老和孩子的舅舅、小姨都来了,除了买了一对长命富贵的灯笼,还买了一只地上走的兔子灯,天上飞的飞机灯,这兔子、飞机虽都是纸糊的,但做工精巧,小拇指粗细的竹竿削均,用火烤软,便于弯曲,掰折成型,用麻绳捆紧,再糊上白纸,描绘式样,挂须点睛,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动物与器物样便出来了。孩子姥娘还给纳了一双虎头小棉鞋,那时对孩子们的宠爱大都只能在手头的功夫上表达了。全家人围坐在孩子边,逗趣婴孩,热闹声响透出院门。

    年下的你来我往一般终于正月十五元宵节。那时没有什么可娱乐的事情做,一般家家都睡得早,但元宵节的夜是属于孩子们的。大家点亮各自的灯笼,成群结队在街上行走,闹腾点的小男孩还会互相碰撞自己的灯笼,先碰灭者为胜,女孩们小心地提着灯笼,怯生生地一边护着火,一边躲避着调皮的男孩。辛大娘走出屋门,把洗脸的水泼向院子,月光明晃晃,春寒料峭,外面传来孩子们的嬉戏声,大娘心想过不了几年,大强也是会提着灯笼去玩闹了,也不知为什么大娘长舒了一口气,也许是为这喧闹又静默的日子,也许是为这新生命起点的感伤,她又自顾自地轻笑了一声,转身回屋,地上一摊洗脸水反射出清冷月光。

    这样慢生生的日子像渭河的水一样静静流淌,过了两年半,辛大娘又生下一个男孩,临盆的前两天,辛大娘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的爷爷缓缓向她走过来,大娘说道,爷,恁咋来啦?老人没有应答,只是环顾这院落。大娘又道,恁是来看我过得好不好,是啊吧?恁从哪嗒儿来的?老人慈眉善目,只答了我一句,我从那北边洛川来的么。大娘心想,为啥会从北面来的,那边也没有啥亲戚呀。正思虑时,一声鸡鸣叫破天,大娘醒后,脸上还挂着泪。她把这事说给了蓝兴社媳妇听,蓝兴社媳妇说道,恁爷想你喽。待产下次子,想着取名时,辛大爷还找人给孩子算了算生辰,说是五行缺水。大娘问大爷,那洛川县的洛有没有水?大爷应道,自然有水,洛川有条老河,就叫洛水。大娘说,那就叫辛洛罢,恁觉得咋样?大爷咂摸着,辛洛,辛洛,挺好,叫着也好听,行,就这嘞。那一年,是一九八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