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残明

二进宫(上)

    熟悉的是天津港,不同的是刘陵这次乘的是正经的大明福船,港口少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多了迎接的队伍。

    岸边上,收拾得干干净净,看得出钱中选对自己表现出了极大的重视。岸边,密密麻麻的桅杆麻绳与靠在一起的船只仍在,只是船夫不知去了哪里。

    钱中选自一大早便发动天津漕兵、卫所兵清港,自己则带着卫兵和兵部属吏和几名锦衣卫亲自来迎。

    来的几名锦衣卫颇通人情,没有上来便选旨让刘陵跪谢,而是让开一段距离,让刘陵和钱中选叙旧。两人相见,说的多是些客套话、空话,两人的交谈最大的意义是告诉其他人两人关系极好,可互相借势。至于朝廷忌讳,一人“几丧全师”,一人在天子脚下重兵云集之地,并不能翻起什么风浪来。

    该跪的总逃不过去,见两人谈得差不多,一旁的锦衣卫校尉向刘陵使了个眼神。刘陵忙退后整顿衣冠,两名锦衣卫也迅速摆下香案,那名校尉拉开了圣旨,朗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刘陵,数见战功,为朝廷立威辽左,勤务兵事,恪尽职守。治军严谨能明朝廷法度,勇战冠军而文韬卓著。勤国事,身先士卒,弗鹏举之望。……封从一品龙虎将军,赐世袭锦衣千户,特进总兵。赐建“精忠报国”牌坊于宗祠,追封其父为锦衣佥事,妻二品诰命夫人,赐莽袍一副,玉带一条,纹银千两……………特命刘陵面陛谢恩,钦此。”长长的诏书读了足足有半刻种,但刘陵只听了这几句重要的。至于其他的,不过是些翰林为诏书的润色罢了,那些废话,读书不多的天启听起来也要头大的,也就他的弟弟后来竟然亲自写这些文人写的东西。

    这封诏书其中虽有各方的意思,但大体却表面了天启帝的意志:刘陵要赏要用。在赏赐上就已经提现了了出来,只是其中一样诰命夫人怕是落了空——刘陵还没有娶妻。

    至于追封其父,倒是能追封得过去。这一世的刘陵家本就是世袭锦衣卫,其父刘强为锦衣百户故能让“刘陵”自小旗做起,直到战前因为主动请缨参战加之以往功勋升为千户。被夺舍前的“刘陵”的家自然在京师,但与后世的刘陵是完全的北方人不同,被夺舍的刘陵其宗在南京,至刘强才调至北京。

    随着一行人的离开,慢慢的,身后喧哗了起来。对于他们而言,不论刚刚何等大人物来过,生计总要继续。为了“大人物”的到来耽误活计显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声音有些嘈杂,听不得有什么,但总归会有抱怨有好奇。

    久而久之,随着消息的传开,今日之事也会作为谈资流传,或许面对漕船上来往的人时,便会有刘陵热情的与某位船夫交谈的桥段,这样的改编有了刘陵上次到来时的匡扶之举并非没有来源。

    当下,刘陵最想知道的无遗是当下朝局。一边回想着历史上这一时期的朝局,刘陵一边跟随来迎的兵部属吏赴兵部。升任官职,职方司、武选司各有复杂的程序要走,勘功即使是形式性的自然也不能缺少,好在有战功之名在,少有刁难。

    一名吏员还想要“吃拿卡要”,毕竟来此领受告身的将官本就是他们口中的肥肉。但这一次,他碰到了钉子上,被上官一个巴掌扇得脆响。他或许还不知道相关的事由,但疼痛的脸足够让他知道,不应该对眼前的人收取什么——就算收取他这一级也没有资格。

    整个程序让刘陵想起了后世进市政府办事的经历,倒是大抵相似。社会是人的社会这点不改变,作为人类社会的上层管理也不会有本质的改变。

    来到京城,有多方眼线,刘陵亲自走动目标太大。故而,在天津港一名叫做卢勇的亲卫也是前锦衣卫时期的手下,带数人离开了刘陵身边。他们也将是刘陵构建在京情报网的开始。

    这次在京,刘陵住进了被夺舍的“刘陵”的房屋。这间老屋没有什么锦衣卫的森然气息,老柏葱葱,老槐郁郁,并不算炎热的夏风中摇曳有哗哗之声。在其中荫蔽下,倒是让人颇为放松,刀光剑影终究比不得片刻宁静。刘陵坐在树下,就如当年那个“刘陵”,暂时放下所忧听一刻蝉鸣。“槐蝉”,现应是了。

    这种放松没有持续太久,身边的一块地皮掀开,泥土下是一块青砖,锦衣卫世家到底有些布置。卢勇探出头来,将一封信递到刘陵手中,迅速扣上土盖离开。“这个卢勇还算得力”刘陵一边拆开信封一边想。

    信里是阮大铖对朝局的介绍。他现在虽然和“阉党”关系较密切,已经算不得东林人,但也并未在何事上得罪东林,还算凉面吃得开。魏公公到底是能人,在内得了皇帝信任执掌朱批,开始时还在天启木工做的得意时捧着重要的奏章请求批示得一句“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后来便干脆不想让天启看见的全部拦下,在客氏影响下,天启上朝也越发罕见;执行政务终究要靠外朝,阉党在外朝先后获两大重臣顾秉谦和魏广微,前者七十令子拜魏忠贤孙,后者则本是东林干员,其父是东林魁首赵南型的至交,两人各持一部尚书后者更是进入了内阁。冯铨、施凤来、崔呈秀、许显纯等等阉党重要成员也已经加入。

    但总的来说,未至天启三年的转折点,朝中势力最大的仍然是东林党。魏忠贤虽然已经逐步参与朝堂,但远未一言九鼎。

    此时,之前颇为赏识刘陵的杨涟已至左都御使,赵南星为“天官”吏部尚书,邹元标为左都御史首辅也是东林党的叶向高,朝中楚、齐、浙等党势力不振,在朝局上东林仍有极大的影响力。

    大概了解了朝局,正当刘陵在思考如何破局之时,却听闻门外高声呼报的天使驾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