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残明

诸生

    刘陵本以武官之身得授文官高官一事,虽各大派的“大佬”们都一致为刘陵开了绿灯,但总归士林闲言不断。但这些,对于刘陵来说都是成大事者无需顾忌的“小节”。

    开始时,刘陵还担心因这些风言风语卢象升不肯与自己会面,后来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多余的。历史上能成大事之人,见识自有不同。想其法古人名臣将相,有慕张巡、岳飞之心,更自小心系经国之略,怎会如那些庸碌书生般?

    次日,刘陵正在书房中读书——毕竟作了文官,若是些经书中常见的问题都说不出个什么,怕是要贻笑大方。忽地,梁方,自己的一名锦衣卫时期的老下属,来报——卢象升来见。

    刘陵自然不敢怠慢,放下书本大步走出,亲自开门迎接卢象升。卢象升进门便先一揖,“学生卢象升拜见少司马大人。”称刘陵文官官职敬称,可谓给足了刘陵的面子。

    他弓着身子,一双眼睛却灼灼有神的看着刘陵。刘陵细看其容,俊秀魁梧,许是没有杀过人,身上没有煞气,却有种天成的威武之气。

    刘陵难掩欣赏之情“建斗兄客气了,小弟与兄为同年,本该互相看顾的。请里面一叙。”

    在屋内大槐树下,几名手下搬上桌案,倒上清茶,便转身离开。

    两人谈话间,刘陵能感受到卢象升身上的浩然正气。他对自己恭敬却不谦卑,一切合礼仪而不造作,倒是很合乎刘陵在历史书上对他形成的印象。

    言语间,卢象升对杀虏报国一腔热忱,对自己也是十分钦佩——就这个时代而言,在辽事上战功还真未有出自己之右者。士林之中,鄙夷刘陵投靠阉党者有,不满刘陵可任文官者甚,但质疑刘陵战功的怕是只有姚宗文那等有些神机质的大奸了。

    知晓卢象升对兵器的热爱,刘陵特意拉过卢象升“你也算知兵之人,来试试此器可还顺手。

    刘陵操起一杆戢陌槊,舞动了一番。虽然自身并不是什么武艺高强者,好歹却在战场上杀惯了人,招式虽不华丽却招招致命,自带一股威势。

    卢象升叫号之余也细细大量起了这款兵器。“其头似槊,可刺可划,又有长戢的啄击功效,对付刀牌手最是灵便。其尾部如纤细化的陌刀,大范围的劈砍对重甲步骑杀伤极大,在不用其时又能起到重心后置的作用,着实妙哉!”

    刘陵哈哈大笑,“这也是我沙场上摸爬滚打这两年的总结,如今已在战场上创下一份薄功。”

    卢象升稍稍沉默了一下“学生有一事不明,如此利器何不上报朝廷,杀虏时岂不大有裨益!”

    刘陵重新坐下,指着一旁的座位示意卢象升落座。“你认为朝廷不能克复辽东可是因器不善?”

    卢象升摇了摇头。

    “那你认为这等耗费较刀枪要多得多工艺也复杂不少的兵器朝廷可能发往大军使用,纵然朝廷令下,又是否能保证边军能拿到精工的器械呢?”刘陵再次发问。

    这一次,卢象升沉默了许久,站起身,朝刘陵深深一躬,“学生明白了”。

    ……

    傍晚,刘陵将卢象升送到门边时,半开玩笑般问了句“我看你满心杀虏之心,不知可能如袁部院般不做个书生,去做个将首,来我麾下为一陷阵之将?”

    卢象升一时愣住了,犹豫在他眼中浮现。刘陵想,这里面应该有家人、乡里对他学成为官荣耀的期许,有对他多年寒窗苦读换来一个进士却要落空的不甘。

    慢慢的,卢象升的眼神逐渐坚毅,“标下领命!”

    ………

    夕阳中魁梧的身影远去,留下长长的影子,似乎还带着对所失的不舍,但决然的步伐没有停止………

    卢象升很快上书请求为将刘陵军中,刘陵也奏请调拨此人于自己麾下,并希望能保留其文官官身。此刻卢象升不过是一无名小卒,很快朝廷的批示便下来了,卢象升授官辽东巡按御史,挂五品兵部主事衔,出巡苦叶镇。至于武职,刘陵自有保举三品以下官员权力,便保举其为游击将军。

    最终的结果令卢象升万未想到,选择这条路反而更早、更高的授予了文官官职,有甚者,其责重大,相当于苦叶镇唯一的监军。卢象升对刘陵自然感恩不尽,但他凡事以忠心为上,他不会放弃朝廷变相交给他的使命——监察苦叶镇——即使朝廷只是以为他是刘陵的亲信,从未指望他完成这一职务。

    后两日,齐宵带着宋文骏、林帆两位进士和七八名未中进士的来向刘陵报道。

    一见面,齐宵做了一个令刘陵十分以外的举动——当即行跪拜礼——按礼进士只跪皇帝。齐宵的心意已经十分明显,他是准备将刘陵当做主公!

    齐宵之后,诸生也先后跪下,其中根据齐宵介绍叫林帆的那位进士脸涨得通红,显然有些不情愿。但就在刘陵准备让其不必行礼时,却最终一拜到地,大礼见过刘陵。

    …………

    “我等不求朝廷官职,只愿投在将军麾下………”

    这些人,显然都是有一定野心的,不甘于在朝廷之下为一小官而是最终选择以自己为赌注谋一番大富贵。

    刘陵虽然还没有独立于明庭的想法,但只对于自己忠心的干臣自然十分欢迎。

    齐宵见刘陵的反应,则是松了一口气。虽然先前他们未说“主公”之辞,给自己了条后路,避免刘陵如果真的要表现忠心将他们绑了去交给刑部,但这番超格之礼本身已是过错。他们会错了意,却正是刘陵希望他们的理解。

    很快到了离开的日子,带来的珍宝已然无踪,但带走的却是更有价值的。除了那告身、官服、官印外,还有诸生大才。

    几艘福船先后离港,在卢勇的安排下,刘陵的名声早已传遍京畿。如今,刘陵已经是“常胜将军”且是唯一能战胜建虏的将军的代名词。走时有船子夹道欢迎,简直就是一次小的万人空巷,热心的码头人吹吹打打的欢送,刘陵拱手致谢,也将杀敌捍卫京畿的誓言留给了前来欢送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