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残明

精兵简政

    天启三年,苦叶镇集兵誓师于努尔干都司。刘陵矫诏改苦叶镇为北镇,征伐北夷、西夷兴兵四万,号称十万,开始了铁木真西征后又一次东方改变世界的西征……

    ---------

    实际上,自刘陵从京师归来到西征准备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程……

    甚至,这次西征是被困难逼出来的一次偶然。

    回到岛上,没有想象中的喜悦,反是千头万绪。“摊子大了,不好收拾。”刘陵自语。最让刘陵头疼的便是人事任命和机构正规化改革。

    眼下苦叶镇规模已渐大,不再适合原一切从简乃至从陋的治理方式。更大的军队规模需要更坚实高效的后方支持,随百姓规模扩大,民政也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治理需要人才,刘陵麾下也从辽东撤出、京师招募等方式有了一些可堪一用之才,但安排职事却是件大难事。其中,不仅要做到人尽其才,还要因功乃至于因声望授官,让众人都说不出什么不是。

    在船上,刘陵已经通过简报大概了解了岛上情况,这些信息,刘陵也交给了卢象升一同查看。接触到苦叶镇如今的情况,卢象升一时十分吃惊“经那些恶战,损失如此之大,岛上竟有如此多兵马钱粮。”

    “这是辽南的精华都撤到岛上了,还有理财之功,你虽饱读兵书、腹有韬略,还要作得些实事。”刘陵浅浅回应。

    “学生恳请将军授事!”卢象升抱拳行礼。

    “不急”

    刘陵选择召集岛上诸官议事。开会,自古是门学问,上朝、议政、诗社、军议都是开会,这些古老东方的会议不是为了体现民主,而是各方势力表明意见、传达信息乃至于进行斗争的最高效的形式。苦叶镇内,刘陵有极高的威望,刘陵不打算开始扯皮的传统,开会,多半是直接向各方下达指令同时吸收一些意见。

    在刘陵一直头疼的机构正规化上,卢象升颇令刘陵意外的提出了分使、局、房授事的方略,这一方略极其附和岛上形势和刘陵计划的安排,于是很快便落实到了治理机构的安排上。

    管理女真的宣慰司由赫哲诺如为首,下辖贡物使、教化使、按查使、仲裁使。贡物使由赫哲诺如子赫哲宣明任,教化使由刘陵任命了当初庙街招募精通双语在教化职事上颇为出色的秦前任,按查使监控全女真各部,刘陵将其与汉官监察合一交给了正牌的巡按御史卢象升,仲裁使要协调女真各部,刘陵则将其一并交给主官赫哲诺如。赫哲诺如是个精明的人,刘陵相信他不会做蠢事,何况女真各部壮丁这次改编中被彻底抽出赫哲诺如并无兵权。如此宠渥,只是向女真各部显示终于刘陵的好处。

    相应的,宣慰司中吏员选择一概只认汉化和忠诚,若不符合,即使是部落之长亦不得职位。发展到现今,刘陵已经不必用怀柔和联合的方式对待诸部首领,力量对比的改变、移风易俗和人心思迁以及权力的渗透,已经让刘陵有了充足的底气如治理汉民一般治理女真。

    “苦叶镇大管家”内务府下辖政令司和诸局。王守忠为主官,兼管政令司和贸易局、财税局,同时辖守备王斗领一千衙兵维持城内秩序;齐宵为内务副官管屯田农局、营造局;宋文俊管讲读局专事教习军官文书行政;林帆管林矿局金银铜铁铅硫磺硝石木炭山珍地宝各类入库统计;庞工与李旦介绍来的造船大师安东尼奥管船务局;狄明与李旦介绍的铸炮师马里奥官兵械所;柳圭管军医局;秦银屏管民政局——主要职能和后世相似。

    在兵战司中,军令文书房由陈庭统辖,辎重转运房由黄思道管辖,负责战功勘核、死伤抚恤的考功房则交给了周辉祖。

    二百三十名辽东诸府举人、秀才被充入各机构为吏,至此苦叶镇顶层架构建设完成。苦叶镇改变了决策直接跟随刘陵走动的情况,在镇北城建立了强大的中枢。

    另,四百余名秀才被分派到各个屯田点和军中,在地方上建立这些机构的地方分支,以最大程度快速执行中央决策。

    各部门主官月薪三十两,吏目十两,吏员与战兵同二两五分。

    经辽南大撤退,全镇上下除去人口还要更多的张立万体系,共有七万四千人,其中壮丁共有三万一千人,男女比例较为均衡。壮丁中七千为熟练工匠,列于矿务、营造、造船、军械、以及不列编制采用自由经营的家用器具订制,但在军阵的监督下,其利润极低。

    一万五千人为战兵。陈庭为亲兵营参将,领兵两千五百人;杨立为战兵一营参将,领兵两千人;李平为炮车营参将,领兵两千人;王允成领突骑营,领兵两千人,游击衔;卢象升为战兵三营游击,领兵千五百人;刘兴祚为侦骑营参将——这个曾经赵英的位置,参将衔领兵两千人。以上诸将均有朝廷告身任命。

    在念到侦骑营时,刘陵眼前又浮现出了那名英武的小将,一旁的秦银屏更是低下了头,眼泪似便要落下。赵英是苦叶镇创业过程中的重要将领,自己还没有帮他完成他母亲临死前的期盼、自己的诺言,帮他找一个贤惠的妻子,有一个和乐的家,便在作战中牺牲。其间,自己可以说是有相当大的干系。

    凝重的气氛压下,沉默在场上停留了几息,刘陵用低沉的语气轻轻说道:“军议结束,我们带上好酒去看望那些兄弟们。”那些兄弟的意思,在场的人都能听懂,是一路为苦叶镇奋战牺牲的将士。

    诸将皆愿往,但眼下布置还要进行。

    被刘陵吞了户口成了黑户的戚金、秦民屏各领一营一千五百人,至此正规军布置完毕。

    在后金义从布置上,顾迁、陆卓两人各领一营两千人,领指挥使衔。

    除了正兵和匠人,城中尚有七千壮丁,加上其余凡非在兵籍之人,皆登记造册,计口分田。战兵领田倍之而不亲耕,可自行将分田租出。岛上屯田立七处,相应立一城(镇北老城)和六寨,共计开辟屯田五十万亩,在次年春天前完成开垦和跟进的营建。岛上屯田,一不准交易,二不准私辟,但实际上经过这次开垦也没有多少潜在的良田了。屯田半种引进土豆、地瓜半种抗寒的麦子,军镇抽两成收获为税,全部抽麦。

    岛上允许军属在城、寨指定位置经营商业,交易价什而抽一,严定税率。

    岛上诸部,都大量填充了新募之人,特别是卢象升部,只有一百多老战兵和三百女真兵,其余一千两百人皆是辽人所充。

    至于参将陈兆兰的水师两千人,是单独听令于刘陵的系统,平日也只有少部分驻扎在库页岛上。其饷银吃的是海贸利润分成和去日本航道上捞些“护航费用”。

    至此苦叶镇的布置告一段落,傍晚,一次简单的祭祀,全部将领到场。

    这是王守忠营建的忠烈公墓,于镇北城后山营建,削平了整座山顶。其色本白的纪念塔高十余丈,在夕阳的映射下发着圣洁而灿烂的光,高耸于山巅俯瞰着北镇的核心——镇北城。在其周围,是无数的墓碑,马革裹尸者埋其身,尸体无存者立衣冠冢。每一个墓碑上都刻着牺牲士兵的名字和所有可知晓的籍贯、生前事迹等。

    袅袅香火升起,刘陵带头,诸将皆拜倒于公墓前。

    震撼,席卷了卢象升的内心,他现在知晓了苦叶镇可为天下雄军的第一个要义——至少对每一名士兵牺牲和贡献的尊重。

    刘陵见他还有些不解的意思,上前低声解释道。“你是觉得留此后山平顶,镇北城易攻难守吧吧。”

    卢象升拜倒不语。

    “建斗请起”刘陵拉起卢象升“苦叶镇的过去是靠这些牺牲的将士守护的,他们是苦叶镇最坚实的后盾,是苦叶镇的军魂,也会是苦叶镇将来的守候者。”

    卢象升忽然脱开刘陵的手,再次拜下“学生请拜少司马大人为师,恳请大人准允。”

    一时众人惊讶的看向这里。

    更令众人吃惊的是,刘陵一惊后和缓的笑了起来“有徒若尔,我之幸也………”卢象升是明帝国末期是栋梁,从历史上,刘陵只有对这位伟人仰视,但眼下两人的身份收徒并没有什么不合适。更重要的是,刘陵也确实把自己战场上学到的东西教给初出茅庐的卢象升。

    …………

    定制固然完成,正当刘陵以为能休养生息时,麻烦却接连到来。

    首先是财物审核和预算的结果让刘陵大吃一惊。“钱粮真的只能支撑到明年夏天?我们不是还有海贸吗。”

    王守忠苦着脸“大帅,这已经是预期下海贸收入比之前增长一成的时候了。眼下兴建繁多,百事未兴,处处都是要钱的地方,最主要的是要养活岛上的七万人——大帅您订的标准可不低。何况,战马也是花费大头,要是算上从蒙古买马钱,还会更紧张。”

    听到这里,刘陵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张立万那边呢?”

    “张立万那边足足有十二三万人,辽南的缴获基本都运回了岛,海贸超过七成也都在本镇,再加上一年二十万两军饷他们更是只占两成………张帅那边已经有很多人吃不起饭了,饿死人的事情时有发生,除了张立万和毛文龙的亲兵,连军饷都取消了,只是管饭而已………”

    听到此处刘陵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随手翻起张立万给自己的塘报,发现张立万已经在不顾朝鲜反对在其境内营田了。

    “这事我们得支持”刘陵念叨着叫进陈卢象升“这封信用海东青传讯给天津的点,告诉卢忠他们,多在京师为张立万入朝鲜屯田一事运作。这是我的上奏,一并发去。”这样的事之前是陈庭在做,如今卢象升拜自己为师,这等事情便要交给卢象升。这等事情虽然涉及机密甚至不法之事,但只要不是真的在反叛朝廷,卢象升并不会违抗刘陵的意思或者将秘密泄露。比起陈庭,卢象升兼职刘陵的侍从官,在战略思维和文化水平上都高出不少。

    正当刘陵准备冒着大军长期被拖在日本的风险发动对日作战获取财富的时候,一个消息彻底打乱了刘陵的步伐。科尔沁、熬汉部、喀拉沁三个蒙古大部彻底倒向后金,臣服明朝的内喀尔喀也遭受了后金的沉重打击,一时漠南蒙古东翼几乎全部被后金占领。

    “后金行动比历史上还快了两年”刘陵自语,后金在自己这里碰了几个钉子后没有继续和大明消耗,而是选择直接吞并蒙古。一旦蒙古沦陷,不仅失去了一支牵制后金的力量,后金的实力也会膨胀,同时明朝漫长的北部边境都将暴露在后金铁蹄之下。

    银子不够使、粮食不够吃、蒙古面临后金的征服、缺少战马,似乎一切问题都指向了唯一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