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应谋天下

第一百五十九章 毕岚到弓高

    冀州。河间国。弓高县。

    三日后。晨光昏黄。

    在解决了乌桓大军之后,陶应将城市修缮、清理,百姓安抚等这些后续繁杂善后事务,一并交给了陈登、华歆处理,就连临时拉的“壮丁”田丰,也被派上用场,陶应自己却美美在河间王府昏天暗地地睡了三天。

    即便如此,陶应还是感觉没有睡够,对着昏黄的铜镜照了照,一顿吐槽。

    “皮肤差了好多哦!”

    当然,这话,陶应也只能在一个没人的空间自怨自艾一番,不然,他这般女人作态,定会将英明神武的形象一朝毁尽。

    陶应还不知道,他已在汉灵帝心中挂上了号,灵帝那般喜欢他,若知陶应如此“妩媚”,定会将他召进宫,做一个“刑余之人”。

    好吧,陶应只是想体验一下使用汉代铜镜的古韵、古风

    “这若放在后世,男人不敢用其乱拔胡须,女人不敢乱修娥眉!”

    ……

    “驾!”

    “咯踏踏……”

    连续三日的补眠,陶应已变得神清气爽、精气十足。

    草草用过早饭,在颜良的护卫下,陶应一行从乐成城一路急速南下,过了修葺一新的漳水渡桥,来到弓高城外。

    这是陶应自战后,第一次返回弓高县。

    此时的弓高城郊外,呈现一片黑色的海洋。

    乌云般密布的黑色旌旗,张挂在四处随风飘荡的黑色幢幡,一色黑衣黑甲的玄甲军士卒……

    虽然人山人海,却不显一丝的嘈杂与凌乱。

    “吁!”

    陶应早早便在人海外围下了马,徐徐步入主场。

    “踢踏……踏踏……”

    当一片棺木出现在面前时,陶应终于收住了缓行的脚步,直愣愣地肃立在弓高城外的荒野上。

    萧瑟的北风烈烈刮过,刮得荒野上的草木蔌蔌作响,荡起陶应身后黑色的披风,发出猎猎之声。

    在每一具棺木旁,侍立着一名玄甲军士兵,皆身着一色黝黑的铁甲,在暗淡的晨光下,闪烁着幽森的寒芒。

    望着眼前数百具棺材,有莫名的萧瑟在陶应心头回荡,倏忽之间,陶应的脑海里冒出了一句千古流传的诗句: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玄甲军虽然大多数人脱胎于昔日的泰山贼、黄巾流寇,但自成为一名玄甲军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蜕变,与贼匪再没有丝毫的关系。

    “你们是一名立志为大汉民族而战,为我陶应而战的正义之士!”

    这些人,追随在陶应身边,从兖州泰山郡到青州济南、平原郡,又一路北上冀州河间国,无论凶险、无论艰厄,始终不离不弃。

    “可今日,望着一具具冰冷的棺木,你们的骤然离去,教我陶应如何不黯然神伤!”

    在陶应身后,侍立一排的陈登、颜良、纪灵、潘璋、马忠、田豫、赵云、吕旷、吕翔众将神色恻然。

    唯有不远处的车胄、伦直、郝次帅等人,表情木讷,心情异常复杂。

    在另一方人群中,华歆、田丰二人,亦是神情肃穆。

    对于普通士卒,尤其在人命贱如草芥的东汉末,能有这样庄严、隆重的安葬礼遇,简直不可思议,华歆、田丰从未见过,也从未听说过。

    这样的场景,平生仅见,给他们心灵带来的震撼与冲击,难以言表。

    华歆、田丰二人再看向陶应的目光,变得又有些不同。

    “将士同心很易做到,可真正能始终如一的,少之又少!”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将士同心,玄甲军战力焉能不强!”

    ……

    兖州。泰山郡。奉高县。

    连续急奔四日,一路风尘仆仆从洛阳而来的袁基,抬头微微打量了一眼奉高太守府,没敢直闯,让随行家仆袁福与门卫沟通,替他通报。

    “袁福,好声说话!”

    会意的袁福点点头,忙上前替袁基通报来意。

    对袁基态度的变化,袁福心知肚明。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若是在过去,身为“九卿”之一的太仆袁基,不可能这样谨小慎微的姿态。

    莫说眼前只是一个太守府衙,即便是大将军府,袁氏子弟也无须在大门口吹冷风,都是直入偏厅才会打招呼通报。

    ……

    “这还是大汉地界吗?”

    在等待之余,一脸诧异的袁基默默打量起府衙周边的街道。

    整齐划一的民宅、商肆,宽敞、平坦、整洁的街巷……

    目现安逸与幸福神色的百姓,街头巷尾无忧无虑、尽情嬉戏玩耍的儿童……

    恍惚间,袁基感觉自己像是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这里的安逸、平和,即便是富庶、奢华的洛阳也不可比啊!”

    在进入泰山郡后,一路所见带来的冲击,让袁基对大汉这处经历数年贼匪肆虐的地方,感觉既新鲜又陌生。

    ……

    “你从洛阳来,是袁府的大公子袁基?”

    目光正在四处游弋的袁基,突闻身后传来的问话,立即回过神,转头望向来人,是一位中年文士,忙拱手见礼。

    “我是袁氏袁基,不知君……”

    袁基话尚未说完,便被来人挥手打断。

    “某乃太守府主簿,走吧,我们尹府君正好在府衙。”

    来人也不与袁基多说话,转身就朝府内行去,步履轻盈而快捷。

    “区区一个太守主簿,俸禄不过百石,居然敢对‘九卿’之一的太仆这般无礼!”

    感觉热脸贴了冷屁股的袁基,盯着前行的主簿,暗握的拳头攥了攥,微缩的眸子里闪过一抹阴冷,心中对陶应的憎恨又增加了一分。

    “待救回公路,定会让尔等感受来自袁氏的愤怒!”

    弓高城。

    中常侍毕岚与高唐令糜芳一行人,骑马徐徐从城内大道穿行而过,一路打量着残破不堪的县城,心中皆生起一丝愤怒与黯然。

    “好端端的一座县城,被乌桓叛贼祸害成这般景象,造孽呀!”

    虽然是十常侍之一,毕岚相比起张让、赵忠来,害人的手段还是欠缺了点,毕竟出身寒门,热衷发明创造的他,多少对百姓抱有一丝同情。

    “城内这般少人,定是都去城外参加葬仪去了!”

    糜芳目光朝四处打量,城内街巷,几乎见不到多少人影。

    “走吧,咱也去瞧瞧,顺便将天子的诏令传给陶将军,本常侍的使命就完成了!”

    毕岚此番是受汉灵帝之命,前来给陶应传旨的。

    一路到了青州高唐,并未见到陶应,听说陶应追剿叛贼公孙瓒去了绎幕县,毕岚也想见见这位有点传奇色彩的卫将军,便在糜芳的陪同下,一路到了绎幕。

    在绎幕扑了个空,又一路忍饥挨冻赶到弓高,没将锦衣玉食惯了的毕岚折腾死。

    等毕岚、糜芳一行人出了弓高城,立即被眼前一片黑色世界所震慑。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