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创从1982开始

第17章 出名趁早

    一顿饭吃下来。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巴、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

    这些都没有。

    在张素珍坚持下,一家子只点了烀猪头、木须肉、糖醋鱼片、半只烧鸡和蒜苔炒肉,再加上六碗米饭,花了将近六块钱。

    付账的时候,张素珍可心疼了,一顿饭就吃了六块钱,这都是他们家目前一个星期的伙食了。

    “以后可不敢这样乱花钱了,就算自己把东西买回来家里做,最多只用两块钱就能做出来了,现在多花了四块钱,真是冤枉啊,我这想想都心疼……”

    回家的路上,张素珍还在喋喋不休的说着。

    这既是在自我安慰那一顿饭花掉太多的钱,也是在告诫孩子们以后可不能这么乱花钱了,尤其是她的小儿子。

    “妈,说了今天到饭馆吃是为了庆祝一下嘛,你别惦记着那钱了。”

    陈家林一边摸着自己涨得滚圆的肚皮,一边懒洋洋的说。

    虽然已经吃饱了,可他还是感觉没有吃爽。

    他心里一直惦记着的炸鸡腿和大猪蹄膀子都没吃到,太遗憾了。

    不是他不想点,而是刚才这家叫做惠民饭店的国营饭店没有,所以他只能等以后再满足自己了。

    当然,今天还是解了那么多天“不知肉味”的馋。

    一想到这个,他又忍不住对母亲说:“妈,明天开始你可得多给我弄点肉吃,我这长身体呢,天天吃不上肉,长不高也长不壮的。”

    “正常人家里,谁天天吃肉啊?”

    张素珍一听这话,立即忍不住驳斥小儿子这种资产阶级奢侈糜烂的思想:“今天一下子吃了六块钱,我都心疼着呢,接下来这一段可得省着吃,不能这么乱花钱。”

    陈家林闻言连忙说:“妈,我这不是赚钱了嘛,赚了钱总得花出去呀,你这么省着干什么?”

    “看看你,就赚了这么点钱,你就飘了。”

    张素珍瞪了儿子一眼,没好气的说:“我们家以后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这不得省着花啊……嗯,不说别的,就说明天要给大舅家还钱,就得花出去一百三十块,要是像你说的那么花,这钱过不了多久就没了。”

    “妈,钱我以后还能赚的,你放心花就是了。”

    陈家林谆谆诱导,他是真的再也不想每天吃素了。

    张素珍闻言无比坚决的摇摇头:“不行,这钱是你好不容易写小说赚回来的,以后还能不能写出来都不知道呢,这可不像你姐在厂子里工作,细水长流,你听妈的,要想长远。”

    “妈,小说我会继续写的,也肯定会继续把稿费赚回来……”

    陈家林想给自己辩解,可是母亲却压根不理他,拉着傻二哥加快脚步往家走,不再应声。

    陈家林挺无奈的,看样子,今天晚上吃这一顿,已经是母亲所能忍受“乱花钱”的极限了。

    不过回心想想,他也明白,这是母亲穷日子过惯了,心里有很重很重的忧患意识。

    就像小动物随时本能的想蓄粮过冬一样,为未来未雨绸缪。

    这一次,他的确赚了一大笔稿费,可是对于母亲来说,生活的重压早让她不会因为这一笔钱,就轻易得到安全感。

    她不会去幻想儿子将来还会赚更多的钱,她只会踏实的看着眼前的路,背负着身上的压力继续往前走。

    轻叹一口气,陈家林只能说:“妈,我一定会赚更多的钱,你相信我。”

    “好,妈等着。”

    张素珍应了一声,对着小儿子露出一个鼓励的笑容。

    陈家林无奈摇摇头,走到大姐身边:“姐,你吃饱了吗?”

    “嗯,吃饱了。”

    陈家桦轻轻点了点头。

    尽管心里还是为“弟弟写作”这件事情感到惊讶,可也慢慢接受了。

    随之而来,则是高兴,为弟弟写的小说能够刊登在杂志上,由衷的感到高兴。

    自从退学进厂以后,厂子里的辛苦和磋磨,她每一天都过得很难很累。

    直到今天,吃完这一顿饭,她也说不清楚是为什么,只觉得自己心里一下子好像变轻快了不少,

    然后,她又听见弟弟压低了声音说:“姐,你再忍忍,相信我,我一定努力赚钱,让你重新回学校去念书,参加考高。”

    陈家桦怔了一怔,转头看了一眼表情认真的弟弟。

    这一刻,她感觉自己就像是那些文章里说的,心里最柔然的地方被狠狠的戳了一下,鼻子一下子变得酸酸的。

    ……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除了读书看报,获得信息的最主要方式是口耳相传。

    陈家林在杂志上发表文章的事情,很快通过这种迅速却容易失真的方式,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民华巷。

    尤其那“800块钱稿费”这一个关键信息,更是成为最有力的推动力,让消息带着爆炸性的恐怖能量,向四面八方荡漾开来。

    所有居住在民华巷的人,上至八十岁老太太,下至八岁小孩,都因为这个消息而震惊不已。

    “是谁啊,没搞错吧,就是那个陈家的小儿子?”

    “当然没错,他叫陈家林,他爸叫陈伟国,他妈叫张素珍,之前陈伟国不是在机械厂工作嘛,出意外死了,过年前才刚办的丧事。”

    “哦,我知道了,就是孤儿寡母那一家,听说家里就靠陈伟国一个人的工资养活,然后人死了,接下来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就是的啊,没想到人家张素珍男人死了,小儿子居然成了作家,说是写了一篇文章投稿到杂志社,一下子就挣了800块钱的稿费。”

    “我的老天啊,800块钱,这也太多了,这写的是什么呀,写出来的字都是金子做的吧?”

    “谁说不是呢,这一篇文章赚的钱,都比我家那口子两年累死累活上班挣的都多了。”

    “要不还得是人家有文化的人能挣钱呢,没想到啊,这么一个半大孩子,居然能挣这么多钱,啧,真的没想到啊!”

    “不行,这事我得回家教育教育我家那皮孩子去,让他也知道知道这学习有多重要,省得一天到晚的给我惹事……”

    ……

    一个晚上而已,陈家林这个寡妇家的小儿子,就出了名。

    至少在民华巷,他已人尽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