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创从1982开始

第18章 bb误国

    张素珍大早上出门上厕所的时候,遇见了不少巷子里的街坊邻居。

    因为身上还戴着孝,张素珍走在路上都不敢和人打招呼。

    毕竟这年才刚过,她总不能主动去触人家的霉头。

    之前的一段日子,同住一条巷子的这些人也不会和她说话。

    关系不怎么样的甚至会躲着她走,仿佛生怕走近一些都会沾了她身上的晦气似的。

    关系好的顶多也就点点头,仅此而已。

    可是今天,让张素珍没想到的是,这些街坊邻居不管和她关系如何,都会主动冲她打招呼,甚至几个关系好的人还会站住和她聊上几句。

    一开始时,张素珍不太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心里有些犯嘀咕。

    经过这么两三个人后,她总算回过味来,原来人家为的是向她打听事儿。。

    这些人话里话外,其实都是在问她家小儿子“写小说赚了稿费”的事情。

    听明白人家的意思后,张素珍总会矜持谦和的回上两句,算是应付过去。

    这么上了一趟公厕回到家,张素珍的心情真有点难以形容。

    老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从前丈夫还在的时候,家里日子过得苦哈哈的,张素珍在外头总感觉低人一头。

    后来丈夫没了,本以为日子会变得更难过,没人撑起这个家,她连腰杆都没办法直起来。

    没想到小儿子居然这么给她长脸,倒是让她“母凭子贵”了一回。

    独自在灶台前坐了一阵,张素珍又起身走到床前,看着仍在熟睡中的小儿子。

    忍不住的,她轻轻探手过去,摸了摸小儿子的头,然后轻声喃喃:“我的幺儿真争气!”

    ……

    早上起来,吃过早饭,陈家林一边打着呵欠,一边抹着眼屎,吊儿郎当的往学校走。

    要是能再睡两个小时就好了,上学时间太早,一点都不科学。

    未成年人应该多睡才能长身体,起那么早连晨&勃的时间都不够,还怎么长高?

    唯一让他颇感欣慰的是今天的早饭有点改变,母亲给他多煮了个鸡蛋,比平时光稀饭配咸菜好多了。

    改变总得一点点来嘛,这已经开始了。

    回到学校,其他学生开始早读,他则把《小说月报》主编写的信拿出来,又仔仔细细的读了一遍。

    昨天只看了大略,注意力完全在“过稿”和“稿费”这两件事情上,其他的都没太在意。

    今天再次看信,看到了更多东西。

    首先,这位叫做郑法青的主编,很诚挚的邀请他去一趟百花文艺出版社,也就是津海。

    目的是让他去讲讲《少年派》这部小说,《小说月报》编辑部的编辑们觉得小说里的各种暗线和隐喻都非常有意思,希望他能去进行“解谜”。

    路费和住宿都能报销,让他不用担心。

    其次,信里还说,以后如果他还有的别的稿件,可以注明收件人,投稿到马景海的名下。

    马景海以后会是专门负责他的编辑,有什么事情都可以直接联系。

    当然,主编郑法青也欢迎陈家林和他联系。

    在信末,还把编辑部的电话以及主编办公室的电话,都留了。

    “啧,这是可以免费去津海旅游了吗?”

    陈家林看着信,心里有点向往。

    在后世,他看过一些作家的谈话节目。

    他们在刚开始写东西的时候,曾有过被编辑部邀请的事情。

    据说路费和住宿都报销,每天住在条件不错的招待所里,好吃好喝的供着,等到了回家的时候,身上带着的钱不但没少,还多赚了不少钱,因为是有补贴的。

    没想到自己也有这样的一天,受到了《小说月报》编辑部的邀请,能去住上一回招待所。

    不过,认真想了想后,陈家林还是觉得不去了。

    原因有二。

    他一个未成年人,要独自出远门可不容易。

    当下还是去哪儿都要开介绍信的年代,他上哪儿开介绍信去?

    准确来说,他现在所属单位是学校,一个学生开什么介绍信啊,学校搭不搭理他都是两说,主要是麻烦。

    然后就是路上的问题了。

    他自己坐火车赶路,安全是个问题。

    这年头的火车可不像后世的和&谐&号,盗窃、抢劫、斗殴之类的事情不老少,一不小心就出事。

    况且家里就母亲和大姐,没个男人可不行,那个傻二哥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陈家林决定这回还是不去了,等以后有机会再说。

    对他而言,更重要的是有了《少年派》的投石问路,他接下来的第二篇投稿就容易多了。

    先赚钱,把家里的日子改善好,别的都可以慢慢来。

    思索了一下,陈家林把自己的练习簿再次拿了出来,给《小说月报》编辑部写了一封回信。

    ……

    “《小说月报》郑法青同志、马景海同志:

    你们好!来信收悉。

    听到我的稿子不日将刊登在新的一期《小说月报》的消息,我深感振奋,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

    这是我写的第一篇小说,能得到你们的认可,对我的鼓励很大,这让我在构思并写作第二篇小说的时候,勇气倍增,充满自信。

    对于你们邀请我到津海的事情,目前而言恐不能成行,万分抱歉。

    具体原因难以启齿,大致概括就是上有寡母病弱、兄长先天智力障碍,须臾不能离人,家中唯有长姊在机械厂工作养家,甚是艰苦,我必须在家里照顾、分担。

    不过关于《少年派》的一些暗线和隐喻,你们如果有兴趣,我可以借着信纸将构思故事时的一些想法与你们分享……

    ……”

    一封信不知不觉竟写了将近八千字,里面主要是写一些关于《少年派》的东西。

    信写好后,陈家林数了数字数,心里觉得太亏。

    这么辛苦写八千字,一分钱没赚到,还不如老老实实写小说的好。

    嗯,以后还是少和人bb,bb误国,诚不我欺。

    重读一遍自己写的信,陈家林稍作修改,便把练习簿收了起来。

    他准备回家再买点稿纸,抄写工整后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