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章 殉明四义士(中)
黄端伯头戴乌纱,身穿小杂花鹭鸶补子青色官服,腰系素银带,佩练鹊三色花锦绶,足蹬粉底皂靴,昂首阔步走进大堂,站在满堂燕居儒服的降官之间,有如鹤立鸡群一般醒目。
多铎问道:“既然已经投降,为什么还穿明朝的官服?”
黄端伯慷慨答道:“老夫不知世上还有投降二字,也不会做那等无耻之事——大明的官员自然要穿大明的官服。”
多铎暗暗赞许,又问:“见到本王为何不跪?”
“咄咄怪事!”黄端伯嗤笑道:“老夫五岁开蒙,圣人的教诲数十年来常诵常记,不敢或忘,只知道要跪天地君亲师,不知道还要跪禽兽。”
“你骂本王是禽兽?”多铎沉下脸来。
“扬州十日[注1]岂非禽兽所为?”
“哈哈哈哈!”多铎大笑起来,“骂得好!骂得好!你就不怕死吗?”
“哈哈哈哈!”黄端伯笑得比多铎还要响亮,“丹心倾汉室,碧血吐秦廷。正求一死!”
“好!你有种!”多铎一拍帅案,“来人!拉下去砍了!”
“嗻!”堂下亲兵应声而至。
“不劳动手,老夫自己会走!”黄端伯一甩袍袖,轻蔑地看了多铎一眼,转身走下大堂。
自从入关以来,多铎何曾被人这样藐视过?但他却不怒反敬,起了爱惜之意,不忍痛下杀手,忙又喊道:“黄主事且稍候!”
黄端伯停住脚步,回身呵斥道:“老夫情愿一死,何故只管啰嗦!”
多铎明白来硬的不行,眼睛眯了眯,说道:“本王知道黄主事并非怕死之辈,衷心钦服,愿授你三品顶戴在朝为官,不知意下如何?”
黄端伯哂笑道:“我志已决,如何又以高官厚禄污我忠名?任死不从!”
多铎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笑道:“也罢!待你以方外[注2]之礼,总算可以了吧?”
“笑话!”黄端伯怒目而视,“尔乃蛮夷!入我华夏,鸠占鹊巢,却想喧宾夺主,待我以方外之礼吗?岂不知世上有羞耻二字!”
话音未落,多铎还没怎么样,早已惹恼了旁边的镶黄旗都统拜音图,当下把眼一瞪,厉声喝道:“王爷以礼相待,老匹夫何故欺人太甚,一再恶语相向!”
黄端伯斜眼瞄了一下拜音图,鼻子里冷哼一声,不屑道:“我与你家主子说话,你一个奴才算什么东西,也敢插话!”
拜音图闻言大怒,“苍啷”一声拔出腰刀,便要手刃黄端伯,吓得多铎一跃而起,喝道:“住手!”
拜音图回首怒道:“这个蛮子不识好歹,只知道一味地羞辱人,留他何用?”
“你懂什么!”多铎不悦,摆手说道:“退下!”
拜音图心中不服,却又不敢顶撞多铎,瞪着眼睛喘了好一会儿粗气,才恨恨地收回腰刀,退回到原位。
多铎扫了一眼麾下诸将,见大家多数都是面带怒容,心知不服的不光是拜音图一人,不得不责备黄端伯道:“黄主事有些过分了。有理说理,何必逞口舌之快羞辱人呢?”
黄端伯自己也知道,如此牙尖嘴利有违圣人的恕道,但他只求速死,却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冷笑道:“有死而已!是杀是剐,悉听尊便。”
怎么这样油盐不进呢?多铎颇觉无奈,问道:“为何如此执拗?”
“为臣之道,理当如此。”
多铎大摇其头,“朱由崧沉湎酒色,任用奸佞,岂是人君所为?他不配!”
他说的是事实,一般人着实不好回答,黄端伯却不为所动,冷冷说道:“今上乃圣君也。”
多铎愕然,“何以指昏为圣?”
“子不言父过。”
这未免太迂腐了吧?多铎不以为然,又问:“朱由崧既是圣君,那么马士英便是贤相了?”
“正是。”
多铎哑然失笑,“何故又指奸为贤?”
“不降即贤!”黄端伯怒目看向众降臣,抬手漫指道:“胜过这满堂宵小不知凡几!”
众降官没想到黄端伯突然冲着他们来了,顿觉心虚气短,不敢与他对视,纷纷躲闪开目光,仓惶之色尽显丑态。
多铎见此情景,只得长叹一声,说道:“文信国[注3]终不负宋,看来本王也只好成全你了。”
听到这话,黄端伯面露欣慰,竟然破天荒地拱手说道:“多谢!”
不杀你,要被你骂;杀了你,却被你谢?多铎被雷得头上都要冒烟了,明知故问道:“所谢为何?”
黄端伯轻轻一笑,并不回答,转身向外走去,边走边口占一偈道:“觌面绝商量,独露金刚王。问我安身处,刀山是道场。哈哈哈哈,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多铎看看黄端伯的背影,再看看满堂灰头土脸的降官,越看越不顺眼,忍不住咬牙切齿,指着众降官狰狞道:“你们都去观斩!不许请假!”
**********
[注1]扬州十日:又称扬州屠城,是指史可法率领扬州军民抵抗清军南侵,守城失败后,清军对扬州展开的屠杀,“扬州烟爨四十八万,至是遂空”(计六奇《明季南略》卷三)。屠杀自顺治二年(明弘光元年,1645)四月二十五日起,至五月五日止,共十日,故名“扬州十日”。
[注2]方外:这里指中原以外的地区,特指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小国。《汉书》卷四:“诏曰:‘朕既不明,不能远德,使方外之国或不宁息。’”
[注3]文信国:文天祥封信国公,故称。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道号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吉安)人,南宋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进士,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德祐元年(1275)闻元兵东下,在赣州组织义军,入卫临安(今杭州)。次年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后于镇江脱险,流亡至通州(今南通),由海路南下,至福建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兵败海丰,被押往大都(今北京)。拒不降元,三年后在柴市就义。